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董事长王洪章:金融支持是大行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

发布:2017-04-24 15:35 来源: 中国外汇网 作者:许涛 韩英彤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认为,中国大型企业“走出去”是一种必然,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须紧随其后;只有大型商业银行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综合化服务,这也是其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

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各方积极参与推进的重要事业。同时,随着境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步伐的加快,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日益紧密,这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业务增长和发展机会。截至目前,中国建设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储备了180多个“走出去”重大项目,融资需求约合900亿美元,涉及40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项目中半数以上集中在铁路、公路、航运、电站等涉及国计民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就此,《中国外汇》独家专访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对话大型商业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实践。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成果则惠及世界。该倡议备受沿线国家欢迎,是真正增进沿线各国民众福祉新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推进的过程中,“走出去”的企业对商业银行综合化服务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但需要银行弥补发展的短板,提升服务功能。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建设银行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也积极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对此,您是怎样看待大型商业银行在推进“一带一路”中的作用的?

王洪章:“一带一路”建设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步履蹒跚的经济增长、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良方。

首先,当今世界各国均在苦苦寻找如何使自己的国家或地区渡过经济缓慢增长或停滞增长的难关,实现贸易的正常开展。为此,各个国家也都付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实践了一些可行的倡议,包括夭折的太平洋伙伴关系、亚太自贸区建设等。其中,有些倡议和协议是合需合理的,体现了各国的共同意愿,但要真正落实则还面临针对性不强、具体化不够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以中国为主导,推动贸易自由化,进而使经济全球化的路径更加明晰。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给每个国家对于尚待发展的贸易、有待解决的经济增长点、亟需建设的项目等,都提供了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一带一路”是以互联互通、贸易便利化为基础的,各个国家的企业或者实体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寻找到立足点,进而明确发展的方向。“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各个参与主体有了抓手,有了明晰的具体实施路线图。

最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周边国家贸易增长速度的快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实现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国产品“走出去”,这对中国及沿线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商机。同时,“走出去”的企业均是在国际竞争当中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也只有那些具有过硬的技术并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才能“走出去”。

当前,“走出去”的企业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中国大型企业。只有这些大型企业“走出去”,才能进一步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而对“走出去”的大型企业而言,其最需要解决的是综合化金融服务如何得到满足的问题。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看,只有大型商业银行具备综合化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是大型商业银行的责任和义务。具体而言,就是要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全球现金管理、海外并购、境外融资、跨境人民币、财务顾问等服务。从融资方式上说,大银行的融资方式也更全面。大型企业“走出去”是一种必然,服务的链条是不能断的,需要金融支持紧随其后,提供全面有力的服务保障。

 

《中国外汇》:我国正在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六十多个国家携手,共同打造全球经济新趋势下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王洪章:随着中国境内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日益紧密,这对中国银行业来说,意味着广泛的业务增长机会。一是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为银行海外机构在人民币清算方面提供了新的业务机遇;二是随着相关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融资需求的增加,中资银行海外机构在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出口买方信贷、并购贷款、跨境现金管理、大宗商品融资等产品方面的市场机会大为增加。根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6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统计数据,2016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量同比增加142%;交易金额同比增加246%,达到2210亿美元。

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提供的综合化服务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目前,建设银行最需要补充和完善的是在机构网点和机构布局方面。良好的机构布局对于银行提升服务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建设银行的机构布局则实现了陆上从中亚到东欧,再到西欧的布局,海上从越南、新加坡、印尼再到马来西亚的布局,东南亚的布局也基本完成。另外,还需要补充的是,提供“一带一路”综合化服务功能也要跟上去。功能缺失,只能提供存款贷款就谈不上综合化服务。整体上来说,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对银行综合化服务的需求是存在的,但需要银行补充发展的短板,提升服务功能。

对于建设银行来讲,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全行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不断加快海外机构布局拓展、多功能牌照获取、产品创新优化、国际专业人才调度的进程,多维度、成体系地构建全球金融服务网络。一是完善经营网络,提高机构覆盖面。2013年以来,建设银行在迪拜、俄罗斯、印尼和马来西亚新开设了分支机构。目前波兰新设机构也在筹备中。二是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研究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安排专项信贷资源,优化审贷流程。三是加大针对“一带一路”相关金融服务需求的创新。主要是整合境内外资源,积极开展跨境贸易及投资并购、全球授信、投资银行、现金管理等产品创新。四是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合规经营能力,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中国外汇》:现在,中国银行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认识更加明晰,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纷纷进行海外布局。那么,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海外布局是否存在侧重点?

王洪章: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无论是在海外布局还是开展国际合作,更多是选择与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进行综合性合作,而不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合作。现在,银企合作的着眼点是,银行密切根据企业的需要,量体裁衣提供针对性的产品。这就需要金融机构要不断地改进技术,增加功能,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对于银行提供给企业的服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服务重点。现阶段,针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重点主要是融资;第二个服务重点是全球现金管理,实现结算方面的方便快捷;第三个服务重点则是有待破题的人民币结算。而这三个方面恰恰是当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优势所在。在融资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的融资价格合理且可以保证资金安全。在全球现金管理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的全球现金管理的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换代,可以满足不同“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在人民币结算方面,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商业银行存在服务链条断裂的问题。对此,我们给包括战略客户在内的一些“走出去”的企业提出的建议是,在当地进行项目建设或项目融资,最好采用人民币,用人民币购买国内的产品和技术,带动中国产品、技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中国外汇》: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的过程中,国内商业银行积极提供综合化服务,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那么,在国际市场上,国内商业银行是否会面临国际银行的竞争?您如何看待银行之间的竞争关系?

王洪章:现在来看,国内外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业务,合作远远大于竞争。每逢建设银行在境外开设机构,我们都会表示,尽管建设银行是号称国际化的大银行,但是与一些国际大银行相比,建设银行的国际化程度并不高、国际经验也不足;而且在当地开设的分支机构也仅是一家小银行、小机构,对当地的金融机构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实际上,国内商业银行在境外发展业务会面临很多诸如“水土不服”、监管差异等问题,即使未来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就规模而言也难以和国内相比。就此而言,在国际市场上,国内外银行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并不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境地。同时,现在国际上任何一种金融活动,单独依靠一家银行是行不通的,只能依靠国内外银行通力合作。这也是商业银行当前最好的融资产品是银团贷款的原因:各家银行通力合作,形成合力,这也是商业银行主流合作的一种重要模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国际市场上,各家银行的差异性还是存在的,因此不存在过激的国际竞争,合作还是主流。

 

《中国外汇》:中信保《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受国际形势影响经济波动较大,且部分国家政治与安全局势持续动荡。对此,您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把控风险?

王洪章:确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政治环境复杂、法制机制有待健全,存在一定的风险。当前主要有合规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外汇管制等。商业银行“走出去”以后,要建立一套自己的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的机制,以保证商业银行的海外项目能够健康地履行合同义务。建设银行在把控风险方面重在以下几点:一是对于海外项目和海外企业的审查,要有自己的授信审批机制和风险控制模型,重大项目经由建设银行总行审查,根据项目性质、国别风险程度、企业评级结果来确定项目风险。同时,建设银行在中国香港设立了全球授信审批中心,海外项目将逐步放到中国香港进行集中审批。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控制风险,确保授信审批标准不会因为国别不同而产生差异。对于项目审批标准和条件要充分考虑区域间的平衡以及所在国家的特点,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防控风险,防止一叶障目。二是通过调整信贷政策,形成一套明确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设银行在海外经营多年,负面清单制度也是逐渐摸索出来的。海外机构会根据负面清单要求,避免清单列明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规避和控制风险。三是高度重视合规风险。各个国家监管标准、监管制度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合规风险防范尤显重要。一方面要在机制上做出调整。海外机构合规管理要与总行进行定期的信息沟通,对于所在国家的合规管理变化、监管政策调整、存在的合规问题等,海外合规官要定期向总行合规管理部汇报。另一方面,对于当地监管现场检查以及非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总行合规部进行报告,以控制风险。四是严格海外合规官的聘用。海外合规官尽管由当地监管部门推荐,但仍需要得到总行合规部的认可,意在将海外的合规管理纳入总行的合规管理,而并不仅是受当地监管部门的监管。同时,建设银行已经建立了海外合规官培训制度,将海外合规官定期派到国内进行培训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企业和中国银行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会。未来建设银行在“一带一路”推进方面有无具体的规划?

王洪章:在建设银行战略转型规划中,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际业务资产将占到全行资产的8%—10%,国际业务净利润的比重将占到2%—3%。即便这样,建设银行国际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对于未来的国际业务板块发展速度,现在还无法下结论,也无法明确得出具体的增速。但有一条原则,就是对于海外业务的发展,只能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海外经营指标一开始不会定得很高,也无法定高。海外业务经营摸索过程会很难: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商业银行海外管理经验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海外经营面临的国家监管政策、制度要求均有所差异,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逐步探索。

对于建设银行未来的海外布局,我认为并没有首选项,并购、设分行还是设立子行将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建设银行的海外布局也将考虑监管当局的具体态度,看监管当局是鼓励设立子行、分行还是并购银行。其中,关于“一带一路”,建设银行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加强与“一带一路”的相关机制,以及所在国家贸易协会等建立沟通关系。作为中国国际商会成员、APEC成员、中东欧工商理事会成员,建设银行将通过这些机制在所在地与成员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目前来看,这方面的进展是非常好的。在融资措施上,建设银行正在通过贸促会,与有关各方讨论设立APEC基金,让“一带一路”商业机构参与到基金中来,从而让相关企业获得更低成本的贷款。

在海外机构建设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建设银行境外机构布局的重要目标市场。截至目前,建设银行已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了新加坡分行、胡志明市分行、俄罗斯子银行(建行俄罗斯)、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行、马来西亚子银行(建行马来西亚)、建欧华沙分行;此外,还完成了对印度尼西亚Windu银行60%股份的收购,并正式更名为建行印度尼西亚;目前,在哈萨克斯坦设立子银行的境内外申设工作也在推进中。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建设开启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新时代。它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您对“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有何建议?

王洪章:对于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一方面需要准确评估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后再决定经营行动。由于国际形势变化较大,“走出去”企业和项目很容易遇到问题。如有的项目设计得很好,却遭遇推不出去的难题;再就是企业项目容易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包括所在国家地区政府的更迭、部分国家信誉度不高等,导致推进成本增加。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往往对当地金融环境、经济政策、政府监管方式等不熟悉,也不了解当地政府甚至社区的协调方式,因而项目执行会存在一定难度。“万事开头难”,“走出去”的企业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要获得预期收益,尚需逐步摸索推进。

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未来的发展,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确,那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确实是受沿线国家和地区欢迎的,是真正惠及沿线国家当地经济和人民福祉的。因此,尽管在企业推进及银行支持等方面,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广阔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搞封闭、排他的安排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合作才是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