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短期下行

发布:2014-12-05 13:35 来源: 《中国外汇》2014年第22期 作者:FieldingChen(陈世渊)Tom
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低于第二季度的7.5%和第一季度的7.4%,但略高于市场预期的7.2%。第三季度环比增长折合年化率为7.8%,低于第二季度的8.2%...

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低于第二季度的7.5%和第一季度的7.4%,但略高于市场预期的7.2%。第三季度环比增长折合年化率为7.8%,低于第二季度的8.2%。同比与环比增长同时显示,第三季度经济动能减弱(见图1)。笔者预计,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以及经济中存在着其他诸多不利因素,将使得第四季度的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这也是中国经济进行长期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整体看,第三季度的出口复苏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而与之相对的内需低迷,则是造成第三季度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及笔者测算,出口对GDP贡献由上半年的负0.2个百分点扭转为0.7个百分点,而内需对中国GDP贡献从上半年的7.6个百分点下降到前三季度的6.7个百分点。

具体考察投资、消费和出口三方面。投资方面,分投资类别来看,占总投资近1/3的制造业投资目前同比增速维持在10%左右,占总投资的近1/5的基础建设投资,则受益于政府稳增长措施,持续了过去两年间20%左右的增速(见图2)。至于占总投资的1/4左右的房地产投资,房屋供给过剩则导致其不断下滑。笔者估计,房地产行业以及其上下游相关行业占当前中国GDP的份额在20%~30%,而该行业的去存货、减投资过程预计今后将持续一两年。而这很有可能成为短期经济的最大风险(见图3)。今年来,政府的一些救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局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回暖,然而短期内很难改变全国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的大格局。

消费方面,居民消费总体呈现下滑态势。近几年家庭收入受到整体经济下滑拖累而增长缓慢,这是消费下降的主因。此外,政府的反腐败措施成功抑制了公款消费,高档消费品和娱乐开支受到较大影响。但这种下滑对经济的长久发展是有益的。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已经从2010年的19.1%降低到9月份的11.6%。

投资和消费需求低迷,导致企业生产下滑。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加值平均同比增长8.0%,还不到2009年全年18.5%增长的一半;而8月份和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别为6.9%和8.0%,更分别是自2009年5月以来的最低值和次低值(见图4)。

1.jpg

出口方面,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外需,出口延续了年初以来的上升态势。到9月份,出口同比增速达15.3%,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4.9%,对东南亚地区出口同比增长13.8%,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10.8%,但是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5.3%(见图5)。另外,对香港地区出口增速达34.0%,远高于对其他主要出口市场出口的增长;但这也发出警示:虚假贸易的阴霾可能再现。

展望未来几个月,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房地产业的颓势以及政府解决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的举措,都将继续抑制投资和短期经济发展。在这种格局下,居民消费也很难迅速复苏。不过,政府的基础建设投资预计仍将继续对稳定整体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出口亦或随着国际经济复苏出现趋势性改善,成为经济增长的最显著动力;但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预计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出口增速将维持在5%~10%之间。整体上,预计四季度的GDP增速或进一步下滑到7%左右(见图6),但2014年全年的经济增长仍然可达到政府年初设定的7.5%左右的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短期经济减速是经济调结构、控风险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需要。令人鼓舞的是,彭博中国实际活动指数显示,相对于代表房地产、低端制造业和国有企业组成的“旧经济”的增长,代表消费、高端制造业、以及私营部门的“新经济”的增长明显更快(见图7)。“新经济”正在取代“旧经济”,表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渐趋深入并在逐渐发挥作用。

2.jpg

 

 

作者系彭博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