金融观察
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风险与应对
来源:
《中国外汇》2025年第2期
作者:
编辑:白琳
基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较高关注,以及评级下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我国应多措并举,前瞻性地应对相关风险,并提升我国主权信用评级话语权。
2023年12月5日和2024年4月9日,穆迪和惠誉分别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历史经验表明受评经济体的评级展望下调后,部分会有评级等级的实质性下调,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我国需关注主权信用评级风险,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等方面,预防主权信用评级被调降,同时提升我国主权信用评级话语权。
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主要因素
从历史回顾看,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10次,包括4次评级等级的下调和6次展望的下调(见附表,本文仅以中国外币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变动情况为代表,分析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分评级机构看,标普、穆迪、惠誉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及展望的次数分别为4次、5次和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