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业务:破浪前行

发布:2017-01-16 15:27 来源: 中国外汇 作者:韩捷晨 吴娜
展望2017年,保理业务市场仍然广阔:保理业务与供应链融资将进一步融合,电子保理将成为趋势,应收账款融资的资产证券化也将加快创新步伐。

展望2017年,保理业务市场仍然广阔:保理业务与供应链融资将进一步融合,电子保理将成为趋势,应收账款融资的资产证券化也将加快创新步伐。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应收账款上升。服务于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市场依旧火热,产品创新不断涌现,业务模式可圈可点,业务量稳步增长。展望2017年,保理业务市场仍然广阔:保理业务与供应链融资将进一步融合,互联网技术在保理业务中的进一步运用和普及将使电子保理成为趋势,应收账款融资的资产证券化也将加快创新步伐。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双轮驱动的模式有望进一步平衡。

 

稳步发展的2016年

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金融支持工业增效升级的措施,提出要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保理作为围绕企业应收账款的产品,以其提供的应收账款融资、管理、催收、坏账担保等综合性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回顾2016年,我国保理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回顾关键词:商业保理爆发式增长

从参与主体来看,保理业务主要由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组成。我国的银行保理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于1993、1994年加入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2000年后,开始呈几何级数增长,并于2013年达到3万亿元的高点;2014—2015年有所回落。2016年,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银行保理约达2万余亿。其中国际保理同比基本持平,国内保理同比降幅明显。

商业保理始于2012年商务部在部分地区开展的试点。自此,商业保理公司蓬勃发展,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2016年上半年,我国已累计注册商业保理公司近4000家,较2015年底增长了60%;商业保理业务量达3000多亿元。2016年商业保理全年业务量约达6000余亿元,是2015年业务量的三倍。

回顾关键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其一,资产证券化。保理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手段,由应收账款债权人将保理项下资产打包出售给发行人,再由发行人将资产进行分类、增信,以可流通的有价证券形式在金融市场上发行。目前市场上保理资产证券化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银行以其保理应收账款发行的资产计划;二是由商业保理公司作为原始权益人发行的资产计划;三是互联网金融依托其供应链上的保理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

其二,国内双保理。近年来,银行间开展国内双保理的业务需求日趋强烈。双保理是将两家保理机构的优势进行融合互补,为企业实现资金融通。但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未形成统一的行业协议文本,增加了双方的沟通成本。为推进双保理业务的发展,由交通银行牵头制定的协议文本,经同业反复研究定稿后,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委员会予以发布,填补了行业文本的空白,进而提升了银行间开展国内双保理业务合作的效率。

其三,“互联网+”。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为保理业务拓宽了融资渠道。保理公司以其受让的应收账款债权,通过P2P平台获取较低成本的资金,扩大业务规模。

 

依旧乐观的2017年

展望2017年,全球贸易仍将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持续;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将减弱,民间资本投资将大幅下滑;消费增速总体保持平稳小幅下滑趋势。保理业务将有更多机会,通过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综合性服务,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关键词:保理市场需求仍然很大

赊销已成为近几年最主要的贸易结算方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2.9万亿元,同比增长9%,而目前保理渗透率尚不足20%。尽管银行保理凭借先发优势已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比,但银行保理通常基于传统征信系统与抵押担保进行风控审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趋于保守;而商业保理则更看重应收账款的质量、买家信誉、货物质量,其对于民营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渗透,将形成银行保理必要而有益的补充,并从中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展望关键词:“互联网+供应链”新助力

在传统供应链中,利用核心企业向其上下游渗透并提供保理融资的服务已较为常见;未来,借助互联网金融,与在线供应链平台合作将成为保理创新发展的又一趋势。在线供应链平台沉淀了完整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信息,联结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后用户网络,可以为保理机构提供客户、贸易背景等基础信息。而保理商则可根据核心企业的信用增级,提供融资服务,从而优化整个链条。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5年,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已超10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5万亿元。借助在线供应链平台,保理商可以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状况、细化应收账款管理,在扩大业务的同时能更好地把控业务风险。

进一步来说,随着“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推进,在线供应链金融将突破地域的限制向国际化发展,国际保理也将受益于此。随着与沿线国家的互动融合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也会不断提升。预计到2020年,亚洲每年需要开展大约7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到202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将突破8000亿美元。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将随之不断提高,为保理融资服务提供了更广泛的客户群体以及难得的战略机遇。

展望关键词:在线保理进程加快

为更好地应对信息经济时代的挑战,国内银行业均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交银金研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银行业的IT投资规模达到892.4亿元,同比增长14.78%;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1579.75亿元,2015—201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12.10%。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将支持在线保理得到更快的发展。在线保理是指客户在线提交申请,保理机构进行线上处理并反馈进展,即客户无需面对面提供所需材料即可完成应收账款的转让、融资、还款、对账等操作。可以预见,在线保理以其操作便捷、用户体验良好的优势,将会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展望关键词:保理资产证券化将进一步发展

从政策层面看,《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鼓励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包括: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银行通过盘活信贷存量加大对工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盘活工业企业存量资产。从银行保理来看,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中信银行等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银行获得了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格。银行保理通过资产证券化,可实现多方共赢:银行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改善流动性并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及资本回报;企业可借助银行增信获得融资;投资者则增加了优质投资渠道。从商业保理来看,资产证券化可盘活商业保理公司存量保理资产,提升其知名度,且资金属于保理公司自有资金,有利于其扩大运营。不难看出,保理资产证券化有助于更有效地推动保理业务的发展。从目前的保理资产证券化的情况看,保理资产主要集中于企业中长期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而贸易融资类资产的证券化则因其期限较短、回款形式多样等特点,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未来,随着资产证券化步伐的加快,有望推出更多的贸易融资类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展望关键词:业务风险注意防控

保理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卖方履约风险、买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等。2016年,部分行业的信用风险逐步显现,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的风险加速暴露。企业经营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应收账款账期拉长,买、卖方欺诈案例也有所增多。在此背景下,保理业务的风险管理面临挑战。2017年,保理机构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业务风险:一是严把客户准入关,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加强交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对于买卖双方履约记录做好尽职调查;二是强化业务审核,防范操作风险;三是密切监控买卖双方经营状况的变动及回款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作者韩捷晨系交通银行总行国际部国际结算融资部副高级经理,有20多年国际保理和贸易融资业务经验,中国国际商会保理福费廷专家,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业务培训专家,国际跟单信用证专家(CDCS),国际保理专家(FCIC)

作者吴娜系交通银行总行国际部国际结算融资部高级对公客户经理,有6年保理及贸易融资业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