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研究

美日韩外汇市场发展与汇率市场化的经验及启示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1期 作者:孙树强 编辑:张美思
在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础上,要继续发展外汇市场,不断拓展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放宽交易限制,使外汇市场更多承担人民币汇率发现功能。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固定汇率制度瓦解,主要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渐次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世界货币体制进入了牙买加体系。既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也就意味着汇率更多由市场来决定,那么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就是汇率该由哪个市场来决定?纵观各国汇率市场化的过程,几乎可以毫无例外地看到,外汇市场在汇率市场化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外汇市场承担了汇率的价格发现功能,是汇率市场化的基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主要国家外汇市场发展与汇率市场化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主要回顾美国、日本和韩国汇率市场化的过程,总结相关经验,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美国外汇市场发展与美元汇率决定

现代外汇市场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在此之前,世界上主要国家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以美元为锚,勾勒出了二战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之间的商业和金融关系规则,美元也因此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在固定汇率制下,各国有责任将汇率维持在预先设定的水平。在此背景下,汇率不确定性消失,外汇市场也基本上不承担价格发现(决定汇率)功能,只是作为贸易投资的衍生品,外汇市场规模较小,发展十分缓慢。

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各国(尤其是美国)参与稳定汇率的官员发现,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固定汇率制是不现实的。1950年之后,美国在多数年份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经常项下基本上都是顺差,逆差主要出现在资本项下)。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尤其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已难以为继。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1973年3月开始,主要西方国家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设定的固定汇率制度瓦解。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