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外汇风险管理的体系化探索

发布:2017-08-22 17:05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16期 作者:陈丽纯
面对业务涉及币种多、风险敞口大的现实,中兴通讯在外汇风险管理架构、外汇风险管控策略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外汇风险管控体系。

作为国际领先的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的业务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占总收入的一半左右。因此,其业务涉及的货币币种繁多,敞口大、分布广,使公司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其汇率的大幅变动,以及汇路受限、本地币资金滞留当地、货币贬值等问题,更可能给公司带来不容小觑的汇兑损失。2011年,中兴通讯汇兑损失高达8.36亿元人民币。巨额的汇兑损失给公司敲响了警钟,也开启了公司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体系化探索之路。

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中兴通讯逐步完善了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2016年,中兴通讯的财务费用(含汇兑损失)连年下降。其中,综合汇兑损失从2013年的7.14亿元人民币转变为2016年的收益5.04亿元人民币,财务费用从2013年的24.6亿元人民币缩小至2016年的2.07亿元人民币。

外汇风险管理架构:“业务”与“财务”共融

在公司实现稳定增长的总体目标下,公司外汇风险管理的宗旨是有效降低汇率变化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冲击和影响。具体而言,一是以“汇兑中性”为外汇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实施积极的敞口管理和内部结汇的传导机制,同时辅以一定程度的对冲操作。二是以业务优先为原则,锁定项目可接受的汇率,确保项目毛利,提升公司整体应对风险和市场突变的能力,确保公司综合汇兑损益目标的达成。在这个宗旨下,中兴通讯对外汇风险管理进行了多层次的目标分解。按照中兴通讯近两年国际业务销售规模近500亿元人民币计算,公司综合汇兑损益绝对值目标,为国际销售收入的0.2%—0.5%,即1亿—2.5亿元人民币。

为有效落实外汇风险管理目标,中兴通讯建立起了一个贯穿全业务流程及各业务单位的“非常6+1”管理架构及机制。该管理架构以集团资金部的外汇风控平台为核心,下设商务组、业务组、会计组、融资组、合约组及资金组(见附图),联通商务、业务、财务三大部门;与此同时,在与业务单位的长期合作中,探索出“内部结汇”的需求传递机制,先由业务单位将未来订单或者项目的收入、收款中的外汇风险头寸信息传递至外汇风控平台,再由外汇风控平台与外部银行进行保值对冲。通过这一内部结汇机制,既可以传递项目的保值诉求,还可以调动经营单位管理外汇风险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保值有了标的和对标汇率(即项目的决策点汇率),而不去博取外汇市场的市场波动损益,做到风险可控。

微信截图_20170821093024.png

外汇风险管控策略:灵活布局、化整为零

在外汇风险管控策略的运用上,中兴通讯结合自身的业务特征,在自然对冲、敞口管控、合约对冲以及汇路搭建等方面进行灵活布局。

一是管控商务源头,实现收支自然对冲。一切的外汇风险敞口都来源于合同,因此如能在签单之前就对项目的签约模式、签约币种、收款条款做好设计,便可以有效地规避汇兑损失;同时,还可以根据货币的属性、项目的风险敞口和汇率走势,估算项目生命周期可能产生的汇兑损失,并将这一汇兑成本预置到报价中,以实现汇兑风险的转嫁和分担。具体操作中,收款时采用美元、欧元等流动性较好的自由兑换货币,并加入一定的汇率保护条款;对即将形成的收入或者已经形成的收入、收款,或者不同阶段形成的风险敞口,通过内部结汇机制锁定汇率,并通过到期收款来保证合约交割;对于项目的外包等各种费用支出,要求对支付的货币、支付节点进行“背靠背”的约束,形成收支的自然对冲。

二是多管齐下,严控外汇风险敞口。随着国际化布局的持续推进,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涉及的币种日益增多、风险敞口也相应增大,且遍布各海外子公司,进一步增加了管理难度。近几年,公司通过积极稳健的敞口管控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而言,公司在避险操作过程中一方面适度保留走势明朗的货币敞口,如在2016年美元走强、欧元走弱且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的背景下,通过保留一定的美元敞口,适度享受汇率波动带来的汇兑收益;另一方面,持续压缩不利货币敞口以规避汇兑损失,如在欧元走弱的背景下构建欧元负债,在享受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使欧元资产与欧元负债形成自然对冲,总体上降低了汇兑损失。

在管控措施方面,公司通过业务管理法、财务管理法等多种方式严控外汇风险敞口,包括:不断优化和调整融资结构,维持或适度加大相对弱势货币的信贷规模,降低或适度压缩相对强势货币的信贷规模;强化集团内部结算纪律,厘清内部往来,加速回款,降低集团内部往来敞口;合理选择记账本位币、记账汇率、往来入账时点,通过指定净投资、债转股等工具的运用,持续降低外汇风险敞口;灵活管理外币头寸的流动性,对外币风险头寸择机进行即期交易,以降低汇兑损失;要求海外子公司按照货币属性、外汇管制程度、货币波动幅度、敞口大小等维度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敞口大国的汇率进行持续监测和管控。

三是采取灵活有序的合约对冲,并辅以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效率。衍生品的保值对冲,是外汇风险管控的最后一道屏障。在衍生品的操作制度上,公司遵循保值对冲原则,既不过度保值,也不投机操作,并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定期汇报机制,实现衍生品操作的规范化、流程化;在保值方案和保值策略的制定上,公司根据各货币走势及保值成本,定期制定保值方案,并根据货币属性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保值策略,包括滚动保值、技术保值、分层保值等策略;在产品选择上,公司在保值政策确定的前提下,以低风险产品为主,辅以少量的结构性产品,并从目前主要通过外汇远期进行对冲,逐步发展到未来根据市场变化择机选择期权结构产品、一揽子货币结构产品,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汇市场和汇率风险。此外,考虑到集团敞口大、合约量多的情况,为有效保证合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公司将持续搭建和完善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并辅以路透终端,提高外汇合约的管理效率。

四是完善汇路建设,合理规避汇率风险。与其他中资企业一样,中兴通讯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汇率管制国家的汇路限制及由此带来的换汇成本高的问题。由于这些国家因外汇短缺而限制换汇,以及货币贬值等原因,常常致使大量本地币滞留当地,埋下巨大的汇兑风险。如果不解决资金的汇路问题,必将加大签单难度,资金安全也面临相应风险。对此,公司不断地拓展和延伸汇路建设,在埃及、乌兹别克斯坦、津巴布韦、尼日利亚等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与中资企业以及当地大型企业及代理商的货币互换模式,并从单兵作战发展至联合作战,实现了企业间的本外币互换,合理规避了外汇风险。

五是积极推动人民币签约方式,锁定汇率风险。随着人民币被正式纳入SDR,公司深刻认识到,未来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将成为可能。为适应这一趋势,中兴通讯积极引导业务单位在签署海外项目合同时,尤其对“一带一路”沿线上的新兴市场国家或者有货币互换的国家,优先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签约和收款货币,在简化贸易流程的同时实现汇率风险的降低。2016年初,中兴终端印度代表处首先突破第一单与国际客户采用人民币签约及结算,采用远期汇率报价折算为人民币锁定汇率风险。

六是强化VAR值监测,实现外汇风险的量化评估。VAR(Value At Risk)是在给定置信水平下的风险价值,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VAR可以给出公司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产生的最大汇兑损失金额,较为精确地定义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状态。这有利于外界及公司经营管理层针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客观、量化地评估公司的汇兑损益风险。中兴通讯通过对敞口的分析,结合汇率变动,通过VAR值计算来衡量一段时间内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失。近几年,随着公司持续贯彻外汇风险管理策略,提升经营单位的外汇风险意识,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灵活管控敞口,外汇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VAR值随之下降。2015—2017年,每日汇损波动金额的下降幅度超过10%。

外汇风险管理的新挑战:统一性、灵活度、及时性

目前,中兴通讯的外汇风险管理理念已深入各基层单位并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架构及机制。但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如何切实防范、管理好外汇风险,提高公司整体应对“黑天鹅”及“灰犀牛”的能力,将是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鉴此,今后公司将重点在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敞口的集中统一管理。随着国际业务的拓展,海外子公司的敞口随之上升,星罗棋布的敞口不利于管理效力的提升。未来将探索通过香港财资平台,逐步将敞口集中于总部统一管理。

二是美元敞口的保值策略。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更加常态化,将加大对美元净敞口保值的难度。未来,将尝试根据公司的美元资产、负债敞口,分别进行保值。

三是内部结汇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目前内部结汇机制在传递项目外汇风险保值诉求时仍相对滞后,无法对项目做到完全的套期保值。未来,将探索通过信息系统的优化,以及合理嵌入保值汇率,达到对项目完全锁定的诉求,实现业务单位对外汇风险的完全卖断。

四是持续推进外汇管制国家的汇路拓展。未来,公司将在推进人民币的签约及结算的同时,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在东道国寻求与中资企业或者本地企业的换汇合作,不断完善汇路拓展。

作者单位: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