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期 特别策划
关于金融高水平开放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14期
作者:
编辑:章蔓菁
金融高水平开放在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繁荣与发展、实现内外部经济均衡、提升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应理性评估、务实应对。
2023年10月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历经多年发展,我国金融开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发达经济体和不少新兴经济体仍有差距。要答好“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这道题,需要准确理解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内涵与意义,理性看待金融高水平开放过程中的风险,吸取过往改革经验,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向前发展。
我国金融开放的历程和现状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但金融开放基本未起步。2001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情况开始逐渐改变:直接投资的流入和流出限制逐渐放松;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制度、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理财通”等资本市场开放举措陆续引入;对外发债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外国投资者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比例被取消,我国的金融开放程度整体上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