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的中国外贸“韧性”依旧
自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工厂延时开工、物流受阻,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人员和货物流动采取限制措施的背景下,各界对中国外贸形势是否会受到影响十分关注。而近期,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多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便利外贸进出口,也引发各界的讨论。
从外贸受到的影响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于中国外贸在短期内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形成长期的趋势性影响。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目前主要体现在一些短期订单上;如果将春节因素的影响也考虑进来,外贸进出口短期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探,但不太可能构成趋势性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认为,总体上,目前疫情对外贸的影响是有限和可控的;中国外贸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价值链的不断升级,有利于中国抵御来自疫情的冲击。
与此同时,许多分析人士也表示,随着近期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的出台与落地,外贸进出口将得到更加有力的支持。近期,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再到商会,正在合力打出新一轮稳外贸的“组合拳”,推出延长外贸企业税款缴纳期限、免征滞纳金,提供不可抗力证明、法律咨询,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贸易便利化等多项政策;同时,相关部门正密切调研疫情可能对外贸产生的影响,更多实施细则有望加快落地。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副所长竺彩华认为,这些及时出台的措施,将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能履行合同的责任,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外贸企业减少损失、渡过难关。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政府出台的减税降费举措,应会有效遏制外贸企业盈利的下滑。
从目前企业的复工形势看,在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细化及完善的背景下,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近期表示,从商务部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外贸企业正在迅速恢复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