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东盟疫情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基于产业链的替代关系

来源: 《中国外汇》2021年第21期 作者:杨盼盼 徐奇渊 编辑:张美思
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和扰乱可能比预期时间更长。应鼓励真正有实力的出口企业,抓住时机实现产能扩张与升级。

2021年二、三季度,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毒株导致东盟疫情恶化,经济受到显著冲击。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密切的经贸往来,东盟疫情走势将如何影响我国的经贸形势值得关注。本文尝试从产业链竞争关系、替代性的视角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疫情冲击东盟生产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对全球市场的补位效果将得以继续保持;与此同时,中国出口贸易的补位来源从去年的欧美转向东南亚,考虑到印度和中国台湾也受到本轮疫情冲击,这一补位来源的范围可能更大。基于疫苗在东南亚主要国家普遍接种仍需要较长时间,这一影响可能持续至2022年年初。

疫情给东盟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冲击

在受德尔塔变异毒株冲击之前,东盟区内新冠肺炎疫情状况总体好于全球整体形势,区内主要经济体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较小。但从2021年二季度起,在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冲击下,东盟国家确诊病例显著上升,三季度疫情继续加重。其一,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两个持续有较多新冠肺炎病例的国家中,三季度末的累计确诊病例大幅提升。菲律宾的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至247万例,印度尼西亚的累计确诊病例几乎较二季度翻倍,接近421万例。其二,在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两个较为开放的经济体中,本轮疫情病例在三季度加速上升,泰国的累计确诊人数从二季度的26万上升至三季度的155万,马来西亚的累计确诊人数则从75.1万上升至近219万。其三,越南作为此前病例较少的国家,三季度的累计新增呈现大规模上升特征,累计确诊病例从二季度的约1.7万上升至三季度的近75万。

在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东盟经济受到显著的负面冲击。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所反映的景气水平来看,受疫情影响,东盟整体制造业PMI在6月重新跌至荣枯线以下,为49.0,结束了3个月持续在荣枯线之上的局面;7月和8月进一步大幅收缩,分别为44.6和44.5。9月的数据显示,疫情冲击对东盟经济景气的负面影响正在消退,其整体的PMI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从东盟国别数据来看,包括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在内的受疫情冲击的经济体,制造业PMI在本轮均出现了显著下行,6—8月的PMI始终处于荣枯线之下。9月,泰国和马来西亚的PMI上升至48左右,越南则仍然低景气,为40.2(见图1)。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