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色股份总经理王宏前:国际产能合作新丝路

发布:2017-05-03 14:38 来源: 中国外汇网 作者:许涛 白琳
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前认为,中色股份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经验与“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合作共赢。

2013年金秋,“一带一路”的画卷从哈萨克斯坦铺展开来,这里也是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色股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起点和大通道。作为以国际工程承包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业的大型企业,中色股份从哈萨克斯坦出发,将“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中国标准”带出国门,在“一带一路”的路线图上用项目成果和口碑为国际产能合作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色股份就在我国周边国家展开布局,逐步摸索并不断加大重点国别项目的开发和执行力度,其发展路径与“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三年多来,中色股份继续凭借先发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并将中国先进成熟的有色金属工业采矿、选矿、冶炼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了所在国的工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在哈萨克斯坦、蒙古、伊朗等国的重大项目更是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样本。

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能给当地带来什么,又能给中国带来什么,这是中色股份总经理王宏前始终思考的问题。王宏前认为,中色股份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经验与“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合作共赢。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共赢互信,方能做大朋友圈,才能铸就命运共同体。中色股份进行国际产能合作输出的不是过剩的、落后的技术装备,而是中国最先进、最成熟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中色股份的责任与担当。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施推进已经三年多了,您认为其对于沿线60多个国家的意义在哪里?沿线国家的反响如何?

王宏前:“一带一路”的推进是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周边沿线国家都能够从中得到切切实实的收益。总体而言,它促进了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共同发展,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我们亲身感受到,三年多来,周边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从开始的观望、怀疑到逐步接受和认可,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当然,不同国家对此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目前来看,首先,“一带一路”进一步增进了沿线国家对于中国的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影响。尤其在一些非洲国家,以及中亚、西亚国家,对于经济发展有着迫切的需求。通过“一带一路”,这些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有了更深的认识,并逐步接受和认可我国的发展模式。

其次,“一带一路”帮助沿线国家解决了发展中的资金难题。“一带一路”提倡的是互利共赢。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我国的优势产能也有了更好的去处。而对于沿线国家来说,我国的装备技术也很适合这些国家的现行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对于这些国家也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再次,“一带一路”有利于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比如哈萨克斯坦、伊朗和蒙古,利用自身的油气或矿产优势得到了长足发展,工业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最后,“一带一路”不仅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让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一带一路”体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当下更加具有正能量。

《中国外汇》:中色股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海外布局,路线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划区域高度吻合,中色股份在战略布局中有哪些考虑?

王宏前:中色股份近十几年来在布局上的主要考虑是,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能源、矿产资源自给率很低。从有色金属来看,铜、铝、铅、锌、镍五个主要品种的自给率都很低:铜的自给率大约20%—25%;铝土矿资源虽然在40%左右,但我国的铝土矿普遍品质较差;铅锌矿自给率在60%左右,缺陷是小矿多,服务年限短。我国的有色金属行业发展到现在,冶炼能力强,矿山能力小,总之还是缺少矿产资源。因此,以中国现有的资源是难以实现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的,必须进行全球化配置。

中色股份在讨论战略区域选择时有两个原则:一是选择与周边国家深度合作,二是选择能与我国形成优势互补的国家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是两个“近”:一是距离近,二是文化近。我国和周边国家在语言、饮食习惯、理念上是相通的。古代中国的孔子和儒家的中庸思想,对东方的影响很大。文化和思维方式相近,让大家更容易在商业谈判中达成共识,形成互惠互让。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们的最佳选择。这不是偶发的,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研究与脚踏实地的探索。事实证明,当初我们的选择与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

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色股份在本世纪初就先行一步,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先遣队和排头兵,足迹遍布沿线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积极参与了这些国家的基础建设和有色金属工业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中色股份在周边国家已经有了基础和先发优势,再借助国家的倡议和政策支持,项目启动很快。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的推进为中色股份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新的机遇,又有哪些成果?

王宏前:由于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中色股份2015年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收入和毛利分别同比增长80%和60%以上。目前,中色股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合同执行金额和签约金额总计超过60亿美元,公司约40%的收入在海外。这些项目中除了土建部分之外,中国设备占比达80%以上。每个项目可直接或间接带动超过200家中国装备、材料企业以及设计、施工、贸易等企业共同“走出去”。中色股份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带动力,把中国制造、中国技术带出去进行国际产能合作。我们输出的不是过剩的、落后的技术装备,而是中国最先进、最成熟的产品和服务。这是中色股份的责任与担当。

“一带一路”是时代赐予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用中国的技术、装备以及文化,擦亮了“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标准”的品牌,以实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形象。在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色股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既增强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又进一步深化了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两大主业——国际工程承包和资源开发,在长期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已经积淀下了发展所需的人才队伍、管理经验、市场空间、业界口碑,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外汇》: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重要的具体实现形式。中色股份在长期国际产能合作中收获了哪些经验,可以运用到“一带一路”中去?

王宏前:中色股份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经验与“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不是单赢,是互利共赢。中色股份多年来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发、建设、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合作中,形成了互利共赢、相互信任、彼此互补、协同发展的理念。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并打造与沿线各国的“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认识、经验的宝贵作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与国家“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保持了高度一致。共赢互信,方能做大朋友圈,才能铸就命运共同体。

这种合作共赢理念的优势在于,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借助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自身发展的特点,为企业国际产能合作提供重要的发展契机。近年来,中色股份秉承“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哈萨克斯坦、蒙古、伊朗、印度、越南、埃及等国,将业务从有色金属领域拓展到石油化工领域,“朋友圈”越做越大。

在伊朗,中色股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与其进行国际产能合作。国际产能合作的核心是工业化合作。对于一个国家,工业化是经济基础,而工业的核心是金属,也就是钢铁和有色金属。20多年来,中色股份变“输血”为“造血”,帮助伊朗奠定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基础。因其牢靠的工业基础,工业化自成体系,所以虽经西方制裁,但伊朗经济仍然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依然稳定。因此在伊朗一提起NFC(中色股份),政府、企业都非常认可这个品牌。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最典型的区域,而中色股份恰恰又是产能合作的典型企业。哈萨克斯坦的优势是资源,我们的优势是技术、装备以及金融,双方有互补性。中色股份早在2005年就作为总承包商承建了哈萨克斯坦电解铝厂,结束了哈萨克斯坦不产铝的历史,也成为中色股份在哈萨克斯坦的一张名片。通过这一项目,哈方又将石油焦项目、硫化装置项目、石化延迟改造项目和世界级的巴夏库、阿克托盖两个铜矿选厂项目陆续交给了中色股份。如今,中色股份哈萨克斯坦公司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工程承包商,解决就业超过2000人,累积缴税1.5亿美元,在2016年哈萨克斯坦进口排名中位居第七,单项进口排名第一,为哈萨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哈项目不但反映了我国的技术装备水平,而且体现了我们诚信合作的态度和互利共赢的原则,提升了中哈两国的政治关系。

《中国外汇》:您能否详细谈谈,如何在国际产能合作中践行这种“合作共赢”的理念?

王宏前:中色股份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之一是中蒙之间的合作。尽管蒙古政府的政策多变,但中色股份在蒙古的项目仍能坚持多年并得到双方认可。这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原因一是严格按照当地法律依法经营,二是履行社会责任。

在蒙古,中色股份谨记“合作共赢”的核心思想,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从成立鑫都矿业公司的那一天起,中色股份就把这个中蒙合资企业视为蒙古国的企业,严格按照蒙古国的法律、会计、税收、劳工等制度去规范经营。双方股东以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了“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实现了资源报国。

鑫都矿业实现属地化,当地员工超过90%。在管理方面,中方和蒙方轮流“坐庄”,董事长和总经理每三年互换。对员工,我们从各种措施上将中方和蒙方员工融合在一起。仿照中国的做法,我们给蒙方员工修建了家属宿舍,解决了他们的住宿问题。中色股份坚持在当地践行社会责任,坚持做公益慈善,这么多年来雷打不动。除了修路,修建公园、幼儿园、医院等公益设施,还每年资助贫困大学生。我们所做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和谐共赢。

国际产能合作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把好的做法带到当地,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切实的改变。可以说,一个企业能够带动一个地方的全面发展。鑫都矿业敖包锌矿所在的苏赫巴托省省会西乌尔特市,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很差。我们刚进入那里时,道路都是土路,当地居民除了土豆几乎没有其他蔬菜。我们给当地带来了两个改变。一是绿化,从中国引进树种,推广到省城,现在已经植树上万棵。二是种蔬菜,我们修建了塑料大棚,可生产多达50个品种的蔬菜。随着企业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陆续完工,城市逐渐有了现代化的气息,我们的员工从蒙古包搬进楼房,从游牧民族转变成为产业工人。时至今日,中蒙政府双方一致认为,鑫都矿业是双方互利共赢的典范。

《中国外汇》: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中色股份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王宏前:国际产能合作分为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矿产资源的投资首先看国别,第二看项目本身。像我们之前说到的,“一带一路”项目大多需要用中国的资金帮助沿线国家发展,因此,资金返还的问题非常关键,需要在选择国别、地区时格外慎重。资源类项目的投资不仅要看资源本身情况,即资源是否可靠,还要考虑到项目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些项目本身资源很好,但没有任何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需要投入的资金远远超过项目本身,如果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成本的话,必然会亏损。工程承包项目最大的问题是支付能力。因此合作时更倾向于选择主权担保、政府间合作的项目。

境外投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中色股份走到今天,是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和积累,才逐步赢得了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的信任和认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小心翼翼。尤其是发展的前期,可以走得慢一些,但是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中色股份在进行“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用实力获得国际上的认可。打响了品牌之后,自然会有客户找上门来。哈萨克斯坦巴夏库和阿克托盖两个世界级铜矿选厂在2012年全球招标时,中色股份因为多报2亿美元落败,土耳其公司中标。但2014年土耳其公司因为拖延进度而被迫退出,中色股份再次接手时工期只剩两年。在如此紧张的工期内,中色股份在哈萨克斯坦的工程设计、施工、建设都严格按照欧美标准严格执行,业主方还聘用了由西方人组成的管理团队,实施P6计划管理、流程管理以及严格的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这是迄今为止国际工程领域标准最高、要求最严、执行最细的工程管理模式,施工管理甚至细化到每一天。中色股份按照国际最高标准完成了项目,自身的技术、服务、工程管理能力也都上了一个台阶,得到了哈方的高度评价。

“一带一路”之下的海外战略对于中国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包括法律、风俗、宗教、文化、社会责任等各种要素,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学习、理解和适应。沿线国家的情况不同,其中不乏投资的高风险国家。有些国家的政局动荡,法律体系不健全,对于企业就是很大的考验。企业只有在品牌、管理、技术、抗风险能力等综合实力具备的前提下,才可以单独“出海”。初期阶段,在不具备相应实力的情况下,企业最好量力而行,抱团“出海”。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充分依托国内的产业优势与装备制造基础,带领材料商、制造商企业一起“出海”。多年来,中色股份的每个海外项目都直接和间接带动国内约200家企业共同“出海”。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企、民企都纷纷响应“出海”,您认为,中国企业在积极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如何防范相关的风险?

王宏前:“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与周边国家的既有双边、多边及区域合作的基础上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机制、机构和政策,使企业投资“出海”形成更加协调统一的步伐。企业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应该从对方迫切需要发展且对民生有重要意义的基础项目或工业项目入手,先要“雪中送炭”,然后才是“锦上添花”。国内企业切忌不顾市场规律和规则,一哄而上打价格战。恶性竞争不仅会造成企业的利益损失,还会毁坏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

中国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需要防范政治与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社会和文化风险、环境风险、资源与基础设施风险。以政治与法律风险为例,当企业利益与所在国利益发生冲突时,主权国家就可能通过修改法律而取消企业的优惠政策或者调整税收政策,甚至取缔企业的经营权。为了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国内企业一定要在东道国寻找好的合作伙伴,关注当地的政治和法律变化,并与中国驻外机构保持密切沟通,以争取在经营环境出现变化时掌握主动权。防范市场风险、环境风险、资源与基础设施风险,都要求中国企业在项目前期的尽职调查中做好充分的数据收集与资料分析工作,尽量考虑周全。为了避免社会与文化风险,国内企业需要遵守东道国的法律、尊重当地宗教、了解原住民的生活习惯与工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