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金融风险的蝴蝶效应
6月,货币市场上演的历时一个多月的“黑天鹅”事件似乎在提醒银行业,风险无处不在。《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金十条”)在强调金融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同时,也用较大篇幅指出要严密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必须坚持一手抓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手抓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更确切地说,就是要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三大风险
信贷风险。银行在经济环境变动的情况下,银行业首先面对的挑战是信贷风险。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银行信贷行为往往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经济扩张时扩大信贷,经济紧缩时放贷意愿下降,收缩信贷支出。当前正处于经济下行时期,尤其是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向型企业面临外需减少、劳动力价格成本提高和人民币升值多重压力,还款很可能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必然会有所抬头。赵庆明告诉记者,前些年银行信贷投放宽松时,不少优质的民营企业也以优惠利率拿到了银行的普通贷款。他们在炒作风盛行之时,将一些本应用于企业做项目、扩大再生产及日常经营的贷款资金拿去挪用于炒煤、炒房、炒地、炒能源;而当资产价格涨到高点后下跌时,这些炒家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难以收回,引发风险。2011年年底开始蔓延的钢贸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前几年钢材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民间炒作使得原本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钢材贸易演变成一种融资方式,钢贸贷款的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甚至达到70%到80%,使得银行的风控措施落空。随后钢材价格跳水,房地产调控,大批钢贸商资金链断裂。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在于规模大,透明度低,并面临集中到期兑付。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指出,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是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膨胀过大,已难以自行化解。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已达9.7万亿元。赵庆明表示,地方债务比较复杂,既有平台贷款,也有城投债、信托等融资方式,还涉及到一些影子银行,很难完全理清。平台贷款偿还周期长,还款到期相对集中。地方政府收入有限,2013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所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为1.67万亿元,靠卖地还债的方式已难以承担。
流动性风险。5月中旬至6月,银行间市场一场流动性“异动”迅速蔓延,一时有演变成全面流动性危机之势,显示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的纰漏和巨大压力。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认为,受目前经济环境变动、直接融资加快、利率市场化加速、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议价能力在不断降低,加大了存款成本,冲击了负债的稳定性,并侵蚀了存贷款和支付业务,挤占了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长空间。在这种情形下,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等表外创新应时做大。但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新业务模式对平衡流动性风险的压力也逐步加大。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可能在激发新业务渠道的同时,会随时引发流动性风险。
应对之策
银行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金十条”中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思路和措施更具指导意义。“金十条”的重点是金融促进重点领域和行业转型和调整。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原则,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增强资金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就后者而言,一方面应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需大力支持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
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认为,利润当期性和风险滞后性是商业银行经营中永恒的矛盾。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最直接、最主要的风险还是信用风险。银行的首要工作是控制好信贷风险,将“金十条”落实到银行的信贷行为和信贷风险管理中。牛锡明建议,在信贷风险管理中,一是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此,要坚守经营中的底线原则,坚持真实贸易背景,将信贷资金与客户的现金流、物流紧密结合起来;要把控好信贷风险的关键,严禁“贷款-保证金-开承兑汇票”式的信贷自循环,把贯彻国家宏观政策与把控好信贷风险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应针对不同地区发展阶段、金融业态的差异,制定差别化发展策略,依据产业梯度转移调整信贷布局,更好地支持中西部的发展。三是要均衡地摆布行业信贷结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发挥行业信贷政策在调整信贷结构中的作用,掌控行业限额管理、客户名单制、审批人资质等关键环节,信贷必须“有进有退”,不能“只进不退”。四是要更多地支持科技金融、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五是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办好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六是要注意加强风险点管理,如钢贸和民间融资、理财、集群式企业、卖出回购和买入返售业务、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等等。
“金十条”针对提高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要求“银行业应深入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适时开展压力测试,动态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触点,及时锁定和化解风险,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薛洪言对目前信贷结构不合理所隐含的风险做了如下解释。
目前,社会各界对商业银行资金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集聚多有诟病,其实这正是商业银行依据不良率和RAROC等指标进行“理性”调整的结果。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类贷款,尽管其行业风险巨大,但具体到单笔贷款项目,其风险并未暴露,对银行的不良率指标和RAROC指标并未产生拖累作用,相反可能还会有提升效果。商业银行进行主动压缩的动力自然不大。以房地产类项目为例,作为管控类行业,其贷款利率普遍较高,且单个企业的财务实力和项目抵/质押担保条件充足,使得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结果较好,结果房地产类项目贷款的RAROC远高于一般企业。而对于一些战略性新兴企业项目和小微企业项目,尽管行业前景良好,但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项目抵/质押担保条件普遍不高,也难以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其RAROC反而较低,且此类项目的不良率普遍较高,银行大举进入倒不是理性行为。
薛洪言对记者说,银行业信贷结构之所以越调越偏,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良率和RAROC等指标设置的不合理。这类指标的主要问题是,其反映的是已发生的风险,对未发生风险的预见性不足,对行业风险的反映程度也不够:不良率主要是反映已经发生的风险,RAROC指标的风险计量因子是预期损失,但不少银行在计算RAROC指标时往往用当年新增拨备来替代预期损失,而新增拨备体现的也是已经发生的风险;即使使用预期损失计量指标PD和LGD,其主要反映的也是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和项目本身的抵/质押担保状况,同样对行业风险的因素考虑不足。这就使得房地产、融资平台等风险大、但尚未暴露的行业,其结构调整指标却状况良好,引导信贷投入越来越多。因此,优化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不是要推动商业银行从无到有地去做结构调整,而要从优化不良率和RAROC等信贷结构调整指标入手,提高指标对未发生风险和行业风险的反映程度。一是可以在RAROC计算公式中引入行业风险调节因子,给予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行业设置加分项,给房地产、融资平台等项目设置减分项;二是可考虑引入信贷结构监管指标,主要根据行业发展前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给不同行业设置不同分值,综合评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结构调整和风险预警的前瞻性。
“金十条”强调要严密盯防重点领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理财和“两高一剩”行业就是当前需严密盯防重点金融风险领域。除此之外,对于跨市场、跨行业经营带来的交叉金融风险,以及民间融资、非法集资、国际资本流动等外部风险也要提高警惕。对于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化解,“金十条”提出,要“继续按照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风险。”银行在具体实施时要区别对待过剩产能消化、转移、整合、淘汰的四种处置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予以应对。赵庆明认为,地方融资平台包括纯公共品的建设和带有商业性质的项目。要解决未来应对还款压力的问题,其一,可通过发行长期的市政债替换到期的银行贷款和城投债,市政债的现金流要能与偿付相匹配,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还款压力;其二,一些以政府名义担保的融资贷款而用于商业化运作产生效益的项目,一是可卖掉,用于偿还政府债务,二是建立项目国企,从地方融资平台中真正剥离出来,以降低地方债务和风险。
从国家宏观层面看,就“金十条”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整体思路。银行与其期待最近两年货币宽松,不如起而行之,因势改革。专家建议,在金融改革日益深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应做好流动性风险防范,解决好期限错配、利润来源和风险外溢等问题。
对于流动性风险,董建岳认为,商业银行亟需具有新的思维,主动转变央行、政府会为流动性风险“兜底”的传统思维,降低对国家信用和央行流动性支持的依赖,切实立足增强主动式风险管理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建立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优化调整业务结构,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董建岳表示,广发银行将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以建设“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和打造“最佳中高端零售银行”为战略方向,提升专业化、差异化经营水平,推进业务和客户下沉,做好中小微金融服务;同时,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消费金融和零售银行业务,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消费升级以及企业“走出去”,避免过度支持虚拟经济可能引发的风险,实现防止风险外溢与盈利稳定增长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