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发布:2014-12-08 16:56 来源: 《中国外汇》2014年第17期
外汇管理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只有追求管理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有机结合,才能管理有度,收放自如,既能提供便利化又可防控风险,实现两者兼而顾之...

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的实践走到今天,面临改革“碎片化”的风险。随着经常项目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领域改革制度的实现,以及资本项目整合简化法规的跟进,需要通过总体方案和顶层框架的设计推进外汇管理,但在追求“深耕细作”的同时,很容易陷入穷尽细节的繁杂。

货物贸易把监管对象分为三类:激励守法者,约束可疑者,惩戒违规者。由此监管视线从50多万家进出口企业集中到8至9万家重点监测企业,又聚焦在四千多家重点跟踪的企业。这使我们在面对年均4500万笔的进出口货物贸易时,可以使有限的管理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学讲究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成本一定,追求效益最大;效益一定,追求成本最小。外汇管理同样存在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统一。防风险重在管,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便利化意在放,是追求效果目标。管放结合,实质是对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考量。

传统的外汇管理是由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扇大门构成的。现在,一扇门完全打开实现了可兑换,而另一扇门则“半虚半掩”,是有管理的可兑换。在现实中,被管制的资本项目业务如境外融资,会绕过监管走经常项目这扇门实现资金的跨境流动,并往往还会以贸易融资的方式进行套利。对于经济主体中的企业而言,并不会按经常项目或资本项目两条线来区分外汇资金业务,而是统筹整个资金管理。所以,外汇管理就会出现企业资金在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两个范围的交集。同理,作为外汇监管,单纯强调边际成本,就会迟缓改革,止步不前;单纯追求边际收益,就会力所不及,脱离实际。外汇管理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交集点上,才是外汇管理选择的最优。

今年2月,国家工商管理局对企业注册登记进行了制度性改革,将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并允许企业经营范围跨行业、跨领域扩大。上游部门监管模式的转变,给下游监管提出了新的课题:按照工商局注册新规,现行的以验资制度为基础对外商投资企业出资进行登记确认的外汇管理政策,就失去了管理依据;而放开企业经营范围后,资本金支付结汇也将难以准确界定,等等。我国涉外经济整个监管链条的调整,会使外汇管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交集点随之浮移,而非一成不变。最优选择应为既是量化的,又是动态的。

外汇管理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只有追求管理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有机结合,才能管理有度,收放自如,既能提供便利化又可防控风险,实现两者兼而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