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转型之路(上篇)

发布:2013-12-04 14:24 来源: 《中国外汇》
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利率市场化进程也是风险与竞争加剧的过程。这将促使银行推进双重转型。
文/本刊记者  王莉
 
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是风险与竞争加剧的过程。这将促使银行推进双重转型:从融资向风险管理的转型;从规模增长战略向差异化战略的转型。记者从调查中发现,前者转型的迫切性超过后者。
 
上篇
 
    作为一家中资银行风险管理部的管理人员,李欣还清楚地记得去年存款利率调整后,许多中资银行都纷纷“一浮到顶”。她说,相比而言,外资银行则要冷静得多。外资银行普遍持有较高比例的国债和央票作为流动性缓冲,加强整体风险管控。正是有了成熟的风险管控能力,让外资银行在风险定价方面更有优势。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沈联涛指出,目前大部分中资银行还没有了解到风险管理在业务方面具有的战略意义,也没有将风险监管判断融入到决策中。
 
风险有多少
 
    交通银行风险管理部吴博博士对记者说,利率市场化后,金融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是利率确定的主要依据,利率的影响因素更加多元、波动更加频繁、期限结构更加复杂,从而使商业银行直面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由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从而影响利息收支并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其主要表现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隐含期权风险等。对风险的传导方式他向记者做了具体解释。
 
    他说,重新定价风险会导致银行资产和负债错配。银行的贷款期限总体上远远长于存款期限,如果长期限的贷款(如长达20到30年的住房抵押贷款)维持低利率,而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短期存款利率可能随之升高,这对银行负债成本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历史上,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的过程中,就曾造成上千家储蓄和贷款机构破产,涉及总资产超过5000亿美元。利率市场化进程,也会加大银行客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银行不能完全清楚融资客户的信用情况和融资项目的风险程度,这就可能导致客户的逆向选择。低贷款利率不一定能选择到高质量、低风险的融资客户;而高贷款利率则可能拒绝掉优质借款客户,因为面对高贷款利率只有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借款人才会借款。另一方面,调高贷款利率本意是为了覆盖融资人的风险,但很可能会刺激融资人使用贷款从事高风险活动,从而引发道德风险,总体上增加银行面临的违约信用风险。吴博还提示,尽管现实中商业银行会根据自身资金成本和风险偏好来合理进行贷款定价,但在同业竞争激烈的特殊条件下,不排除银行间对优质客户进行低价策略的恶性竞争。而由于不同银行资金成本不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那些资金成本高、风险承受能力弱的银行可能在竞争中面临客户流失、收入减少等风险。
 
    除了利率风险外,目前银行的交易风险也在增加。在利差不断收窄的现实经营状况下,一些银行正从资产持有型向资金交易型过渡,交易风险因此开始提升。中信银行金融市场部的朱阳长期从事资金交易业务,在工作中他不断感受到金融市场基础产品市场化改革所释放的巨大业务空间。“客户避险保值、提高资产收益的金融需求非常旺盛,”他说,“因此,现在许多银行开始重视金融市场等交易性业务的发展,并将其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但朱阳也强调,交易性业务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存在较大的不同,具有更大的风险,因此,对于银行经营管理的要求也更高。首先,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定价简单,根据存贷款期限执行相应的利率水平;而交易性业务涉及债券、汇率、利率等各交易品种,产品涵盖衍生产品,交易期限也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对商业银行的交易业务定价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没有系统和专业人员的支持,无法规避定价风险。其次,对于存贷款业务而言,银行承担的最重要的风险是客户的信用风险,即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而对于交易性业务,由于金融市场实时变动,银行承担的最大风险是市场风险,即因市场价格变动而给银行交易业务造成损失的风险。另外,如果市场波动给客户交易带来损失,涉及强制平仓时,还存在客户的交易保证金等风险缓释手段无法弥补交易平盘亏损的可能性。最后,银行的各笔存贷款业务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彼此相对独立,某一笔存贷款业务出现风险暴露,可能并不影响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但对于交易性业务来说,如果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可能会对银行所有的交易性业务产生冲击,风险暴露程度较高。
 
管理重点
 
    那么,在目前经营阶段,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有哪些呢?吴博认为,准确预测利率是商业银行有效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在市场化条件下,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变动、物价水平、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汇率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利率产生影响。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通过对上述因素的分析、评估对利率进行预测,包括利率变动方向、变动水平、利率期限结构变化、周期转折点等。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还需要结合银行的经营模式、盈利目标、全面风险管理等,探索适合的利率定价模式。世界各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先后探索了多种利率定价模式,主要有成本加成定价模型——主要考虑贷款经营的盈利性目标;价格领导模型——以市场基准利率为基础,根据客户风险制定贷款价格;客户盈利分析模型——一种全面的定价机制,不仅就单笔贷款单独定价,而是结合客户全部业务综合定价,尤其适用于少数贡献度大的优质客户。值得关注的是风险调整资本收益(RAROC)定价模型。该模型根据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及资产收益的要求实现对产品和服务的定价。RAROC指标的分子是银行的收益减去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以经济资本为分母。可见RAROC指标既考虑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又综合了该笔业务所承担的风险。这种定价模式全面考虑了贷款风险成本,符合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资本管理的要求,也是当今国际银行业普遍采用的利率定价技术。
 
    另外,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要学会应用相应的风险对冲工具,在分解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还可从利率的变动中获取收益,从而提升整体的风险管理能力。从国际经验看,商业银行用于利率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主要有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和互换等。然而目前,国内风险管理的衍生工具的使用和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利率互换。未来适时推出利率期货等利率衍生品,对推进利率市场化有重要意义。
 
    针对交易性业务的风险,朱阳认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清晰地认识到交易性业务的本质。他建议,应以此调整银行的风险管理、客户营销等,将原本主要服务于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内部风险管理架构、组织架构等转变为适应银行交易性业务发展的架构体系。为此,应对交易性业务涉及的客户交易管理、交易对手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产品审批等进行流程再造;同时,切实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加大对专门交易人员和市场分析研究人员的培养,把握市场发展方向,通过专业人员准确的市场判断和专业性的交易服务赢得市场先机。
 
C=《中国外汇》  H=摩根大通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利率产品交易部执行董事  胡文涛
 
    C: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会直接面临哪些经营风险,应该如何提高应对变化的能力?
 
    H: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首先会面临存贷款利差收窄的问题,目前的保护性高利差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如果今后对于存款利率的限制继续放宽,在存款利率上升而贷款利率难以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银行的盈利能力将会受到更大的压力。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在短期内提高综合经营水平可能性不大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来吸收存款,这将推动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整体水平慢慢上升。当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逐渐上升时,另一个风险,即信用风险也将显著升高——企业难以承受的资金成本很可能转化为银行的坏账。以往,中国一直没有什么重大的金融风险发生,所以银行常常会忽视企业可能发生的信用风险。而重大的企业违约事件可能会导致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作为未雨绸缪之策,银行需要事先考虑如何对冲这样的风险。
 
    境内外银行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境外银行除了依赖银行间的流动性以外,很多时候会通过发行大额存单或是期限不等的债券进行融资,以确保资产负债表久期的相对平衡;而中国的银行则过分依赖短期融资,特别是在长期融资工具所选有限的情况下。现在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渠道和产品去改善我们资产负债表久期的错配问题,并增加不同资金的来源;同时,也需要通过更多的衍生品去对冲银行的利率与信用风险。过去几年,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包括利率互换和信用缓释工具等多种类型的衍生品,但由于以前对利率和信用风险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银行缺乏足够的动力去运用这些交易工具。今后,衍生品对冲的需求会慢慢增加,利率互换、外汇掉期等产品将因此会逐渐成为银行在对冲金融风险方面更为常用的工具。当然,更多的差异化产品也会推动衍生品的不断创新,使市场更加活跃。
 
    C:您如何理解银行的盈利性要服从于流动性和安全性这一理念?
 
    H:这无疑是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银行只注重短期盈利的话,便容易忽略流动性与安全性的问题。如今年6月份,金融市场“钱荒”就是因为表外业务做得过大,而其标的产品又缺乏足够的流动性。一旦市场资金流动性出现问题,银行对应的资金缺口就会急剧扩大,市场资金的成本上升会造成银行盈利受损以及系统风险。可见,如果盈利性没有流动性和安全性做保证,将是无本之木。通常来说,合理的杠杆水平是银行盈利性的主要保障之一。我相信,目前银行业表内业务的杠杆水平是受到足够监管的,但表外业务我觉得需要有进一步的监管。否则,表外业务发展一旦过快,流动性和安全性问题便会随之而来。而如果表外业务大过表内业务并超过一定程度,每个人都只顾着赚钱,市场系统风险就会变得很大。
 
    C:有效的监管是否有助于银行规避风险?
 
    H:利率市场化意味着资金的价格将随市场的供求而变动。商业银行会通过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经营创新来保证在利率风险增大的情况下获取利润。
 
    我认为,银行做表外业务并不是坏事,可是如果没有留意到流动性和信用风险的话,就会面临一些系统性的风险。这个系统性的风险可存在于大部分的商业银行中。由于目前各家银行的表外业务同质性比较强,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对整个市场造成连环影响,所以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从其他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来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的保证。监管标准、方式、手段和技术,要能确保金融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要统筹兼顾系统性风险与单家机构的风险,突破以单家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的传统监管理念和技术,从金融市场风险内生性上赋予金融监管更加丰富的风险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