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期 特别策划

汇改与人民币汇率走势

来源: 《中国外汇》2024年第14期 作者:余永定 编辑:张美思
恢复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经济增长的信心是实现汇率稳定的关键。货币政策应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打开货币政策空间。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即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从原来的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沿用1994年以来的在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浮动幅度。此后,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渐进升值的过程。

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出现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事后来看,从2014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以“双顺差”为特征的国际收支状况已发生根本性改变。遗憾的是,当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没有预见到这个转折的到来。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项改革的核心是让汇率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是人民币汇率迈向自由浮动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回过头来看,也应当注意到,此次汇改实施时中国经济金融形势面临着较多风险情况。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自2014年春季以来,房地产价格出现明显下行,房地产投资增速在2015年持续下跌。金融市场方面,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下5178点的历史最高记录后出现剧烈调整。6月19日,股市相继失守4600点、4500点,沪深两市近千只股票跌停。7月27日,沪指连续跌破3900点、3800点关口。后来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误差与遗漏流出共计2273亿美元,与此同时,经常账户顺差为668亿美元。

本文是付费内容,请先 登录数字阅读账户订阅数字杂志
数字杂志阅读
您尚未登陆
登陆 注册
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