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改写金融

发布:2013-07-02 10:47 来源: 《中国外汇》第十二期 刘丽娟
或许阿里金融的尝试,并没有在产品层面撼动传统银行的业务,但它对互联网数据价值的运用和思考,却足以震撼整个行业...
当互联网金融沿着P2P信贷、众筹融资、移动支付三条主线在全球范围迅猛发展之时,独具特色的阿里金融一枝独秀,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中国故事”。
 
其实,阿里巴巴集团涉足金融已久:2007年,就与建设银行进行了短暂的金融合作;之后的2010年6月,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小贷公司”)宣告成立;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又筹建了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下设共享平台事业群、金融事业群、国内事业群、国际事业群等。至此,阿里金融的组织架构逐渐清晰。
 
“ 如果没有支付宝及其担保功能,阿里巴巴极有可能就是今天的58同城。支付宝所代表的是开放、公平、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其支撑了阿里巴巴的第一次成功。因此,在阿里巴巴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中,自然离不开互联网精神的作用。”赛迪经智创新融资事业部高级经理崔明明这样评价。
 
量化放贷道路
 
阿里金融的主要业务,包括面向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和面向支付宝用户的信用支付,以及阿里平台上的金融产品零售。根据阿里金融发布的《2012年电商小微信贷盘点》,截至2012年年底,阿里金融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20万家,贷款余额超过20亿元;过去3年的累计贷款数额实际达到700亿元左右的规模。
 
应收账款的日常周转,库存资金的占用,特殊促销活动的大量进货需求,使得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与线下企业类似,同样具有对营运资金以及临时周转资金的需求。根据阿里巴巴平台的调研数据,约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其中,融资需求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55.3%,100万元以下的约占87.3%。由于100万元以下的融资需求永远是传统金融的短板,因此有此融资需求的商户们是无法凭借其在阿里平台的交易数据以及数个皇冠的信用评级从银行获得资金的。“传统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互联网经济衍生出来的金融需求,因此,互联网企业就成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生长的土壤。”崔明明分析说,“这是金融竞争的蓝海。”
 
根据客户来源的平台不同,面向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分为两种:基于B2C平台,为淘宝和天猫商户提供的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即为“淘宝小贷”,通常金额较小、审查快捷、通过后会即时打入客户的支付宝账户;阿里小贷是针对B2B阿里巴巴平台商户的信用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为5万~100万元,期限一般为一年,采用循环贷加固定贷的模式。循环贷相对灵活,获取一定额度作为备用金,不取用不收利息,可随借随还,日利率在万分之六左右(年利率约合21.9%),用几天算几天,只计算单利;而固定贷则更加便宜,获贷额度在获贷后一次性发放,日利率在万分之五左右(年利率约合18.25%)。
 
“阿里小贷的核心模式,其实是一条量化放贷的道路,即依托其数据信息的同质化和标准化,按照普通商品的设计理念,运用工厂化运作技术,将小贷服务变成工厂流水线上批量化产品。”崔明明总结说。标准的线上放贷流程,造就了阿里小贷的成本优势。公开数据显示,阿里小贷每笔贷款的审核成本约为2.3元,而银行线下审核每笔贷款的成本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因此,基于收益与成本匹配的原则,只有单笔金额100万元以上、贷款期限1年以上的贷款项目,才能保证银行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上。2.3元的经营成本,则给阿里小贷的金额与期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使得额度低至几百元的循环贷款都具有了可行性。阿里巴巴100万元的贷款门槛,决定了银行信贷与阿里小贷的目标客户群分别处于不同的细分市场。因此,在当前阶段,阿里小贷是对银行业务的补充,并没有给银行带来直接的冲击。
 
今年4月份上线的信用支付业务,既是阿里金融开拓消费者金融服务的实践,也是其布局移动支付领域的重要举措。支付宝信用支付业务,会根据支付宝用户资质的不同,提供1~5000元不等的授信额度,以便用户用支付宝购物。“2013年信用支付的消费者需求存量大约在4亿~5亿元,人均消费在两三百元左右。”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说,“从商业角度来说,四五亿元的交易规模一点都不大,我们的重心还是提升移动支付的使用率。”银行已经占据了PC端的信用卡支付市场,而移动支付还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态势,企业、电信运营商、银行都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信用支付业务为消费者的小额支付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选择,其盈利模式不同于银行信用卡业务,因而两者之间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关系:支付宝信用支付的授信资金来自合作银行而非阿里自身,用户逾期未还款产生的利息也将由银行收取;支付宝作为一个支付渠道,只面向商家收取交易金额1%的服务费(如果商家未开通信用支付服务而用户坚持使用,服务费将由用户支付)。
 
新型风控模式
 
阿里金融量化放贷运作模式的背后,是阿里巴巴集团强大的信息系统和数据支持。根据阿里小贷公司员工的介绍,小微企业大量数据的运算依赖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后者不仅保证了数据运算的安全性和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也简化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环节,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365×24小时的全天候金融服务。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国内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且融资需求旺盛的特点设计的”。重视数据,而不是依赖担保或者抵押,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门槛,也让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上所积累的信用价值得以实现。
 
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是阿里小贷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阿里小贷公司建立了多层次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通过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与小贷公司的无缝链接,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都被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系统,再利用交叉检验技术并辅以第三方验证,来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折算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贷款的前、中、后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账号)关停机制,提高客户的违约成本,从而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阿里小贷公司员工介绍说。
 
一笔贷款发放之前,可以通过客户的信用和资金流转记录确定其信用水平;发放之后,又可以通过支付宝等渠道监控其现金流,是否出现与贷款目的不符的资金运用一目了然,企业每笔交易的收益也尽收眼底。强大的数据后台,让阿里小贷公司对企业的真实财务数据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商户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一旦出现违约风险,阿里小贷公司可以通过支付宝随时掐住商户的现金流,保障贷款的安全性。“客户的网上交易情况全都在阿里巴巴控制之中。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如果遇到某些不诚信的小企业弄虚作假、粉饰报表,就可能得不到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而掩盖了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阿里巴巴利用自身优势大大降低了风控成本,甚至不需要一个信贷员就可以完全掌握商户的情况。这与传统信贷相比,几乎是天壤之别。这种巨大的数据支持是阿里巴巴的财富。”
 
其实数据也一直都是金融行业的核心。但是阿里带来的改变是:它的核心数据价值和银行完全不在同一体系。或许阿里金融如今所做的尝试,并没有在产品层面足够撼动传统银行的业务,但它对互联网数据价值的运用和思考,则足以震撼整个行业。“虽然阿里金融借助了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外衣,但是它的风险控制体系恰恰反映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崔明明说。
 
金融服务未来
 
伴随着半年来各领域的密集收购,将平台、数据、金融作为三大战略发展方向的阿里巴巴集团,最近多次公开表示:阿里不做银行。如果不做金融,那么阿里巴巴集团的金融生态圈将做什么?“金融是经营风险的业务,而金融服务是基本没有风险的。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必须要有牌照,如果没有牌照,就只能存在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中,未来一定是风险重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互联网企业用互联网思维做金融服务,成功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崔明明预测说。
 
在阿里金融当前的业务模式中,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已经初现端倪。阿里小贷的运作优势,是其平台上累积的商家和用户数据基础与需求信息;而小贷业务的资金来源,则包括阿里小贷公司的自有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和资产证券化融资。由于阿里小贷公司不具备吸收储蓄的资质,其放贷能力远不如传统银行。
 
阿里小贷未来的发展方向, 将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将传统银行接入这一平台。在这一平台上,阿里将信用数据提供给银行,并为贷款企业做担保,获取担保费收益;银行则向平台上有需求的商家放贷,并收取贷款利息。“阿里只涉足银行没有办法覆盖的小型企业,同时通过数据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更低的坏账率、更低的交易成本,以此联合更多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而不再仅凭一己之力。只有这样,阿里才能真正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目标。”崔明明说。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平台正在不断涌现。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接入,阿里金融在小
贷业务中的角色将会向中间服务商转移,而非单一的放贷方。
 
当前,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遍地开花,在其生态系统内呈现出点状分布的特质。阿里巴巴与传统银行曾经失败的合作尝试,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银行深挖客户价值的今天,已经重具价值,并在实践中获得多方突破。由点及面,还有待时间的延展。互联网金融的产业链将如何搭建,我们可以一边实践一边想象。当互联网金融沿着P2P信贷、众筹融资、移动支付三条主线在全球范围迅猛发展之时,独具特色的阿里金融一枝独秀,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中国故事”。
 
其实,阿里巴巴集团涉足金融已久:2007年,就与建设银行进行了短暂的金融合作;之后的2010年6月,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小贷公司”)宣告成立;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又筹建了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下设共享平台事业群、金融事业群、国内事业群、国际事业群等。至此,阿里金融的组织架构逐渐清晰。
 
“ 如果没有支付宝及其担保功能,阿里巴巴极有可能就是今天的58同城。支付宝所代表的是开放、公平、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其支撑了阿里巴巴的第一次成功。因此,在阿里巴巴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中,自然离不开互联网精神的作用。”赛迪经智创新融资事业部高级经理崔明明这样评价。
 
量化放贷道路
 
阿里金融的主要业务,包括面向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和面向支付宝用户的信用支付,以及阿里平台上的金融产品零售。根据阿里金融发布的《2012年电商小微信贷盘点》,截至2012年年底,阿里金融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20万家,贷款余额超过20亿元;过去3年的累计贷款数额实际达到700亿元左右的规模。
 
应收账款的日常周转,库存资金的占用,特殊促销活动的大量进货需求,使得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与线下企业类似,同样具有对营运资金以及临时周转资金的需求。根据阿里巴巴平台的调研数据,约89%的企业客户需要融资。其中,融资需求在50万元以下的企业约占55.3%,100万元以下的约占87.3%。由于100万元以下的融资需求永远是传统金融的短板,因此有此融资需求的商户们是无法凭借其在阿里平台的交易数据以及数个皇冠的信用评级从银行获得资金的。“传统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互联网经济衍生出来的金融需求,因此,互联网企业就成为互联网金融业务生长的土壤。”崔明明分析说,“这是金融竞争的蓝海。”
 
根据客户来源的平台不同,面向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分为两种:基于B2C平台,为淘宝和天猫商户提供的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即为“淘宝小贷”,通常金额较小、审查快捷、通过后会即时打入客户的支付宝账户;阿里小贷是针对B2B阿里巴巴平台商户的信用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为5万~100万元,期限一般为一年,采用循环贷加固定贷的模式。循环贷相对灵活,获取一定额度作为备用金,不取用不收利息,可随借随还,日利率在万分之六左右(年利率约合21.9%),用几天算几天,只计算单利;而固定贷则更加便宜,获贷额度在获贷后一次性发放,日利率在万分之五左右(年利率约合18.25%)。
 
“阿里小贷的核心模式,其实是一条量化放贷的道路,即依托其数据信息的同质化和标准化,按照普通商品的设计理念,运用工厂化运作技术,将小贷服务变成工厂流水线上批量化产品。”崔明明总结说。标准的线上放贷流程,造就了阿里小贷的成本优势。公开数据显示,阿里小贷每笔贷款的审核成本约为2.3元,而银行线下审核每笔贷款的成本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因此,基于收益与成本匹配的原则,只有单笔金额100万元以上、贷款期限1年以上的贷款项目,才能保证银行处于盈亏平衡点之上。2.3元的经营成本,则给阿里小贷的金额与期限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使得额度低至几百元的循环贷款都具有了可行性。阿里巴巴100万元的贷款门槛,决定了银行信贷与阿里小贷的目标客户群分别处于不同的细分市场。因此,在当前阶段,阿里小贷是对银行业务的补充,并没有给银行带来直接的冲击。
 
今年4月份上线的信用支付业务,既是阿里金融开拓消费者金融服务的实践,也是其布局移动支付领域的重要举措。支付宝信用支付业务,会根据支付宝用户资质的不同,提供1~5000元不等的授信额度,以便用户用支付宝购物。“2013年信用支付的消费者需求存量大约在4亿~5亿元,人均消费在两三百元左右。”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说,“从商业角度来说,四五亿元的交易规模一点都不大,我们的重心还是提升移动支付的使用率。”银行已经占据了PC端的信用卡支付市场,而移动支付还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态势,企业、电信运营商、银行都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信用支付业务为消费者的小额支付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选择,其盈利模式不同于银行信用卡业务,因而两者之间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关系:支付宝信用支付的授信资金来自合作银行而非阿里自身,用户逾期未还款产生的利息也将由银行收取;支付宝作为一个支付渠道,只面向商家收取交易金额1%的服务费(如果商家未开通信用支付服务而用户坚持使用,服务费将由用户支付)。
 
新型风控模式
 
阿里金融量化放贷运作模式的背后,是阿里巴巴集团强大的信息系统和数据支持。根据阿里小贷公司员工的介绍,小微企业大量数据的运算依赖互联网的云计算技术,后者不仅保证了数据运算的安全性和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也简化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环节,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365×24小时的全天候金融服务。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国内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且融资需求旺盛的特点设计的”。重视数据,而不是依赖担保或者抵押,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门槛,也让小微企业在电商平台上所积累的信用价值得以实现。
 
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是阿里小贷公司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阿里小贷公司建立了多层次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通过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与小贷公司的无缝链接,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及行为数据都被引入网络数据模型和在线视频资信调查系统,再利用交叉检验技术并辅以第三方验证,来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折算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贷款的前、中、后三个环节紧密结合,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账号)关停机制,提高客户的违约成本,从而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阿里小贷公司员工介绍说。
 
一笔贷款发放之前,可以通过客户的信用和资金流转记录确定其信用水平;发放之后,又可以通过支付宝等渠道监控其现金流,是否出现与贷款目的不符的资金运用一目了然,企业每笔交易的收益也尽收眼底。强大的数据后台,让阿里小贷公司对企业的真实财务数据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商户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一旦出现违约风险,阿里小贷公司可以通过支付宝随时掐住商户的现金流,保障贷款的安全性。“客户的网上交易情况全都在阿里巴巴控制之中。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如果遇到某些不诚信的小企业弄虚作假、粉饰报表,就可能得不到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而掩盖了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阿里巴巴利用自身优势大大降低了风控成本,甚至不需要一个信贷员就可以完全掌握商户的情况。这与传统信贷相比,几乎是天壤之别。这种巨大的数据支持是阿里巴巴的财富。”
 
其实数据也一直都是金融行业的核心。但是阿里带来的改变是:它的核心数据价值和银行完全不在同一体系。或许阿里金融如今所做的尝试,并没有在产品层面足够撼动传统银行的业务,但它对互联网数据价值的运用和思考,则足以震撼整个行业。“虽然阿里金融借助了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外衣,但是它的风险控制体系恰恰反映了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崔明明说。
 
金融服务未来
 
伴随着半年来各领域的密集收购,将平台、数据、金融作为三大战略发展方向的阿里巴巴集团,最近多次公开表示:阿里不做银行。如果不做金融,那么阿里巴巴集团的金融生态圈将做什么?“金融是经营风险的业务,而金融服务是基本没有风险的。互联网企业做金融,必须要有牌照,如果没有牌照,就只能存在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中,未来一定是风险重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互联网企业用互联网思维做金融服务,成功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崔明明预测说。
 
在阿里金融当前的业务模式中,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已经初现端倪。阿里小贷的运作优势,是其平台上累积的商家和用户数据基础与需求信息;而小贷业务的资金来源,则包括阿里小贷公司的自有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和资产证券化融资。由于阿里小贷公司不具备吸收储蓄的资质,其放贷能力远不如传统银行。
 
阿里小贷未来的发展方向, 将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将传统银行接入这一平台。在这一平台上,阿里将信用数据提供给银行,并为贷款企业做担保,获取担保费收益;银行则向平台上有需求的商家放贷,并收取贷款利息。“阿里只涉足银行没有办法覆盖的小型企业,同时通过数据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更低的坏账率、更低的交易成本,以此联合更多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而不再仅凭一己之力。只有这样,阿里才能真正实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目标。”崔明明说。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平台正在不断涌现。随着越来越多的银行接入,阿里金融在小贷业务中的角色将会向中间服务商转移,而非单一的放贷方。
 
当前,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创新遍地开花,在其生态系统内呈现出点状分布的特质。阿里巴巴与传统银行曾经失败的合作尝试,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银行深挖客户价值的今天,已经重具价值,并在实践中获得多方突破。由点及面,还有待时间的延展。互联网金融的产业链将如何搭建,我们可以一边实践一边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