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董事长周慕冰:发挥大行特色优势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发布:2017-04-21 15:49 来源: 中国外汇网 作者:许涛 白琳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表示,农行始终密切关注“一带一路”的发展动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布局,做好跨境金融服务,着力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开放型发展模式,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家面向“三农”的大型国有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近年来在国际化方面发展较快。尤其是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农行充分利用农业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以农业国际合作和金融技术援助为重点方向,支持中国农业“走出去”,发挥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催化剂、助推器作用。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表示,下一步,农行将密切关注“一带一路”的发展动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布局,做好跨境金融服务,着力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开放型发展模式,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以来,您认为取得的成绩和国际上的认可度如何?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了哪些切实的变化?

周慕冰:“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大量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国家相关部委也发布有详细的资料和数据,大家有目共睹,我就不重复了。我主要结合自身工作谈三点切身感受。

第一,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工作需要,这几年我差不多每年都会到境外访问,更接待了大量的来访,所接触到的各国政府官员、监管机构及国际银行,都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且非常关注建设的进展情况,并希望本国公司或银行能够有机会参与进来。

第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金融业务快速增长。来自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贸易融资、跨境并购、国际结算都快速增长,这从侧面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在快速推进。2016年,农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3.5亿美元、贸易融资26.73亿美元、跨境并购9320万美元、国际结算711.47亿美元,均保持快速增长。

第三,中国制造物美价廉,对沿线国家人民生活改善有明显的效果。这一点要在沿线国家工作生活过才会有体会,这是我们一位境外机构同志回来跟我说的。其实我觉得对沿线国家最大的实惠可能是基础设施改善所带来的便利,但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

 

《中国外汇》:在您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农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取得了哪些进展?

周慕冰:正如刚才所说的那样,“一带一路”建设蕴含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对商业银行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发展机遇:一是快速增长的跨境贸易为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创造了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量快速增长,各国企业对于更加便利的贸易结算、贸易融资、避险保值等贸易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大幅增加。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需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未来五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额将超过3万亿美元。这些国家往往在建设资金上存在巨大缺口,亟需获得外部资金支持。三是人民币跨境金融业务的需求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程度不断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人民币的接受和欢迎程度更高,跨境人民币金融相关产品需求将显著扩大。

作为国有控股大型上市银行,农业银行始终以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己任,积极推进国际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分支机构布局。目前,农业银行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了5家机构,分布在新加坡、阿联酋、俄罗斯、越南,其中在阿联酋迪拜专门成立了两家分行,分别为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分行和迪拜分行。二是不断推进“走出去”业务的发展。2016年,农行共为200余家客户办理了包括出口信贷、跨境并购贷款、银团贷款、境外发债等“走出去”业务,涵盖3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支持了哈电国际迪拜清洁燃煤电站项目、华能如意巴基斯坦燃煤电站、广西北部湾港务中马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特色和优势,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支持农业“走出去”作为发展重点和国际化经营重要方向,为涉农“走出去”企业提供跨境金融综合服务。近年来,农行为中粮集团、新希望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全球产业链和贸易网络提供了有力支持。四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在夯实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基础上,推动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创新。成功获任阿联酋人民币清算行。

下一步,农行将继续密切关注“一带一路”的发展动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布局,做好跨境金融服务,着力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开放型发展模式,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外汇》:“一带一路”投资过程中充满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农行在推进时如何防范相关风险?

周慕冰:的确,农行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项目的过程中,也深深的感受到,这些国家地缘政治复杂,宗教文化迥异,法律与监管政策各不相同,金融业务面临的风险明显高于国内。因此,农行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加强跨境业务风险管理。严格客户准入,明确规定客户信用等级、经营年限等条件,选择实力较强、国际业务情况良好的优质客户进行合作;对“走出去”跨境集团客户实施统一的授信管理,控制风险敞口;强化境内外分行联动,加强境内外机构针对相关主体的经营状况、融资用途、业务往来、资金调拨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及时预警、防范和化解风险。

二是健全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国别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坚持每年开展国别风险等级集中评定;强化对国别风险的限额管理,逐笔核定每一笔业务涉及国家或地区的国别风险限额,对于国家风险较高、市场影响力大但风险可控的重点项目,实行特殊国别风险限额核定;加强国别风险日常监测,在判断市场可能发生较大风险变化时,及时发布风险提示,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三是加强合规风险管理。考虑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农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相关国家法律规定、监管政策的研究和遵守,确保每一笔业务都合法合规。

 

《中国外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非常强烈,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是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农行在破解融资难题方面有什么具体举措?

周慕冰:融资难、融资贵确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国家非常重视,农行也非常重视。去年,农行曾成立专项课题组,建立专门团队,由我亲自带队深入地方和企业调研,了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表现和原因,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报送国家有关部门参阅。基本结论是,融资难、融资贵确实存在,但不能一概而论,不同区域、行业与企业的感受并不相同。相对来说,技术水平低的传统行业与产能过剩行业、经济下行较明显的区域、中小微型企业、民营及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为突出。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内部机制的原因。

作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农行高度重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几年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小微的信贷投放。2016年,农行各项贷款增加8519亿元,增量居同业第二位。在投向上,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154亿元,贷款户数33.2万户,申贷获得率89.4%,满足了“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涉农贷款比年初增加2172亿元,增速高于全行1.2个百分点,满足了银监会“持续增长”的监管要求。二是积极创新“三农”和小微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服务“三农”方面,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政府增信带动、特色产业带动、市场带动、特定融资主体带动、农地金融、“互联网+”等一批有效的“三农”信贷模式;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建立了1000多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成立了46家科技支行,推出了“E商管家”电商融资平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三是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水平。2016年,农行新发放人民币一般贷款(不含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4.29%,较2015年下降85个基点。四是深入做好企业收费减免工作。从2015年5月1日起,取消了6项与企业贷款相关的服务收费,并严格执行账户普惠优惠政策。在以上涉企收费优惠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免收投融资顾问、信息咨询顾问、债务类融资顾问等12项顾问类费用。

当然,彻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需要一个过程,今后农行将进一步强化担当精神,认真落实好国家关于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加强县域金融好产品、好模式的研发推广,持续创新适合大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有效模式,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贡献应有的力量。

 

《中国外汇》: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一些项目未能按计划推进。您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会对金融机构带来怎样的影响?

周慕冰:有些项目未能按计划推进,这个情况农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也遇到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与当地民众沟通不足,等等。从金融的角度,我感觉一些项目可能还是遇到了融资困难。一方面,“一带一路”项目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营周期较长,投资回报水平较低,地缘政治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又高,本身就很难找到合适的资金;另一方面,从国际经验看,国际基建项目融资中约60%来自包括银团贷款等银行信贷,其他主要依靠债市融资和政府出资,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普遍比较落后,政府财政又相对较弱,导致融资存在缺口。

对境内金融机构最大的影响是把握“一带一路”项目融资风险的难度要大大高于国内项目。因此在提供项目融资时特别谨慎,只有在确保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都不存在问题,且各个渠道的融资资金都能够如期足额到位时,才敢发放贷款。反过来,这也会影响项目的推进速度,这是由“一带一路”项目的特殊复杂性所决定的。

    

《中国外汇》:金融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农行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金融合作方面有哪些突破?

周慕冰:农行非常重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积极创新“一带一路”和沿边金融机构的特色交流。农行在广西、云南、内蒙古、新疆等沿边省区设立了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泛亚业务中心、对蒙跨境人民币业务中心等,通过搭建国际金融合作平台,便利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

二是拓展跨境人民币服务网络。2016年末,有27家境外银行以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农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遍及亚、欧、非、美、大洋洲。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9家银行,包括蒙古、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等国家。为境外同业开立人民币结算账户超过270个,推动了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三是不断深化、丰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方式。2014年,我们与塔吉克斯坦农业投资银行签署了《农业领域合作协议》,开展项目融资、账户融资等信贷业务,并推进双边货币互换。2016年,我们为塔吉克斯坦成功举办两期财金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有力推动了两国金融理念融合和业务产品对接。我们还正式启动了人民币兑索莫尼汇率挂牌交易,实现了中塔两国本币跨境结算,有效推进了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使用。

 

《中国外汇》: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迅猛,其中也有个别企业存在虚假投资,给跨境资金流动带来了一定影响。对此,银行应如何应对?

周慕冰:针对个别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存在的虚假投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已经出台了明确的管理办法,核心内容包括:建立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监测系统,丰富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搭建微观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强化境内/外、宏/微观政策协调等。我觉得这些政策非常必要也非常对路。就商业银行来说,关键是要在认真贯彻有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好银行作为外汇管理部门与市场主体间的桥梁作用。长期来看,国家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大方向不会变,但在当前跨境资金流动形势下,银行应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银行作为监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有效传导外汇管理政策,合理引导客户预期,实现资金有序流出。

二是加强客户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调查。银行应该严格按照“展业三原则”,尽职审查客户资料,全面了解业务背景,确保客户申请办理业务背景真实、资金来源合法合规,确保境外投资项目经主管部门批准。

三是完善业务处理系统,加大人员技能培训,为贯彻相关规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中国外汇》: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和贸易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不确定因素增多。您认为,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有什么特殊意义?

周慕冰:我觉得,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至少有三个特殊意义:

第一,“一带一路”代表了对“逆全球化”说“不”的最强音,体现了中国的国际担当精神。在“逆全球化”成为一股潮流、保护主义来势汹汹、世界经济秩序面临颠覆的背景下,中国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捍卫人类创造的全球化成果,体现了一个大国在国际局势动荡以及前途不明时勇于承担维护世界秩序与稳定的责任担当。

第二,“一带一路”将推动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过程,现在之所以被很多人攻击和诟病,原因在于过去的全球化主要由发达国家的资本精英主导,让很大一部分人受到伤害。“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开放、包容、均衡、普惠,这将把更多的国家联系起来,实现共赢式增长。

第三,“一带一路”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缓慢恢复阶段。1930年代大萧条的教训告诉我们,以邻为壑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让世界经济陷入更长期的萧条陷阱。“一带一路”建设将推动更多的国家加快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优化分工合作和产业链分工布局。这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