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私募的“黄金时代”

发布:2015-04-16 12:49 来源: 《中国外汇》2015年第6期 作者:Morningstar晨星(中国)研究中
阳光私募的发展速度惊人,投资者要想在上千只私募产品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必须从自身的投资需求入手。

私募基金是一种面向特定投资者募集的投资基金,在投资者组成和投资策略上有别于公募基金。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各阶层特别是富裕阶层对高回报投资的需求不断增长,带动了私募基金行业规模的快速扩大,使得这一新的投资方式更广泛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在私募基金中,由信托公司代理发行的基金由于管理较为规范以及业绩披露较为透明,因而占据绝大部分比例,又被称为阳光私募。值得关注的是,在私募基金相关法规得到落实以来,不经信托渠道而是由私募机构直接发行的基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私募行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增长点。本文中,晨星中国私募基金数据库的统计对象主要包括的是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不含港澳台),投资于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市场以及、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非结构化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即上述的“阳光私募”。

市场快速发展

自2004年年初深圳国际信托推出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私募产品至今,阳光私募已走过了十个年头,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2014年,国内股票整体大幅上扬,各路资金涌入股票市场,阳光私募产品发行快速增长,部分知名私募新发行的产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晨星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尚在运行的阳光私募总数达到1448只,较2014年初增加319只,与2013年158只的增量相比,增长速度大大加快(见图1)。

QQ截图1.jpg

中国股票基金仍占主流,市场中性策略高速增长。私募产品中,中国股票基金毫无悬念地继续占据主流地位,其数量由2013年的1177只增加到2014年的1207只。这与国内市场的组成结构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中性策略产品连续两年高速增长,由2012年的10只增加到2014年的121只,反映了随着市场逐渐成熟以及投资工具的增加,对低风险稳定收益产品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其他类私募产品,例如基金中的基金、债券型基金、系统化期货、全球宏观等,占总体的比例仍然较小(见图2)。

QQ截图2.jpg

阳光私募2014年绝对业绩表现优异,但由于大部分私募的中小盘股票仓位相对较高,导致其业绩跑输沪深大盘:晨星中国-华润信托中国对冲基金指数2014年回报27.63%,而沪深300指数回报为51.66%。收益方面,在具备业绩数据的882只股票型阳光私募基金当中,778只获得正收益,占比为94.6%。其中收益高于40%的有214只,占比26%;跌幅超过10%的仅为6只,占比为1%。在相对收益方面,同期跑赢沪深300指数的私募基金有125只,占比仅为15.2%;跑赢晨星股票型的有362只,占比为44%(见图3)。

中性策略表现出众。2014年,中性策略延续上年佳绩,38只有业绩记录的中性策略产品取得了15.06%的平均回报。前三名分别为兴业信托•尊富1号 67.63%、外贸信托•双赢10期基金宝67.57%、外贸信托•双赢 12期基金宝59.44%。

往年的“冠军”继续领跑。整体看,2014年阳光私募前10名私募产品的平均业绩大幅超越2013年。业绩第一名的粤财信托•创势翔1号挟2013年余威,在2014年继续高歌猛进,以超300%的回报率远远抛离其他私募,年底净值已达7.35,显示出其出众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第二名为成立不足两年的重庆信托•福建滚雪球,回报率达到273%。我们还观察到,回报前十的私募,除了华宝•证大稳健增长和华润信托•康成亨1期外,其他产品成立时间均不足四年。这表明,年轻私募产品的择时、选股、以及持仓比老私募更为激进和灵活(见图4)。

创新空间大

随着私募备案的推进、股票期权的设立、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私募产品的种类及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和提高。

私募登记备案促规范透明。2014年年初,证监会正式出台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截至2014年12月底,已有近5000家私募进行了备案登记。这一里程碑式法规的出台,标志着私募基金规范化管理的重大推进,有着深刻的意义。首先,私募基金的地位得到了法律认可,摆脱了以往处于灰色地带的尴尬境地;第二,私募基金的发行、运作有了统一的法规规范。可以预见,登记备案制度将会促进私募市场向更规范、更透明的方向发展,提高社会对私募行业的信心。

QQ截图3.jpg

股票期权助力中性策略产品发展。在国内市场,中性策略基金是利用股指期货对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组合风险,获得稳定收益。随着股票期权的正式推行,市场再增添一种风险对冲工具。相比现有的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不但可提供更为精确和灵活的对冲操作,使对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大盘风险,而是可以具体选择对个股风险进行对冲,而且通过股票期权之间的组合,还能够变换出大量不同的对冲策略。股票期权的出现,给私募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预料,未来中性策略产品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

资本市场开放引领私募前行。随着“沪港通”的开通,国内资金直接投资香港市场变得前所未有的便利。虽然“沪港通”现在只限于投资恒生指数成份股,但可以预见,投资标的将会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产品将会被纳入。证监会已表示,未来随着“沪港通”业务模式的成熟,不排除会相继开通“深港通”、“沪美通”、甚至“沪欧通”。不难想象,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私募基金的业务范围和产品外延的拓展空间将越来越大。

对投资者的建议

面对阳光私募的惊人发展,资者来要想在上千只私募产品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产品,绝非易事。而要想选择合适的产品,投资者必须从自身的投资需求入手,全面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QQ截图4.jpg

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投资需求。了解自身的投资需求并不仅仅是在投资私募时候所需要注意的(事实上,投资者在选择任何投资产品前都应该先全面地掌握自身的投资需求以及风险偏好等因素),只是相对其他投资品种而言,私募作为专门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一种投资品种,一般所需的资金门槛更高(起点30万~300万元不等,普遍为100万元),还有较高的管理费以及申购赎回费用,而且投资者很难像买公募基金或者股票那样,先少量投资买一些试试。所以,前期的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之前至少要搞清楚四点,产品的投资周期、存在的风险、回报偏好以及流动性需求,然后结合私募市场的实际情况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投资私募产品。高波动率以及业绩差异大所带来的风险是在中国投资私募所必须要承受的,如果投资者不能承受如此高的风险,那么就不适合投资私募基金。除了要了解自己的预期收益风险情况和私募的实际收益风险是否匹配的特点外,投资者还需要考虑投资年限和流动性的问题。一般私募在正式运作后都会有6~12个月的锁定期(有的甚至长达数年),且在锁定期内或不能赎回,或需要面临3%~5%的惩罚性赎回费。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市场牛短熊长的特点,要想获取比较好的收益,投资者更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简而言之,私募的投资时限多以年计,这些都是购买私募前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

其次,针对目前市场上占大多数的仍是中国股票型私募,投资工具相对缺乏,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投资者需要有正确的操作策略。这里我们提出一个三步走的策略供参考。

第一步,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圈定心仪的候选人。建议投资者通过晨星网等一些能够提供专业排行榜的研究机构网站进行查询。投资者可以通过查询最近几年私募的收益情况以及波动情况来大致了解各私募的风险收益特征。如果投资人觉得后市是振荡格局,那么这两年的业绩榜单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参考。当然一般情况下,除了要考虑最基本的收益以及波动率之外,还应该关注下行风险、晨星评级(若两年期则为晨星风险调整后收益)等指标。相对波动率,下行风险只考虑私募基金净值回撤的情况。如果下行风险过高,表明该私募基金的相对下跌风险控制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而私募基金的晨星评级以及晨星风险调整后收益则是以“惩罚风险”的方式对基金的回报率进行调整,波动(尤其是下行波动)越大,惩罚越多。因此,投资者能够用这一参考指标来衡量基金的过往综合表现。通过上述所提到的收益、风险、下行风险以及晨星评级等指标,投资者可以选择出合适的基金以及投资顾问作为候选目标。

第二步,定性分析,具体了解私募团队。目前的私募投资顾问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类。一类是以“下海”的前公募基金经理为主导,另一类则是由曾经有券商或保险资管从业经验的人员组成,还有一类则是俗称的江湖派系私募。一般说来,前两类投资顾问比较扎实,能够聚集不错的人才以及建立较为系统的投研体系,更有利于打持久战;而江湖派系的私募则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经验以及人脉,投资者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其投资理念以及背后的具体投资策略是否适合自己。一般而言,投资者可以通过阅读基金募集报告和宣传资料,以及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了解,有条件的则可以亲自去私募基金公司办公地进行实地考察,以全方位地掌握所要投资私募的情况。这一阶段,建议投资者应该了解包括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具体投研团队建设以及资产管理规模等较为详尽的信息。如前文提到的,考虑到费用以及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私募的投资周期往往会比较长,因此,在选择合适私募时,认同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与基金经理建立充分的互信,是投资私募的重要前提。

第三步,结合自身的风险收益偏好进行选择。在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大致了解了私募公司的情况后,投资人就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风险收益偏好进行选择。

除了上面所述的掌握自身的投资需求以及私募的具体情况外,投资人还需要大致了解证券市场的基本面并能持续地跟踪自己所投资的基金。同时,投资人也需要对自己所投资的私募进行持续的跟踪。一般来说,私募都会向自己的客户发布月度或者是季度的报告,以便让投资人了解自己的投资思路,这是与私募沟通的很好机会。

归根到底,投资者应该把私募基金当作一种投资品种来看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收益预期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那些预期收益率和风险特性适合自己的私募基金,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