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应对日元汇率风险

发布:2016-03-07 编辑:2016-03-07 来源: 《中国外汇》金融&贸易2016年第1期 作者:杨晔
通过将合同币种调整为一揽子货币、利用“人民币-美元”期货产品进行套期保值以及对冲日元应付账款等举措,EN公司有效锁定了日元应收账款的的汇率风险。

以日元计价的应收账款管理是我国对日贸易或者服务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日元币值波动较为剧烈,汇率风险较高,对日元应收账款的管理难度较大。因此,不少对日企业都在积极利用正常业务的营运模式、资本市场期货工具和价值链环节的需求关系,从中找寻合理方法来积极降低和对冲日元汇兑风险。某在港上市的中国能源类民资企业(以下简称“EN公司”),就是对此探索较为成功的企业之一。

每月三亿日元应收账款敞口

2014年年中,EN公司开始向日本企业提供能源类产品与服务,每月有平均高达三亿日元的应收账款回款。在日元应收账款回款之初,EN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和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对日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行的趋势认识不足,认为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足够低,会出现反弹,因此,没有将日元汇率风险作为考虑的因素,造成了一定的汇兑损失。伴随着日元汇率一路下行(从2014年6月的100日元兑6.1元人民币,到2014年10月的100日元兑5.8元人民币),EN公司管理者很快意识到自己对日元汇率的预测有误,必须及时更正,并预测日元汇率仍然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事实证明这一预测是正确的,日元在2015年6月达到100日元兑换不到5元人民币)。因此,EN公司要求财务部和风险管理部制定相应措施对日元应收账款的汇兑风险进行管理。

经过细致分析,EN公司风险管理部提出并执行了以下三项方案:将合同币种调整为一揽子货币、利用“人民币-美元”期货产品进行套期保值以及对冲日元应付账款。通过这些举措,EN公司有效地锁定了日元应收账款的的汇率风险,对冲了日元下行造成的人民币收入“缩水”风险,并在人民币期货交易上实现了部分汇兑收益。此外,通过日元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EN公司还有效地提高了自身在海外投资的资本预测和现金流预算方面的能力。

从合同付款条款进行源头管理

由于应收账款是建立在供货服务合同的基础之上,EN公司财务部和风险管理部提出汇率风险管理应首先从源头出发,对未来供货合同的付款条款争取用一揽子货币形式,而不单以日元进行合同计价。这将有效地降低日元货币不断下行的汇兑风险。

经过与日方客户协商,对方同意以美元、欧元和日元一揽子货币对未来的货款进行支付。由于付款货币中有美元,而美元在2015年兑人民币持续升值,这帮助EN公司有效地规避了一部分日元汇兑风险,避免了利润因日元疲软被侵蚀。由于2015年欧元汇率下行,如果仅看应收账款部分,欧元付款方式并没有帮助EN公司规避汇率损失;但是,从EN公司的海外布局来看,由于EN公司正在欧洲不断开发和拓展能源类服务业务,需要以欧元对其前期服务进行垫款,以欧元计价的应收账款回款对欧洲投资款进行了现金流对冲,从而在整体上规避了欧元汇兑损失。

经过前期的尝试,EN公司从对日合同付款管理中摸索出了一定经验,因而在预判日元汇率下行的阶段,对日本客户供货或者提供服务时,强烈坚持以一揽子货币作为付款方式,有效帮助企业对冲了单一日元币种的汇兑风险。

运用“人民币-美元”产品套期保值

日元长期以来就以波动剧烈著称。从实践看,日元和人民币远期合约的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此外,日元和人民币之间的金融衍生产品很少,市场上一般多为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衍生产品。因此,EN公司风险管理部和财务部决定在香港市场利用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产品进行套期保值。EN公司首先预设日元应收账款和美元之间的汇率,确定虚拟转换美元金额,然后在港交所参与“人民币-美元”期货交易,对未来的日元汇兑人民币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港交所的人民币期货标准合约金额为10万美元,因此,EN公司将确认购买的合约数量乘以十万美元,作为最接近日元/美元预设汇率后的虚拟转换美元金额。EN公司的这一创新也给其他具有类似需求的中国企业打开了思路,探索出了在货币远期合约之外的外汇现金流风险对冲方法,开辟了外汇风险管理的新选择。

制定人民币期货交易策略的过程中,EN公司深刻认识到,以美元作为中介货币来对冲日元汇兑风险,会使人民币期货交易变得更为复杂而有挑战性。只有对影响三种货币走势的相关经济形势和宏观基本面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达到良好的对冲效果。通过前期的细致分析和持续关注离岸人民币期货交易,EN公司不断提高其对日元、美元和人民币未来波动区间的预测水平。

EN公司的上述管理策略对其在2015年中期人民币的期货交易帮助极大。2015年,美元兑日元汇率一路剧烈上行,在6月曾达到1美元兑换125日元的高位。而EN公司提前预测到美元兑日元汇率在该位置见顶并会出现趋势性反转下行(实践证明,美元在触及兑125.85日元高位之后就一路震荡下行到2016年年初的116日元,见图1),而美元兑人民币的趋势是不断走强的(从2015年年中1美元兑换6.2元人民币上行到2016年年初的6.6元人民币,见图2)。因此,在期货策略中,EN公司正确地选择了方向,不仅在日元兑美元的虚拟兑换率中按照日元对美元走强的趋势进行了正确锁定,而且在期货交易中以做多美元为基本趋势方向,不仅达到了套期保值的目的,还获得了一定的交易利润。

 

QQ截图20160307092825.jpg

 

QQ截图20160307092842.jpg

在价值链环节寻找机会

将日元头寸在未汇兑的情况下直接对冲,当然是企业的最佳选择。对EN公司来说,如果部分对外支付能够以日元进行,应该是最理想的应收账款管理方式。EN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和各业务部门进行了深入协调与交流,仔细寻找供应商和客户的日元付款需求,并通过债权和债务有效转移的方式,将日元应收款现金流入和日元应付账款的现金流出进行对冲,从而避免了潜在的汇率风险。

比如EN公司的一家来自山东的供应商,由于和日方有频繁贸易往来,定期需要大量的日元支付货款。EN公司与该供应商签订协议,其需要向日本客户支付的部分日元货款从EN公司的日元应收账款现金回款中进行支付,而EN公司对该供应商的人民币应付账款按协议约定人民币汇率进行视同偿付。该方式以日元本币形式成功地进行了日元现金流的直接对冲,非常有效地降低了高额日元的汇兑风险。

此外,EN公司还更为认真地预测企业在日投资和贸易的日元需求,从预算和预测层面对企业对日元长期和短期的需求进行更精准地评估与分析,力求获得精确的日元需求计划数额,准确地测算日元现金回款覆盖日元需求计划数额的比例,进而更加准确地确定人民币期货对冲的数额。

汇率风险管理启示录

一年多的实践表明,EN公司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是比较成功的。伴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与贸易规模的快速增长,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涉外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对于汇率风险的重视程度,是决定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成败的首要因素。

EN公司通过人民币期货进行日元应收账款套期保值的经验也表明,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对于对冲汇兑风险是极其有效的。然而,这种有效性是建立在EN公司在进行人民币期货交易时,对日元、美元和人民币走势进行了细致、严密的基本面分析,并且准确预测了货币运行趋势和方向的前提上。货币期货是比较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比较大,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并进行专业的交易分析。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必须大力培养深谙货币期货交易业务的专业人员。因此,具有外汇敞口风险的企业,需要在专注于本行业业务发展的同时,更为积极地去关注和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形势,进而把握汇率的波动趋势和变化,更好地指导货币期货交易,更好地利用金融市场工具来管理汇率风险。2016年,将进入美元加息预期区间,国际货币市场将出现更为剧烈的波动。这种形势下,企业的风险管理者必须要通过分析和预测来判断各种外币的波动。

EN公司的经验表明,外汇风险管理不单单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应当是整个企业的共同责任。如果企业各部门都具备外汇风险管理的意识,并在工作中仔细发现外汇交易对冲的可能性,从外汇风险的源头和流入、流出等环节进行交易分析和设计,将大大减轻企业外汇应收账款管理的难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交易性风险。因此,对于汇率风险管理,不应依赖货币期货市场去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应当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责任向各部门进行灌输和传达,力图在全交易环节上降低外汇汇兑的汇率风险和损失。

作者系美国注册会计师、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