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共享时代的挑战

发布:2014-12-30 11:06 来源: 中国外汇《金融&贸易》2014年第4期 作者:孙雷
银行需要有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来解决在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相联接时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FSSC在大型中外资跨国企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搭建FSSC,通过流程整合和标准化实施不仅降低了运营风险,而且通过对内部资源的分析、集中和整合,能够有效降低整体运营成本,还可以有力支持企业的战略扩张。随着企业资金管理专业水平的提升,FSSC与RTC(Regional Treasury Center)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升。

与RTC的区别与融合

最近随着政府坚定地推行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放宽资本市场的管控,RTC区域资金中心这一概念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大型中外资企业开始将自己的RTC设置在国内。有时在FSSC和RTC的概念和定义上也有一些混淆。实际上,这两个概念,或者说两种组织架构所针对的工作范围还是有比较明确的区分的。

作为RTC来说,司库(Treasury)的主要职责集中在对于公司资金使用的计划和管控,简单地说,就是保证将资金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金额和比重,投放到适当的项目上去。其主要业务范围集中在现金流预测、投资、融资、资金调拨、外汇交易、风险对冲,银行关系管理等。而RTC通常指一个跨地区的司库职能,它可以通过在超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范畴内来统筹资金安排。这一职能也有专门的资金管理系统TMS(Treasury Management System)来支持,比如Sunguard,Wall Street都是这方面的专业服务商。当然各种常见的ERP系统也基本都有与其对应的Treasury模块。另外我们常见的集团企业的资金池的设立通常都是由RTC来直接负责的。

FSSC主要是以财务会计为核心,包括收款O2C(Order to Cash)、付款P2P(Procurement to Pay)、总账GL(General Ledger)、固定资产FA(Fixed Asset)以及费用等会计流程。这一工作通常和企业的ERP系统的全面建立密切相关。而反应在其主要负责的工作模式方面,如现在常见的主机直联,自动文件传递及对帐都是FSSC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应该说,在国内采用FSSC的企业已经非常之多,各种最新的工作模式和先进系统及流程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RTC则更多是在一些探索的阶段。很多外资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将其RTC转移到了中国,从这里来管理整个大中华区,甚至亚太区的资金运营。从这个角度来看,最近监管机构所大力推进的以双向本外币资金池为核心的金融和外汇管理改革确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很多大型的中资国企和民企中还广泛运用了资金结算中心的概念。通常这样的资金结算中心主要承担了RTC的职能,对内部成员公司的资金使用和调拨进行全面管理,一些发展较快的资金结算中心也可以承担一些FSSC的职能,比如代理结算,外汇买卖等等。这也促使很多的资金结算中心最终升级为集团财务公司,从而在受到更严格监管的前提下,大大拓展其企业内部银行的服务范围。

FSSC和RTC的协同工作至关重要。通常FSSC都会制定专门的付款周期,比如固定的每周一天进行供应商付款,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系统来批量处理付款指令,另一方面也便利资金中心更准确地预测现金流,做好资金计划,从而实现业务协同,最大化资金的使用效率。

对银行服务的挑战

FSSC对于银行的主要挑战在IT系统方面。FSSC广泛采用了ERP系统,如SAP、Oracle、用友(Ufida)、金碟(Kingdee)等都是市场上共享服务中心所采取的主流产品。为了与这些系统相连接,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这些技术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银企互联渠道。最近十年来,电子银行及自动柜员设备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银行柜台,成为银企沟通的主要渠道,电子银行的功能也变得更加强大。但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新模式,普通的电子银行功能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传输效率,通过普通互联网的文件上传,通常在15~30分钟的时间里可以上传一个大约包含2000笔付款指令的文件,虽然这对于普通的企业而言绰绰有余,但是对于共享服务中心来说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银企主机直联方式现在基本上是大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首选互联渠道平台。其主要优势是信息处理能力大,免除了二次登录和信息落地所带来的风险,并且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效率。现在各个主要的现金管理银行基本上都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在具体的连接方式上,各银行的架构和协议模式不尽相同。这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多个银行合作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从2005年开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传统互联平台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升级了其基础架构,采用了基于互联网IP架构的新协议,也被称作SWIFTnet。同时它也开始向企业开放了其网络。这样,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集团性企业就可以在一种高速、自动化、稳定和安全的跨银行平台上来解决上面提到与多个银行主机直联的弊端。

二是适配文件格式。与银企互联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银企信息交换采取的文件格式。文件格式的标准化和严格一致性是实现交易直通处理(STP-Straight Through Processing)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对于共享服务中心巨大交易量的需求。因而,使用行业的标准格式就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偏好的方式,比如标准SWIFT格式系列,如MT101、MT940等;电子数据交换EDIFACT,如PAYMUL、FINSTA等;扩展置标语言XML ISO 20022,如pain.001.001.03、camt.053.001.02等等。这些格式在市场上都有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们在很大程度都已经标准化,但是不同银行对于文件格式中的某些具体栏位的使用和定义可能仍然存在差异,而这些关键的栏位对于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自动化至关重要。对于银行而言,不仅要能够支持这些文件格式,更需要能够根据客户的需要对其中的关键栏位进行相应的客户化和定制化。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XML ISO 20022格式。在SWIFT的推动下,由一些主要的金融机构、企业、供应商和基础设施提供商共同成立了一个CGI(Common Global Implementation)组织。这个组织的宗旨就是由主要市场参与者在吸收市场反馈的基础上,共同推出一个基于XML ISO 20022,并且为所有行业参与者所共同遵循的完全标准的文件格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这个组织下面成立了几个不同的工作组来专门负责不同的文件规则制定,比如付款及状态反馈工作组、银行对客户报告工作组等等。其中最新的付款格式(Version 3)在2011年6月才推出。在国内,这一标准也可以完全加以应用。我们已经在工作实践中为一位跨国企业客户成功地应用了这一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因其服务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显著优势,可能会在未来进一步得到推广。

付款文件的数据不落地加密并直接通过网银或者主机直联传输,是最近大部分客户的一个普遍要求。这就要求银行可以接受已经加密的文件并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解密。现在市场有几种常用的加密软件可供选择,同时银行也有自己的定制产品,多数也是根据行业的加密标准开发的,应该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对于成熟的企业级的加密软件,加密的过程对于终端用户是完全透明的。因而行业的趋势是银行往往选择市场上最普遍的产品比如PGP,同时结合自己开发的加密产品来服务自己的客户。后者在费用及售后服务方面给与客户更便利的选择,但是与第三接口方面就有相应的局限性。

除此之外,在用户身份认证,安全传输方式,系统冗余和灾难备份等方面上也有相应的工业标准来指导。银行需要升级自己的系统来支持这些可能为FSSC采用的方式从而达到安全无缝连接的目的。

三是对于业务完整链条的全面标准化服务。FSSC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在全面标准化的情况下,对于例外及特殊情况的处理。这一环节可能只占任务比重的极小部分,但是处理这样的问题对于FSSC的工作效率却至关重要。比如P2P(Procurement to Pay)流程中的退款处理,通常银行方面可能比较容易地提供一个付款状态报告供FSSC来进行完全自动的对帐。然而实际的工作中,由对方行造成的对账可能在几天后,以不同的方式返回银行账户中去,银行需要甄别退款人及原因,并整合到自动生成的报表中去,否则这一环节需要FSSC操作人员的手工干预,可能需重新扫描整个付款文件并通过与业务部门的联系最终完成对账工作,这样可能会大大降低集中化带来的效率提升。这一问题在O2C(Order to Cash)环节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不同的付款渠道、销售人员的非标准折扣、付款周期的不可控性等往往造成在FSSC中这一模块处理例外情况的效率非常低。

所以银行的服务要进一步从自己简单的银行会计系统所产生的报告,延伸到能够为客户提供100%信息覆盖的标准化报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为一两笔例外情况而重新对整个文件和流程的扫描所带来的重复工作。

除此之外,银行保持方案的灵活性来满足不同客户的操作流程也很重要。比如付款指令的授权方式上,几种常见的授权方式可能需要同时满足:预授权文件——所有付款指令已经在客户的财务系统中有效授权,银行可以接收后直通处理;网银界面单笔授权;网银界面批量授权;审批人员离线授权——通过使用审批人员的个人密码器来生成离线授权码,然后由操作员进行在线授权;通过移动设备或者手机银行对紧急付款进行授权。

总而言之,银行需要有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来解决在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相联接时的技术问题。这不仅涵盖了银行方面自身的产品和系统,也包括更好地了解企业ERP系统、清算系统、行业标准和安全要求等更多方面的技术细节。这意味着银行传统现金管理部门的IT功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在这方面,只有主动地应对挑战,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并争取到更多的优质客户。

作者系汇丰(中国)环球资金管理部销售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