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执行董事韩红梅:审慎管控风险 推动中非产能合作

发布:2017-05-08 13:44 来源: 《中国外汇》2017年第8期 作者:韩红梅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执行董事韩红梅认为,中非产能合作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方面需要严格把控投资风险;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创新,研究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中非峰会的开幕式上致辞指出,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方将积极推进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由此,中非产能合作进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作为落实中非合作十大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宣布,设立首批出资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

基金成立一年多以来,秉承市场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的原则,致力于与境内外机构合作,以财务投资人的身份促成中非产能合作项目落地,帮助企业抓住有利的市场机遇,实现价值创造。截至目前,基金已签约4个项目,签约金额3.82亿美元,实际出资2.48亿美元。

产能合作是中非互利共赢的时代主旋律

中非产能合作旨在利用中国强大的生产能力造福非洲,包括相关的产业转移和对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具备潜力巨大的互补效应。

对于非洲而言,中非产能合作是解决非洲经济发展瓶颈、投资和外汇短缺的重要举措。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在产能合作中一方面会将资金带到非洲,帮助解决当地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也会将国内的相关优势产业带到非洲,助力非洲的工业体系建设,推动非洲国家的出口,解决其外汇短缺的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中非产能合作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经历长期高速增长后,中国拥有了大量优势产业,具备了为全球提供先进装备和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大量企业也需要通过海外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非洲现有11亿人口,预计到2025年将达14亿。人口结构年轻,红利巨大,使其成为接受中国优势产能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中非产能合作还有助于实现中国对世界的减贫承诺。在2015年世界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使6亿多人口先后摆脱了贫困;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也积极展开南南合作,希望通过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而非洲恰恰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聚集地。很多非洲国家热切希望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能够像中国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样成为产业转移的优先承接地,打破工业设备落后和技术工人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最终摆脱贫困。

中非产能合作风险与机遇并存

中非产能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也表明,后续发展仍任重而道远。非洲的投资环境相对较差:政局不稳定因素长期存在,法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汇率波动也较大。企业“走出去”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到非洲投资涉及的风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更多,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对投资风险的把控。

一是要充分认识政治风险。非洲政治风险是中非产能合作面临的最具威胁性的风险,包括政府更替、战争冲突、恐怖主义、政策法律和腐败问题等。由于民族构成的复杂性、部族和宗教矛盾,以及不同党派之间的权力和利益争夺,近年来一些非洲国家的政权频繁更迭。例如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几内亚比绍、突尼斯、埃及、马里、苏丹、南苏丹和布隆迪等国,均发生过较剧烈的政局动荡。国家间的战争、内战、军事对峙和武装冲突亦层出不穷。部分非洲国家的政府出于解决自身危机等考虑,不愿接受国际通行的商业习惯,如政府直接没收外国资产,不接受前政府签订的商业协议等。此外,非洲国家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司法审判人员和强有力的司法监督机制,导致选择性执法及司法腐败现象十分普遍。

二是要全面掌握经济风险。非洲除个别国家外,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均衡,物价波动较大,通货膨胀严重,外汇管制严格,在全球经济下行引发危机时往往会首当其冲。以中非贸易为例。2015年,中非贸易额为1790亿美元,较上年同比下降19.34%,其中,中国自非洲的进口同比下降更是高达39.24%。2016年,中非贸易额进一步下降到1491亿美元,同比下降16.7%。其中,中国自非洲的进口同比又下降18.4%。此外,尼日利亚、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布)、乍得、苏丹和南苏丹等以石油出口为经济命脉的国家,在经济稳定和财政收支平衡上均受到威胁。相关行业内的中国投资也不同程度遭受了损失。

非洲落后的基础设施同样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公路密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非洲仅5%的农田得到灌溉,仅65%的人口可使用干净的水源;用电人口不足40%。

三是要高度重视文化差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成年文盲人口约占全世界文盲总数的25%,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仅为59%,劳动力素质较低。很多非洲国家的思想观念和发展愿望不相匹配,部分国家还存在严重的民族资源主义,再加上西方用“新殖民主义”诋毁中国企业对非洲做出的贡献,导致部分人不能理性地看待中国企业和中国资本。

四是要认真评估企业自身的缺陷。不少中国企业尚欠缺海外投资经验,表现在:有些企业对自身的定位和战略并不明确,贪大求全,对困难准备不足;有些企业自身治理结构不健全,“走出去”后暴露了种种内部管理上的问题;有些企业不了解当地社会情况,盲目投资;有些企业跨地域、跨行业经营,力不从心;有些企业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当地社区产生冲突。一些中国企业之间还存在为了抢夺市场份额而进行恶性竞争的现象。尤其对于大型项目,企业间拼抢更为凶狠,相互压低价格,给项目的后续运行以及中国企业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审慎管控风险是推进中非产能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落实中央和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基金的要求,结合非洲的实际情况和基金刚刚起步的现实,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将在推进对非投资的同时,致力于审慎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并在构建过程中牢牢把握住以下三个环节,以确保对非投资真正成为产能合作的重要助力。

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是管控风险的根本

习总书记曾经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管理投资风险,基金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治理结构上,根据《公司法》要求、国务院批示精神和股东意见,基金建立了科学、简约、明晰的治理结构,公司执行董事、管理层、监事分设,各司其职;在经营模式上,结合公司战略,基金坚持投资开拓与风险管理双线平行的经营模式,即风险管理部门较早介入项目,以在法律、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为投资业务部门提供专业支持,在防止为扩大投资规模而忽视风险的同时,避免为规避风险和责任而错失投资机遇,实现既能通过控制风险降低损失,又能通过管理风险创造价值的目标;在决策机制上,公司内部决策坚持集体审议原则,规范业务流程,对于投资项目采用入库、立项、投决三个环节逐步推进的决策机制,每一环节均有相应制度作为依据,并对决策“复盘”,持续优化投资决策机制。

实践中,基金以制度建设为起点,强化执行力度,将管控风险落实到投资业务的全过程。基金相继出台了《项目备案及入库操作规程》《项目立项操作规程》《投资业务外聘中介机构和专家管理办法》《项目签约及放款操作规程》《投后管理操作规程》《债类业务国内房产、土地抵押担保操作规范》等规程、规范,有效增强了基金决策的审慎性。基金还先后设计并投入使用《项目备案表》《保密协议模板》《项目入库审查表》《项目合作兴趣函模板》《立项建议书模板》《尽职调查资料清单模板》和《投资分析报告模板》等一系列投资业务中的常用工具类表格和模板,为初创期投资业务的高效开展和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深入调查是管控风险的关键

股权投资,调查为先。获得项目信息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是接下来的深入调查。首先是前期调研,基金将根据获取的项目基本信息,对项目进行甄别筛选。前期调研包括:了解国别、行业情况,寻找中非产能合作的着力点,判断项目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和持续经营的潜力。前期调研完成后将根据调研结果决定后续工作的开展。

通过遴选的项目,基金内部将通过入库等环节进行后续步骤的操作,组织立项并开展尽职调查。一方面,基金通过内部规范的评选机制,选聘行业声誉好、服务水平高的外部财务、法律和行业专家团队,充分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进行全方位尽调,并在此后对其调查质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自身也认真履行尽调职责,强化自身的尽调责任,自主开展尽职调查,通过研究分析和实地探查、走访了解相关人员和机构等方式,形成自主的独立判断。基金特别关注细分的各类风险,包括:项目自身风险、行业和市场风险、国别风险、汇率波动、环境风险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等。在反复调查论证后,基金再与第三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细节。

基金成立以来,先后派员赴国内十几个省市和非洲近十个国家进行了现场考察;同时,广泛收集了非洲地区国别研究材料和行业分析报告,学习借鉴国内的进出口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开发银行(AfDB)等机构的国别风险评价和评级的经验做法。此外,基金注重加强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国际机构、大学智库的联系,共享研究成果,以更深入地了解非洲的经济形势、法律环境和市场发展,做到知己知彼。通过第三方尽调、团队尽调、投研结合、基础研究等所形成的成果,将用于指导具体投资业务,以管控风险,提升投资的科学性和抗风险能力。

采取科学防范措施是管控风险的核心

非洲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经济基础决定了基金所面临的风险很难规避。鉴此,基金对风险的识别及管理要贯穿于项目存续的整个过程,而且必须正视风险,积极研究采用科学的、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措施。

在风险管理中,基金高度重视利用量化手段测算项目效益以及标的风险,统筹考量各项投资资产组合的合理性及预期的风险收益指标。具体做法是,根据股权投资业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测算和敏感性分析,反复比较、筛选投资方案,合理确定不同投资工具的投资比例,合理规划投资进程。基金的量化手段主要体现在对项目的财务报表分析和估值模型的优化。大多数项目在立项之前或中介机构进场之前,业务团队就已经开始对标的企业或标的资产进行估值,并将得出的相关意见与合作方进行交流。这一方面便于发现项目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彰显基金作为财务投资者的重要“融智”能力,为双方长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把风险管理放在发展的战略高度,与公司发展规划统一筹划。一方面,通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获得非洲有关国家的风险和变化情况,保持与国家战略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根据国家战略,对重点产能合作国家加大项目开发力度的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动荡采取事先的防范措施,并协商企业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投保来锁定风险。

在牢牢抓住风险管控的同时,考虑到非洲的特殊性,为保证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金在现阶段还必须敢于创新,特别是要在交易结构、协议框架、金融工具等方面下功夫。而创新的动力来自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基于此,基金不断开发研究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在已完成的投资项目中,基金团队将创新落实在每一个细微的条款上,通过与合作企业的反复磋商,不断探讨业务模式、产品的各种可能组合和法律风险。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基金项目的落地。在此过程中,基金的业务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充分体现了专业、敬业、职业的精神。基金成立一年多来的深切体会是,开创中非合作共赢新局面,必须要有勇敢和奉献担当的精神。无论是到非洲实地开展尽调,克服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困难,还是设计投资方案,都要求有更为务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百折不回的韧劲,有审慎严谨的作风。

中非产能合作前景广阔,但只有审慎管理风险,踢开前行路上的绊脚石,才能实现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开创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当前,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我们应该登高望远,阔步前行”。

(作者:韩红梅,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