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管理的日常任务就是防风险

发布:2014-06-16 09:16 来源: 《中国外汇》2014年第11期 作者:吴水平
本文将探讨防范外汇风险与日常监测管理的关系。笔者认为,防风险其实就是要在宏观上把控、微观上印证,及时地发现、量化、化解问题,而不要累积问题。

本文将探讨防范外汇风险与日常监测管理的关系。笔者认为,防风险其实就是要在宏观上把控、微观上印证,及时地发现、量化、化解问题,而不要累积问题。

及时转变职能 明确工作任务

改革以后,外汇管理的日常工作就是监测管理,而监测管理的日常任务就是防范外汇风险。众所周知,外汇管理改革遵循的是“便利化”和“防风险”两手抓原则。便利化是指外汇管理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在宏观审慎框架下,外汇管理的工作理念、管理的方式方法、出台的政策法规都应当围绕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外汇管理改革的“五个转变”就是要外汇管理工作从事前管理向事后管理转变、逐笔管理向总量管理转变、行为管理向主体管理转变,外汇管理的法理也要从有罪假定向无罪假定转变,制度则从正面清单管理向负面清单管理转变,以增强经济活力,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监管效率。现在,通过改革的实施,便利化政策措施已经划出去了,留在我们手上的主要任务就是防风险。

防风险则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在落实“五个转变”、研究改革措施时要考虑到风险可控,缓急有序,平稳推出,避免因改革而带来风险;二是当改革实施以后,应当在便利化的前提下防风险,对于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量化和化解,防止因风险累积而形成系统性风险,而不是整体抽紧政策,走回头路,来回折腾;三是要理解防风险实际上是一个动态控制过程,而不是等着风险来防,它服务于便利化政策目标,是政策目标与实现途径的统一,需要职能部门积极主动地开展监测管理工作,为市场机制的形成赢得时间。因此,在重点领域改革的政策法规已经出台的情况下,外汇管理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强化监测管理、防范外汇风险。

主动研究风险 探索监管脉络

要深刻理解外汇风险的不确定性,并主动进行探索。外汇风险是指什么?是什么样的风险?风险在哪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应该没有人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但如果风险爆发,却可以清楚地依据岗位职责追究你的责任。因此,不可等待,不能懈怠,而应主动探索,积极工作,依靠大家的力量,在不确定当中,理出一些思维头绪和监管脉络。笔者认为,外汇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防范外汇风险实际上是一个动态控制过程。监管实践告诉我们,外汇风险是分层次的,风险累积和爆发有一个时间过程。这给我们提供了发现和化解风险的机会。所以,要主动研究风险,探索监管脉络。外汇风险在宏观上或整体上是指国际收支大进大出的系统性风险;中观上是指行业或地方外汇收支大进大出的区域性风险;微观上则是指主体投机套利引起的外汇收支大进大出或外汇信贷大起大落的投机性风险。这些风险一般从流入开始逐渐加压国民经济的汇兑系统,并在套利领域积蓄力量。比如在证券市场、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等套利空间大、资金容量大的领域积蓄力量,在触发点到来时集中流出,爆发汇兑危机、企业关联信用危机甚至整体经济危机,形成按“货币危机或汇兑危机-信用危机或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路径传导的系统性风险。它们一般由宏观市场价格因素、政策因素或事件因素诱导,微观主体参与投机,单向操作,通过羊群效应,造成宏观不均衡;一旦触发变盘,则逆向集中挤兑,形成系统性风险。因此,平时日常的监测扫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并进行量化和化解是非常重要的。防风险就是要主动地开展工作,主动对付不均衡表现出来的不确定状况,而不是被动等待上面的指令。改革以后,各种“总量差额”都可以通过外汇监测系统进行筛选排查,按金额权重列出构成差额的异常主体清单,进行非现场和现场核查、检查,进而进行分类管理,以微观修正来促进宏观均衡。防范外汇风险也不是造一组管理大炮等着风险到来,而应在以下两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在日常监测管理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及时量化、及时化解风险,尽量做到不累积风险,避免形成系统性风险;二是当系统性风险无法避免而发生时,有合适的处置程序和救济措施。所以说,工夫在平时,重点是化解,意识要主动。

要强化金融中介环节的管理,提高效率。金融中介是跨境套利产品的开发者、信用杠杆的提供者、套利资金的结算渠道,因此,管好金融中介业务,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应该怎样抓好金融中介环节?这就要了解市场,熟悉业务,懂得政策,明白操作。例如:对于目前市场反映较大的跨境贸易融资或融资贸易业务,抓银行信用证业务管理是对的,并从开证、保证金、议付三个环节进行管理。因为开证环节涉及贸易背景审查,确立贸易真实性和银行的审查责任;开证保证金的管理涉及信用杠杆和业务规模以及结算风险;议付环节涉及境内外关系人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要求,可以从单证不符点、单证造假、单证不齐全倒查贸易的真实性和关联交易。另外,还应当阻止银行与企业出于商业利益目的而合作套利的情况。所以,应当要求银行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办理国际结算时,严格遵守对B/C类企业的外汇管理规定;在推出套利产品、提供信用杠杆、安排业务资金和履行结算审核时,应当与国家外汇管理政策的方向保持一致,并加强系统内分支机构贸易融资的监督管理。银行应当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和合理尽职”的原则,切实履行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义务,审慎审查交易单证的真实性,确保业务背景真实可靠。对于真实性没有把握的业务,应当追加审查单证或进行客户调查,以有效甄别虚构贸易背景进行融资套利的行为;对于已经叙做的外汇业务,应当自觉承担自身审查失误的法律责任。重点应加强90天以上远期贸易融资业务管理,抑制境内外关联公司(或利益联合体)利用银行业务跨境套利。特别要加强远期信用证开证环节贸易真实性管理,不能因为客户以全额保证金申请开证而放松对贸易真实背景的审查;而且除了严格执行对B类和C类企业外汇管理政策规定外,还应当审慎审查A类企业信用证受益人、议付人与开证申请人、承兑人之间的关联关系。信用证一旦开出,即表明银行已经确认该宗贸易背景真实,将由银行承担贸易真实性审查责任。要切实加强开证保证金账户管理,严格表内、表外业务核算,如客户理财资金与开证担保挂钩,必须符合《担保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办理相应结售汇及外汇收付、划转业务。要严格信用证议付、承兑环节的单证审查,关注企业无条件承兑不符点单据或可疑单据业务;对于境内外关联公司业务、无条件承兑不符点单据或可疑单据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过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等平台向外汇局报告。总之,要按照上述要求,对症下药,考虑周到,使得政策能融入到业务的各个操作环节,避免政策是对的但操作不落地的情况出现。

切实履行监管 尽快形成机制

通过改革,外汇管理部门出台了便利化和防风险并举的外汇管理法规,建立了全国联网的外汇监测系统,梳理了监测分析的方式方法,明确了外汇监测管理制度;同时,也培训了人员队伍,调整了内设机构,重塑了业务流程,提升了内控制度。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尽快形成外汇风险防范机制。现在外汇管理日常工作的重心要转到后台监测管理,应按照监测管理制度,借助计算机监测系统,执行以下新的业务流程:“监测跨境资金数据-分析评估收支形势-扫描筛选不均衡因素-核查落实异常主体-实施主体分类管理-微观修正促进宏观动态均衡”。显然,这个业务流程就是一个异常风险监测管理过程。所以,要尽快行动起来,在日常工作当中熟悉、提升、改进监测管理,提高监测管理的效率;不可等待,不要茫然,切实履行监测管理职责,尽快形成风险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