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金融创新路径

发布:2015-07-30 10:08 来源: 《中国外汇》2015年第14期 作者:唐时达 李晓宏
粤、津、闽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了金融创新的五个主要方面,三大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应重点关注如何结合区位特色进行创新与如何借鉴运用上海自贸区的创新经验。
自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自贸区建设进展迅速。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新设广东、天津和福建三个自贸区, 并扩大上海自贸区的范围。金融改革是自贸区实验的重要内容,上海自贸区充分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优势,接连推出了三批金融创新案例,为自贸区经验的可复制、可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何借助自贸区的总体改革措施和地方特色进行创新发展,如何借鉴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应是三个新设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当前的关注重点。
 
明确金融创新方向
 
金融服务领域的改革措施是四大自贸区建设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核心,就是围绕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目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制度。在4月20日公布的粤、津、闽自贸区总体方案和上海自贸区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中,与金融相关的部分各有详略。其中,上海金融改革的内容较为简略,因其金改“新51条”正在审批中。结合粤、津、闽自贸区总体方案的金改内容和上海自贸区前期的金改“51条”,四大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制度政策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按照统筹规划、服务实体、风险可控、分步推进的原则,在自贸区内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各项目的可兑换程度。
 
第二,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实行贸易、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三者并重,积极推动资本和人民币“走出去”,不断扩大境外人民币进入境内投资金融产品的范围。
 
第三,推动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四大自贸区总体方案中都强调要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扩大开放。对外开放部分,广东自贸区侧重对港澳地区开放,福建自贸区侧重对台开放,上海自贸区和天津自贸区对于开放的区域没有进行专门限定。
 
第四,推动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依托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优势,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不断优化配置境内外资源,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投融资自由化。从各自的方案来看,上海自贸区面向全球,广东自贸区侧重于面向港澳地区,天津自贸区侧重于面向东北亚,福建自贸区则侧重于面向台湾地区。
 
第五,建立适应自贸区发展的金融监管机制。四大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专门提出,要建立宏观审慎管理体系,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跨行业、跨区域、跨市场的金融风险检测评估机制。紧跟当前风险监控的发展趋势,总体方案也提出要利用金融机构和企业主体的本外币数据,以大数据为依托开展事中和事后管理。
 
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
 
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是为了服务自贸区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因而,金融制度的创新最终将转化成为金融机构服务模式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在满足自贸区实体经济金融需求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可抓住创新机遇,构建服务综合化、利润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
 
第一,跨境金融创新。金融机构可顺应区内企业跨境金融需求,加快与跨境结合的金融创新。一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自贸区允许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企业开展人民币境外借款业务、企业集团内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以此为基础,金融机构可以按照个人、企业和集团的相关需求创新各类跨境人民币业务,为个人和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服务,降低其融资成本,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全球交易银行业务创新方面,要推动全球供应链金融、全球现金管理等交易银行业务创新。三是跨境互联网金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形态是四大自贸区着力发展的方向,因而,金融机构要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完善跨境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促进跨境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多元化,以跨境交易数据挖掘为基础,构建跨境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
 
第二,跨行业金融创新。除了为商业银行提供新机遇,自贸试验区实体企业的发展也为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对保险公司而言,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和货运吞吐量激增,包括航运险、责任险、离岸险等险种都可能成为自贸区建设中的重点需求;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参与自贸区建设,也将是保险公司创新的方向之一。证券公司可以抓住自贸区的金融需求特征,结合自贸区金融开放的创新政策,在为跨境融资提供投行服务、为区内企业提供新型融资服务、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全球财富管理服务、为企业与个人提供外汇资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开展创新。尤其重要的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应该相互配合,推动跨行业的金融创新,促进自贸区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跨战略金融创新。除了衔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四大自贸区的战略定位还各有侧重点:上海自贸区需兼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广东自贸区则要在CEPA框架下探索粤港澳深度融合,天津自贸区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福建自贸区侧重ECFA框架下的两岸经贸合作。因此,金融机构可围绕四大自贸区的共同目标和侧重点,寻找跨战略的金融创新。
 
凸显区位特色
 
粤、津、闽自贸区共用一张负面清单,这意味着三者的开放度相同、主要目标一致。这给三大自贸区的金融机构带来了共同的金融创新机会。立足于三大自贸区在定位与产业基础方面的差异,差异化的金融创新方向也为三大自贸区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空间。
 
广东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着力点在于服务粤港澳深度融合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广东自贸区定位于推动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加强对香港地区、澳门地区高端服务业的开放、衔接、转移,在CEPA框架下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广东自贸区金融机构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一是推动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中的金融创新部分,首先对推进个人和公共服务支付结算的同城化创新提出了要求。粤港澳三地银行业机构可探索合作方式,促进粤港澳支付服务的同城化建设,推动移动金融服务的广泛运用,为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和居民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加快三地支付服务一体化进程。二是推进粤港澳跨境金融。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与港澳毗邻的区位优势,积极在人民币RQFII、企业发行国际债券等方面开展创新。在广东自贸区挂牌仪式上,多家商业银行的跨境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获准启动: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分行粤港澳跨境业务创新基地,在挂牌当天即为华润热电等区内重点企业办理了资本金意愿结汇等跨境金融业务;中国建设银行珠海分行,承销了大横琴投资公司赴港发行的15亿元债券,这是内地首个地方企业获准赴香港发行并可回流境内使用的债券。三是促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以保险贸易为例,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提出了“发展与港澳地区保险服务贸易”。三地保险业可将自贸试验区作为保险服务贸易创新的试验平台,在跨境保险产品研发、保险资金跨境投资等领域进行探索与合作,协同为跨境客户提供保险服务。
 
天津自贸区金融创新的着力点在于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服务先进制造业。一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交通一体化将率先发力,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升级,区域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及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都将同步推进;另一方面,天津市高端制造业也会快速发展。
 
天津自贸区金融机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尝试。一是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口迁移等因素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创新机遇,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PPP等新的融资安排以解决融资难、周期长等问题;产业转移和布局,需要金融服务的无缝衔接;人口迁移需要三地同城化的个人金融业务等。金融机构可以在自贸区开展跨区域金融协同创新与合作,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二是在服务高端制造业发展带来的金融创新空间。融资租赁具有融资服务和贸易服务的两种市场功能,对扶持装备制造设备出口、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和转移过剩产能均具有重要作用。自贸区内的融资租赁公司可开展人民币租赁资产跨境转让,建立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跨境租赁资产交易平台。通过创新金融方式,打造航空租赁聚集区,探索形成单机租赁公司、保税租赁、离岸租赁等“东疆租赁模式”。
 
福建自贸区的金融创新着力点在于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一方面可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承接台湾制造业、服务业转移;另一方面可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企业“走出去”和产业转移。
 
福建自贸区金融机构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一是积极探索与台湾金融机构的合作,吸取服务经验、更新服务理念,服务两岸产业融合,比如与台湾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合作。二是着力探索构建新型对外投资体系,支持企业“走出去”。商业银行可加大对重大装备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的金融支持;政策性银行可吸收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债权、基金等形式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长期外汇资金支持;保险企业则可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大力发展海外投资险种。
 
借鉴“上海经验”
 
在试验过程中,粤、津、闽自贸区中的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上海自贸区所形成的可复制、推广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经验。一方面,这是建立上海自贸区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这也是实体经济的必然需求。将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产品直接“引过来”,是迅速满足自贸区内实体企业金融需求的有效途径。总结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经验,对粤、津、闽自贸区金融机构的创新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是要充分利用自贸区的相关政策。自贸区内的政策涉及方方面面,如果能充分利用各项政策,其产生的正面叠加效应将为创新提供额外的动力。上海自贸区公布的第一批9个创新案例都是此类典范,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创新、企业融资创新、支付结算创新、资金管Cover Story 封面文章理创新、对外直接投资创新中,都充分利用了多项相关政策。
 
二是要主动、细致地研究实体企业的金融需求。由于自贸区内的政策环境和交易对手特征与区外大不相同,区内企业的金融需求也呈现出与区外企业金融需求不同的特征。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认真研究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需求和融资租赁企业境外融资的需求,分别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跨境并购和融资租赁业务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三是要树立综合服务的理念。自贸区负面清单理念有利于金融机构打破传统的产品设计、业务考核等局限,也更加需要金融机构树立综合服务的理念,通过一站式服务满足企业的金融需求。比如在上海自贸区的第三批创新案例中,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利用自由贸易账户资金划转便利和跨境融资功能,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防范汇兑风险管理的能力。
 
四是要特别注重跨境风险。与传统国内业务相比,自贸区金融风险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跨境特征。比如自贸区跨境投资贸易活动活跃,辨别、防范虚假跨境贸易融资活动的难度远远超过传统国内业务,因此,金融机构在加强业务创新的同时,更要提高对跨境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六类主要跨境金融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国别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和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防范。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