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研究
重债穷国减债计划的回顾与启示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21期
作者:
编辑:杨洋
当前,G20债务处置共同框架等新倡议落地,国际主权债务重组范式面临新的改革窗口。我国作为关键参与者,有必要吸取HIPC计划的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推动国际主权债务重组治理机制达到更高水平。
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蔓延冲击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加息、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低收入国家主权债务脆弱性问题再次显现。二十国集团(G20)发起缓债倡议和债务处置共同框架,为减轻相关国家债务负担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多边开发银行作为低收入国家的主要债权方,却并未参与债务重组。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多边减债并非没有先例。1996年,世界银行等发起重债穷国减债计划(Heavily Indebted Poor Countries Initiative,HIPC),为近40个国家减免了300多亿美元的多边机构债务。有必要深入研究HIPC计划这一多边机构参与主权债务重组的重要行动,了解该计划得以成行的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为我国未来推动多边债权人共同行动、进一步提高国际主权债务治理水平提供参照。
HIPC计划的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初,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代表的一批低收入国家的主权债务迅速积累,特别是多边机构债务占比较高,无法及时偿还。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到,对于这些治理能力较弱、营商环境不佳、经济结构失衡的国家,若不深度减债,即使这些国家继续获得国际多边机构的优惠贷款,也无法恢复债务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