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
来源:
《中国外汇》2019年第10期
政府债务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不能简单地推导出高债务导致低增长的因果关系。因此,应找到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真正原因,而非纠缠于政府债务问题。
政府债务率是指政府部门债务与GDP之比,也可称之为政府杠杆率。政府债务率是存量概念,区别于流量概念的政府赤字率。如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截至2018年9月末,中国的政府债务率为48.3%;而根据“两会”的决议,2019年中国的财政赤字率拟按2.8%安排。当然,政府赤字这个流量显然是政府债务这个存量的主要增加项,政府的赤字最终将累计为政府部门的存量负债。
主流观点认为,政府债务率提升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密切相关。代表性的观点由莱因哈特和罗格夫在2010年首次提出,即一个国家的政府债务率超过90%的阈值后,其经济增速将显著下降。由此可得出应限制政府债务率以维护经济增长的推论。
不过,在最近美国国会和政府围绕以上推论就年度预算案和是否提高债务上限进行反复交锋之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简称MMT),并引发热议。
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内债不是债,只要不引发通货膨胀,一个主要用本币融资的政府不必担心债务违约。政府加杠杆提高债务率的空间很大,央行尽可以开动“印钞机”将赤字和存量债务货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