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集团李晓鹏:雁形出海 畅游“一带一路”

发布:2017-04-26 17:45 来源: 中国外汇网 作者:许涛 王亚亚
招商局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晓鹏指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执行者,招商局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创新探索,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创立于1872年晚清洋务运动的招商局集团(下称“招商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当前,招商局在3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实体企业136家,已经形成了遍布五大洲的港口、物流、产业园区及金融服务网络,其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

3月16日,招商局副董事长、总经理李晓鹏接受了本刊专访。李晓鹏表示,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执行者,招商局港航起家,嫁接物流强项产业,并依托这两大基业,实现了“一带一路”海上、陆地的同步发展,形成了完整的闭合。集团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创新探索,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招商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点位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港口、物流、金融和园区网络,多个海外项目取得了标杆式成就,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李晓鹏谈到,招商局在集成“中国经验”开发海外市场、复制蛇口“PPC模式”过程中,既是产业资源的集聚者,也是海外平台的搭建者,期待能与国内外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一起雁形出海,畅游“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已有3年多时间,您认为,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李晓鹏: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我们不论走到哪里,沿线国家政府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将刺激整个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为中国企业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了全世界的60多个国家,覆盖44亿人口,经济规模达2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3,市场容量和潜力巨大。沿线国家整体经济基础薄弱,政府财政力量有限,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同时,政府效率、金融环境、产业配套等软环境整体也较差。因此,这些国家纷纷将加快工业化作为国家战略,对于承接我国优势产能转移、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具有强烈愿望。这些给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在海外获取关键资源。当前,全球经济恢复乏力,即便是发达国家,企业经营也面临困难,并因此产生了一些战略性资产的收购兼并机会;而“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则因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经济波动较为频繁,政府财政压力和套现需求更大,同样带来一些基础设施,特别是战略性资产的私有化和企业兼并收购机会。这些,都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是促进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的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实质是:不去挑战别人,更不是抢占别人的地盘,而是与所在国一起,共同将“蛋糕”做大,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鉴此,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转型升级,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由承揽工程项目和收购资源向投资、建设、经营并重转型;由“机会触发式”参与向以战略导向型理性参与转型;由短期获利型向长期经营持续发展转型。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要输出中国的产品和工程建设等服务,而且要输出中国的优势产业和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发展“扎根当地、立足长远、综合开发、造福社会”的投资和运营项目,与当地国家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汇》:招商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了哪些发展? 

李晓鹏:招商局是“一带一路”的天然执行者。从主业来讲,招商局是港航起家;从新的业务版图来说,物流又是强项。招商局依靠这两大基业,实现了“一带一路”海上、陆地的同步发展,并进一步形成完整的闭合。招商局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主要在以下重要节点进行了强化布局。

一是建设全球港口网络。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招商局重点推动港口的发展。截至2016年底,招商局的全球港口网络涵盖了18个国家的46个港口,总投资达20亿美元。这些港口大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点位,其中关键的港口有:服务于印度洋主航道的斯里兰卡科伦坡港与汉班托塔港,位于红海南大门曼德海峡的吉布提港,服务非洲市场的尼日利亚庭堪码头,西非中转枢纽的多哥洛美码头,以及土耳其昆波特码头等。此外,招商局港口通过收购法国Terminal Link (TL) 49%的股权,将集团的港口网络进一步向欧洲、地中海地区辐射。目前,我们还在积极推动立陶宛克莱佩达港、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印尼雅加达港、坦桑尼亚巴加莫约港口及特区等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及波罗的海的布局,形成完善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网络。

二是贯通中欧物流大通道。为满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快速发展的投资和贸易需求,招商局全面推动了中欧物流大通道建设,开通多条中欧班列,打通了中国经中亚五国、俄罗斯、白俄罗斯至欧洲各国的物流运输干线,包括长沙—汉堡/杜伊斯堡、东莞石龙—杜伊斯堡、南京—莫斯科、兰州—明斯克、德国—合肥等班列线路。2016年,上述线路的运量超过3万标准集装箱,市场占有率超过20%。此外,招商局还进一步加强了中欧物流大通道沿线物流网点建设,在重庆、成都、武汉等中欧班列线路上均设有物流服务网点,并具备了较强的物流服务能力,拥有了中欧物流大通道上关键节点的资源。

从港口网络到物流通道,招商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陆上”和“海上”齐头并进,“一带”和“一路”统筹发展,并在波罗的海地区实现了“一带”和“一路”的交汇,在业务体系上形成了闭环。

三是复制成功的核心商业模式——“PPC模式”。经过不断摸索、实践,结合招商局在蛇口的发展经验,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在“一带一路”沿线复制“PPC”(即Port-Park-City,港口-工业园区-城市)核心商业模式。“PPC模式”又有“前港-中区-后城”之称:所谓“前港”,是指新建港口或升级已有港口,包括水港、空港、陆港,是个交通枢纽的概念;所谓“中区”,是指依托港口发展或者与港航物流密切相关的产业园区,如临港工业区、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保税港区等,是连接“前港”和“后城”的纽带和主要载体;所谓“后城”,主要是指支持和服务港口及产业园区的配套居住和商业。“PPC模式”的核心在于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功能开发,进而实现区域联动发展。近3年来,招商局先后在白俄罗斯、吉布提、多哥等国复制“蛇口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招商局在“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可归纳为四句话:一是巩固亚洲。这是招商局“一带一路”的关键。斯里兰卡科伦坡港与汉班托塔港就是海外核心,是海外母港,未来亚洲还会陆续新建港口。二是完善非洲。在吉布提、多哥、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多点发力。三是拓展美洲。集团将进一步拓展在巴西、墨西哥等地的项目。四是突破欧洲。集团通过收购法国港口公司,间接控股欧洲地区的港口,以推动在欧的布局。

 

《中国外汇》:目前,招商局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收益如何?

李晓鹏:招商局现在海外资产有6000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的10%左右。整体而言,海外盈利不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集装箱吞吐量海外增长高于国内。例如招商局港口投资的科伦坡港南码头CICT共有4个集装箱泊位,年设计产能240万标箱。这是科伦坡港目前唯一可接卸超大型船舶的码头。2014年4月,CICT正式投入运营,当年即完成68万标箱吞吐量。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200万标箱。二是海外项目盈利性也高于国内。在海外,招商局投资建设的不仅是港口,还有园区、城市等,港口带动的经济福地在扩大,我们看好未来收益。2015年12月,招商局白俄罗斯工业园商贸物流园首发区工程正式动工,实现了当年考察、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开工,并成为中白工业园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项目。目前,该区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即将投入营运。整体来讲,招商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坚持了市场化运作,沿线项目经过市场化评估,整体效益不错。

 

《中国外汇》:“PPC模式”集成了集团多年历史发展经验。当前,招商局力推“PPC模式”在海外落地,在选址与运营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思考与体会?

李晓鹏:招商局的“PPC模式”来源于蛇口。其优势就在于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港口都聚集了当地大部分资源与人口,也是该国经济核心地区,因此建立港口的地方大都会有城市建设和园区建设任务,这是“PPC模式”的基础。而“PPC模式”既可以是完整生态圈,也可以部分实践,如“PP模式”。有些国家经济刚开始发展,人口数量、产业规模达不到城市状态,仅建港口也可以。吉布提自贸区是招商局将“PPC模式”复制到海外的重要试点。通过充分发挥吉布提的地缘优势,招商局正在将吉布提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国逐步打造成集区域航运中心、贸易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为一体的“东非蛇口”;与此同时,吉布提也将成为中国企业向东非市场发展的承接地带。

作为投资者来说,实施“PPC模式”需要有发展生态圈、构建全产业链板块的业务能力。招商局主业涉及综合交通、港口开放、物流、房地产、金融等多项业务,是全产业链集团,有能力驾驭“PPC模式”。比如作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的中白俄罗斯工业园,招商局在园内直接投资5亿美元,建设中白商贸物流园,并制定了以打通白俄罗斯出海口为战略目的、以港口为龙头的综合物流体系的战略规划,努力将其打造成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出口加工中心、通关综合服务中心、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

“PPC模式”具有强大的平台功能,它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中国产业国际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平台。“PPC模式”需要有产业聚集能力、招商能力的投资者。招商局在吉布提、斯里兰卡项目规模很大,仅仅依靠招商局自身产业是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个平台之中,而招商局也有这种招商能力。所以,到海外复制“PPC模式”,需要企业具备品牌影响力、业界号召力以及一定的掌控能力,招商局恰好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与经验。

 

《中国外汇》:PPC模式的本质在于打造产业平台,营造生态圈。当前,招商局对于带领产业链上中下游相关企业一起“出海”,有哪些商业上的考虑或者运作经验?

李晓鹏:招商局业务集中于交通、金融、地产三大核心板块,旗下细分产业多达十几个,不同的产业都有各自的灵魂业务与生态圈。从内部来说,招商局提出了“以传统主业为灵魂、以跨界为躯干、以互联网为筋骨”的发展理念。“PPC模式”的灵魂就是港口。我们鼓励港口业务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化的领头雁,先行一步,希望海外“PPC模式”以雁形出海阵势,带领以港口为核心的生态圈落地发展,集团地产、物流、金融等产业也同步跟进。

以招商局参与的吉布提港口建设为例。就招商局内部而言,旗下二级公司跨界设立合资公司开发园区,其中地产公司为大股东,港口公司入股;在园区物流方面,招商物流又作为牵头单位,港口、园区公司入股设立实体。如此一来,招商局出海既有领头雁,也有团队,既保持了专业优势特点,也顾及了各方的经济利益,在内部形成了一个雁形出海的模式。

从外部来说,招商局跨界联手。目前,招商局已与国际知名的跨境清算机构亿赞普集团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国际港口联盟、丝路驿站、及沿“一带一路”部署清/结算组织等领域,深入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在国际港口联盟方面,双方通过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平台,联通全球大的国际港口,形成全球大港口联盟体;同时,双方计划在非洲、独联体、中东、中亚等地区部署丝路驿站,形成片区性核心贸易、金融中心,助力中国贸易全球化。

当前,我们在雁形出海方面,各业务板块都有各自任务,但没有形成资源整合。为促进集团招商聚集能力,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招商局计划专门成立一家市场营销公司,按照市场化机制联合、组织、推动更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走到我们的园区去。

 

《中国外汇》: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各大金融机构、央企、民企这几大主体应如何更好地配合?

李晓鹏: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发展、全球融合的高度提出的倡议,既然是国家倡议,就需要国家推动。特别是在倡议落地的初期,更需要国家的引导。倡议提出三年多来,各方面工作成果显著,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积极响应。这些地区和国家涉及40多亿人口,GDP达到23万亿美元。这是任何一个组织和企业都没有办法实现的。

但“一带一路”仅有国家主导是不够的,还需有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需要国企、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的广泛参与。这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市场主体的参与需要有市场化的运作,使各方利益都能得到保证。如果完全出于国家号召,没有市场效益和投资者利益,肯定是行不通的;但由于“一带一路”里面有很多是长期投资项目,前期回报比较低,如果没有政府的资源投入、优惠贷款和其他外汇支持,投资者的利益就无从说起。所以说,要使各方按照市场要求,既能达到宏观目标,又能达到投资效益,整体难度是比较大的,但必须要找到这样的路子。

“一带一路”在市场推进过程中,要发挥不同市场主体的各自优势。就央企而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是政治责任,责无旁贷;二是央企有自己的实力。“一带一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投资规模大、投资时间长、投资前期收益比较低,完全利用市场力量很难实现。在这些项目中,让国有企业承担起主要责任,既能发挥其自身实力的优势,也是其应尽的义务;民企最大的特点是机制灵活,参与“一带一路”可解决投资门槛、投资障碍等问题,对于“民心互通”很有帮助,可以参与文化传播。央企和民企二者“走出去”可采取混合所有制,发挥各自特点,优势互补。

 

《中国外汇》:招商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是非洲和南亚。而非洲、南亚地区政局变化比较大,招商局是如何应对与处理这些政治风险的?

李晓鹏:从外部经济环境看,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仍未完成,新兴国家甚至有可能会再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波”冲击。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国际安全局势也比较复杂,出现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此外,国内经济也面临产能过剩、杠杆率高、库存攀升,以及不良贷款、地方债务、失业增加等风险,并可能交叉感染,进入风险多发期。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集团面对的风险既有传统的风险,也有一些新的、值得关注的风险,如海外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

对于风险问题,我一直以来秉持两个观点:一是要高度重视,“小心驶得万年船”。高度的风险意识是风险得以化解的重要前提。二是不能谈虎色变,总体还是要有信心。总的判断是,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集团不会出现综合性风险,但具体到一些企业、一些项目、一些风险点,则必须充分认识到位,并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比如我们在海外大型投资项目中注重保护中方的长远利益,通过与东道国沟通,获得当地的政策支持、立法保护等,以切实保护中方的管理权和投资安全。在吉布提、白俄罗斯等地,我们在投资谈判中,都要求当地政府形成针对项目的法律框架,以法律形式保证投资者的各种待遇。

当前,有不少风险评级机构,无论是实业投资还是金融投资,按照其国别风险指引开展业务确实可规避一些风险。但这些海外国别风险指引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而且判断标准不一。鉴此,建议由一个部门牵头综合各方情况,形成一套权威的国别风险参考体系。

有些亚洲国家确实政局不稳,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亚洲国家对待海外投资者有他们自己的外交文化,尽管政权更替比较频繁,但是真正与中国作对的政府没有几家。企业在开展“一带一路”工作之际,首先要对这些国家对华态度有个整体判断。如果整体对华还比较友好,就算区间有些波动也可以承受。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招商局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并为此继续稳步推进有市场、有效益的海外投资和收购。

 

《中国外汇》: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和贸易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您认为,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没有更特殊的意义?能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晓鹏:当前,中国在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我认为,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和贸易低迷,“逆全球化”等只是暂时现象,并非长期趋势。比如虽然当前全球许多经济体进入了短暂的经济停滞,但在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类似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阶段,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全球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全球化”对各国经济贡献不可替代,这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实际上,像“逆全球化”这种思潮只在发达国家有市场,是发达国家为掩盖其财富再分配机制不合理而导致的贫富差异过大的矛盾提出的民粹主义思想。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是持欢迎态度的。“一带一路”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着眼欧亚大舞台、世界大棋局的一个重大的谋篇布局。“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大致涉及60多个国家。沿线各国发展意愿强烈,希望找到新的增长模式和区域合作形态。加强国际合作和战略协调,共同应对危机挑战,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共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是支持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和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形势。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仍然由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但我们参与和塑造全球治理体系的有利条件越来越多。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攸关我们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由于欧亚大陆错综复杂的大国博弈和民族、国家关系,再加上西方民粹主义、反全球化思潮上升,国际上反思西方模式的声音增多。这给我们争取国际规则体系更大的制定权和话语权提供了机遇。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新机制的建立,使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有了不同的机会和选择。我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布局,建立起以欧亚大陆为核心的互联互通网络、基础设施平台、金融合作架构、人文交流格局、贸易投资体系,既可推动欧亚大陆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也可提升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