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层次外币现钞兑换服务体系进行时

发布:2015-10-21 09:51 来源: 《中国外汇》2015年第20期10月15日出版 作者:陈之为
我国境内对外币现钞的存储、收兑、调运、清算不似法定货币(人民币)由央行进行牵头统筹安排,且对外币现钞兑换的管理要求也较为严格..

我国境内对外币现钞的存储、收兑、调运、清算不似法定货币(人民币)由央行进行牵头统筹安排,且对外币现钞兑换的管理要求也较为严格,因而造成办理外币现钞兑换业务整体成本高、难度大。此外,该项业务以前只有商业银行才能办理,而对银行来说,该业务相对其他业务投入大、收益低、风险大,因此各商业银行办理该项业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国内的外币现钞兑换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这也是地下黑市交易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解决国内日益增长的个人本外币兑换需求与银行提供的国内兑换服务不足的矛盾,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外币兑换需求的特点,一直致力于推动和规范境内外汇现钞兑换服务体系建设和相关业务的开展。其总体思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增加网点,扩大服务覆盖面;二是引入专业机构推动市场竞争;三是创造条件促进业务创新。

在扩大服务覆盖面方面,2003年外汇局开展了外币代兑点的试点工作,允许银行在人流稠密的机场、车站、码头、旅游点、边境口岸地区、主要商业区、涉外宾馆酒店等地开办单向外币收兑业务。这对压制黑市,提升我国对外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境外抵华人员的第一兑换需求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引入竞争方面,由于代兑业务仍属银行兑换业务的延伸,且只能提供单向兑换业务,因而在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日益升温的背景下,银行及其代兑业务在价格和提供的币种上仍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兑换需求。鉴此,借 2008年中国召开奥运会之机,经国务院批准,外汇局开始引入新的主体,试点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此举旨在通过引入新的参与者,打破国内本外币兑换市场服务过于单一的格局,并借助特许机构的专业化经营,在兑换价格及提供的币种和面值上,为兑换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在推动创新方面,外汇局本着把特许业务和特许机构 “扶上马,送一程”的工作方针,一方面“急特许行业之所急,想特许行业之所想”,主动协调、联合相关部门为特许行业松绑政策限制(如联合海关和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在做好反洗钱的前提下,放开了特许兑换机构直接办理跨境调运外币现钞业务,为特许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提供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特许机构因时因地推进业务拓展(如批准部分特许机构办理电子旅支和网上〔预约〕兑换等创新业务),为特许机构和特许业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行业氛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员往来的规模日渐扩大,涉及的地域也更加广阔。因此外币现钞兑换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存在较大的需求和市场空间。通过引入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我国已初步形成银行和特许机构两个主要层次的外币兑换服务体系。两类机构既形成竞争,也形成互补。目前,从特许兑换机构层面看,整体上市场占有规模较小,业务品种较为单一,外币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也偏弱,内部反洗钱制度亦有待完善;从监管层面看,对特许机构的管理要求较严,对其业务发展的限制仍然较多,监管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看,我国特许兑换业务的发展,都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多层次外币兑换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境内外兑换者获得的兑换服务,一定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便利,体验也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