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金融“跨界”资产管理

发布:2014-10-13 14:12 来源: 中国外汇《金融&贸易》2014年第3期
大资管时代中的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如何转型和创新?创新的主题是跨界。

“大资管时代流行的是跨界。”一位银行业人士如是说。最近一年来,他不仅时刻关注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的监管动向,还与相关机构人士频繁走动、探讨业务。在他眼中,大资管时代是一幅金融各行业波澜壮阔、革故鼎新的全景图。而这对于置身其中的每一个金融机构和从业者来说,都是一场时不我待的大变局。

何谓资管?资管即资产管理,是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担任其资产管理人,为资产委托人的利益运用委托财产进行投资的行为。

原本各类金融机构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各管各的,丰衣足食。从2012年至今,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机构一系列资管新政打破藩篱,使原本各自为政的资产管理市场出现了交叉。政策红利激发金融行业盛宴,银行、券商、基金、保险、信托等各类机构同台竞技,群雄并起。在这场“跑马圈地”、“八仙过海”的战役中,每一类金融机构都开始向其他机构的业务领域渗透,主动去抢别人的“奶酪”。一场混业竞争的大资管时代拉开序幕。

主动应战或是被动改变,踏浪而行或是随波逐流,银行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大资管时代竞合格局正在重塑。银行不能拘泥于固有的网络和传统信贷思维,而是需要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力量,同业合力将资产管理的触角伸进经济和贸易内部。

银行最具代表性的贸易金融业务也感受到了市场的脉搏和压力。从影子银行到107号文,从余额宝到互联网金融,从“非标”到大资管时代,这些目不暇接的新词汇告诉银行业一个事实:利率市场化挟裹着互联网的浪潮正扑面而来。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脱媒”渐行渐近,企业客户开办财务公司,自行叙作结算和融资,对银行的需求不断减少;互联网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涉足银行贸易金融领域,欲与银行分一杯羹。

贸易金融业务作为银行未来发展的业务重点,涵盖了银行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为国内或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所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贸易金融兼具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特点,既涉及表外又涉及表内,主导着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方向,这已是业内人士的共识。

大资管时代中的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如何转型和创新?创新的主题是跨界。政策改革自上而下,业务转型自下而上,从大局着眼,从产品着手,方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监管层面的一系列文件逐渐明晰方向:清理“非标”、“资金池”,规范同业业务,限制通道类业务,加强影子银行监管,鼓励资产证券化发展——“堵邪路,开正门”,让资产管理回归本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贸易金融领域的创新趋势顺应了大资管时代的走向:深化贸易融资、现金管理、结算担保、投资银行等多领域业务的流程整合,延伸业务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借鉴互联网金融思维,使产品管理和设计走向标准化、综合化;突破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约束的压力,加速推进资产证券化。

怎样用脚踏实地的产品来连接监管思想和创新设想?民生银行的探索可以借鉴:贸易金融结合资产管理,运用“商行+投行”的思维,将贸易金融产品作为资产管理投资标的,跨界运用其他金融机构募集的资金,开发标准化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延伸服务。

其中的代表模式是:券商、基金、信托等机构的资管计划或信托计划将企业在银行办理贸易金融业务而持有的应收账款作为投资标的,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或准证券化产品,将投资者资金引入实体经济,而银行通过贸易金融产品为基础交易提供付款保障和风险规避服务。

贸易金融“跨界”资产管理,正是运用商业银行的精神,结合投资银行的理念,发挥贸易金融的基础性业务优势,将资产管理业务获得的稳定资金,深入到各层面的经济活动中,切实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对这一“跨界”创新的明天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