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境内银行的国际业务

发布:2015-12-23 15:00 来源: 《中国外汇》2015年第24期12月15日出版 作者:林清胜 周星
根据外汇局“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统计月报”和“银行代客结售汇统计月报”来比较分析各家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客观、准确和可比的。

当前,商业银行在评价自身国际业务发展状况时,往往习惯于将本行实现的国际结算量与同一时期全国的进出口数据做比较,从而得出本行的国际业务增长率远远超出甚至几倍于全国进出口增长率的喜人结论。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且不说各行的国际结算量除了包含贸易结算量外,还包含了非贸易结算量和资本项下的结算量,即使只是贸易结算量,在实务中,一笔海关统计一次的进出口贸易,由于各行的统计口径不一,在银行的业务量统计中,往往会被统计多次。因此,银行国际结算量的统计口径一定是远远大于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的统计口径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比较准确、客观、真实地来评价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经营状况呢?借助于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统计月报”和“银行代客结售汇统计月报”中的相关数据,应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是,自2002年起,外汇局定期向各银行反馈收支申报数据以来,除少数银行外,大多数银行对这两份月报提供的数据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加以充分利用了。

实际上,外汇局的这两份月报是在各银行日常申报的基础上汇总而成的,除转口贸易等极少数无需进行外汇收支申报的业务外,它包含了银行办理的绝大多数外汇业务,是目前各银行最认可、最权威、最具可比性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来比较分析各行国际业务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客观、准确和可比的。

据此,结合全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和银行结售汇统计数据,我们对国内银行业国际收支申报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银行国际收支申报量远大于全国的进出口贸易额

由于银行向外汇局申报的收付汇量除了进出口贸易额外,还包括非贸易结算量和资本项下的结算量,因此,历年来银行国际收支申报量及其年平均增长率均远高于同期全国的进出口数据。如:2005年和2014年,境内银行实现国际收支申报量分别为15053.8亿美元和65710.8亿美元,十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33.7%;而同一时期,全国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4221.2亿美元和43030.4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3%。这说明,十年来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非贸易结算尤其是资本项下的结算(包括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也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而以各行各自口径统计的银行国际结算量则又远高于银行向外汇局申报的国际收支申报量。以2014年为例,仅工、农、中、建四大行的国际结算量合计就已高达56874.5亿美元,已经远高于同期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并接近全行业的国际收支申报总量。因此,在以上三组数据中,银行国际结算量的统计口径最大,其次是银行国际收支申报量,最小的是全国进出口贸易额。

境内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大体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在过去十年间,境内国际收支申报量排前十位的银行中,中行、工行、建行、农行、交行、中信、招商、汇丰、浦发、三菱东京日联和花旗基本都榜上有名。其中,有些行是收汇或付汇排前十,多数银行是收付汇均排前十。前十位银行的收支申报量合计在全行业的市场占比,在过去十年间虽然大体呈逐步下降趋势,但至今仍超75%。2014年,前十大银行实现的收支申报量为50317.9亿美元,占全行业收支申报总量65710.8亿美元的76.6%。

工、农、中、建四大行始终占据半壁江

山在过去十年中,国有四大行在国内业务、国际业务中始终占据过半的市场份额。虽然它们的国际收支申报量和结售汇量的市场占比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从未低于50%。在2005年~2014年间,四大行的收支申报量市场占比最高为2010年的60.3%,最低为2014年的56.8%;结售汇市场占比最高为2007年的66.5%,最低为2014年的54.6%。2014年,四大行实现的收支申报量为37326.7亿美元,结售汇量为20031亿美元,说明四大行在境内国际业务市场上仍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和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长期以来,四大行出口收汇方面的市场占比一直高于进口付汇上的市场占比:2014年,四大行出口收汇占全行业的59.4%,高于进口付汇54.2%的市场占比。这说明四大行在出口结算业务上的竞争力要强于进口结算业务,也说明其他银行在进口业务方面对四大行造成的竞争压力要大于出口业务。

中行的龙头老大地位难以撼动

过去十年间,中国银行的国际收支申报量和结售汇量的全行业市场占比,虽然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未低于过20%;在四大行中的占比,则大多超过40%。在2005年~2014年间,中行的国际收支申报量在全行业中的市场占比最高时是2006年的28.6%,最低为2014年的23.9%;结售汇在全行业的市场占比最高为2006年的32.7%,最低为2014年的21.5%。2014年,中行实现的收支申报量为15678.2亿美元,在全行业中的占比为23.9%(工行、建行和农行分别只占全行业的13.5%、10.9%和8.5%);在四大行中的占比则高达42%。同一时期,中行的结售汇量为7891亿美元,在全行业中的占比为21.5%,在四大行中的占比为39.4%,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就四大行而言,长期以来,中行在出口结算业务方面的竞争优势要大于其进口业务;中行和农行,在出口结算业务中具有相对竞争优势;工行和建行,在进口业务方面相对强些。2014年,中行出口收汇在四大行中的占比仍高达43.4%,高于其进口业务40.5%的市场占比;在全行业中的市场占比也分别高达25.8%和21.9%。此外,中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方面也一直独占鳌头:2014年,中行境内分行实现国际结算中间业务收入83.8亿元人民币,占比位于四大行榜首,达34.5%,在境内银行国际业务方面是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

虽然主要竞争对手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试图从中行手中多分一杯羹,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数据显示,工行、建行和农行对中行造成的实质性竞争压力有限,倒是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对四大行整体造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导致四大行总体的收付汇和结售汇在全行业中的市场占比逐步下降:十年来,收付汇占比从最高时的60.3%降至2014年最低时的56.8%;结售占比从最高时的66.5%降至2014年最低时的54.6%,下降了11.9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的国际业务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近年来,中信银行的国际业务发展迅猛:继2011年进口付汇业务开始超过交通银行居同业第五之外,2014年,出口收汇业务也超过交行,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在全行业中的市场占比分别达到5.09%和4.08%,均位居同业第五位,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其他市场占比排名靠前的还有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虽然有时也会有所起伏,但总体变化不大。

外资银行在境内国际业务上的竞争力远高于其人民币业务

以汇丰、花旗、三菱东京日联等为代表的外资银行,在国内外汇业务市场上始终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一直远高于国内许多股份制银行,收支申报量长期位居国内前十位。尤其是汇丰银行,更是在付汇和收汇方面跻身国内前十,2014年,在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3.36%和3.38%,分别居第七和第八位,其中的进口付汇业务甚至还首次超过了招商银行,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行的国际结算统计口径不一,一些银行以自身口径统计的国际结算量远远大于其实际的收支申报量,造成收支申报量与国际结算量间的吻合度或者说可信度比较低,个别银行甚至低于50%,结算量的水份比较大。在这一点上,中国银行在四大行甚至在国内所有银行中,吻合度均是最高的。近十年来,其收支申报量占国际结算量的比重始终比较稳定,基本均高于83%。据中行披露的信息,2014年,中行境内分行实现国际结算量18470.7亿美元,国际收支申报量15678.2亿美元,有收支申报支持的国际结算量占比高达84.9%,远高于其他同业。这说明,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量的统计数据可信度在同业中是最高的。

作者林清胜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

作者周星单位:厦门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