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私募”产品大比拼

发布:2013-11-04 10:05 来源: 《中国外汇》
除了阳光私募之外,券商集合理财和基金专户这两类产品同样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与阳光私募相似,它们也主要依靠为投资者收获绝对收益来拿盈利提成...
除了阳光私募之外,券商集合理财和基金专户这两类产品同样受到高净值人群的青睐。与阳光私募相似,它们也主要依靠为投资者收获绝对收益来拿盈利提成。大多数产品会按超过收益基准后的20%提取报酬,同时均不公开发行,某种程度上都带有“私募”的性质。
 
与投资起点动辄百万元的阳光私募相比,券商集合理财在推出之时所设定的投资门槛更加“亲民”,除了走高端路线的券商“小集合”产品外,“大集合”的门槛多在5~10万元。其中主投固定收益产品的限定性理财的认购起点为5万元,而可在固定收益与权益类资产之间灵活转换的非限定性理财的认购起点则在10万元。
 
然而,随着今年6月券商资管新规的出台,低门槛的大集合产品将退出市场。对此,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师告诉记者,由于“大集合”产品遵循新老划断的原则,因此投资者对于今年6月之前获批或已发行的产品,仍可以在开放期参加申购。按照目前集合计划普遍3个月一次的开放频率,有心参与“大集合”计划的投资者只要关注好产品的开放期,便不用等太久。
 
至于券商的“小集合”产品,今年以来的成绩单十分亮眼。根据同花顺金融网的统计,截至9月24日,450只券商集合产品今年平均收益率为5.6%,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仅为-2.71%。但不同产品之间的表现差异较大,首尾业绩相差近1倍。对此,某券商资管人士告诉记者,决定业绩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品所投向的资产类型:相比债券类产品,股权类产品的潜在收益会更高。特别是在今年券商被要求停开乙类户之后,由于其债券类产品无法再投向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供交易的对象仅有公司债等场内品种,因此债券类产品的收益WealthManagement理财率可能会进一步下挫。但就风险而言,股权类产品的风险会更大。他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小集合产品时一方面要综合参考券商过往的业绩,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自身的风险收益偏好。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选择持有股票型产品、混合型产品或者券商分级产品的劣后级;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则可选择债券类、货币类或者券商分级产品的优先级。
 
与券商“小集合”理财类似,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的人数限制也在200人,认购起点100万元。但与阳光私募和“小集合”相比,基金专户产品的存续期更长,多数为5年,部分产品甚至可能展期至8~10年,同时最多一年一次开放申赎。虽然流动性相对较差,但随着今年8月上交所和深交所的资管计划份额转让业务陆续开闸,专户产品的流动性将有望提高。
 
而在信息披露上,由于专户产品仅向渠道和投资者披露业绩数据,因此相比阳光私募和“小集合”理财,更难进行产品间的业绩比较。因此,如何挑选出合适的产品,成为许多第一次参与专户投资的人所纠结的问题。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可以关注发行专户产品的基金公司在QDII、QFII、社保基金等业务上的表现。由于这些业务在性质上与专户业务类似,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不管是选择哪种产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合同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是投资者获取产品投资范围、组合设计以及相关费率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不打无准备之仗,“掘金”私募同样如此。想要有靠谱的理财,知己也要知彼。
 
记者 章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