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跨境人民币融资之机

发布:2014-05-22 10:24 来源: 《中国外汇》2014年第9期 作者:于敭 吕琳 中国建设银行青岛分行
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融资产品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自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启动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业务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境内企业从境外银行以贸易融资的形式融入人民币(简称跨境人民币融资)也随之迅猛增长,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的产品种类亦日渐丰富,成为涉外企业重要的低成本融资渠道和避险套利工具。而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的蓬勃发展,也对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产品概述
 
目前,市场中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多以产品组合的形式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以下就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的三类跨境人民币融资业务的产品组合做一简要介绍。
 
以融资类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基础的融资组合
 
此类融资组合可分为内保外贷和外保内贷两种业务。内保外贷是指境内银行应境内企业的申请,为与境内企业具有业务往来的境外公司在境外银行的贷款业务提供担保。其具体操作为:境内企业以全额保证金或部分信用敞口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跨境人民币担保,再由境内银行向境外受益人开立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境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外保内贷与内保外贷原理一致,方向相反。
 
以融资类保函或备用信用证为基础的融资业务的优势在于,境内外联动,有助于境内企业的海外子公司或交易伙伴在全球化投资、经营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获得融资便利;其局限性则在于,若保函受益人(即被担保行)人民币资金紧张,或境内银行在被担保行的授信额度用完,该类业务将无法办理。
 
以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为基础的融资组合
 
该类融资组合分为人民币远期信用证直接融资(跨境人民币信用证+境外融资+NDF)和“进口开证+进口押汇+远期购汇还款”等表外融资组合。远期信用证期限一般为180天,最多不超过360天。
 
此类业务的优势在于,海外融资成本和购汇价格较低,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企业仍可获得额外收益;境内银行则可获得一定比例的人民币保证金存款,且有贸易单据作支撑,业务风险可控。其局限性在于,该业务的成功办理是以境外银行接受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信用证为前提的,这就需要境内外银行和企业多方协调,业务操作流程复杂,手续繁琐;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且需要提供一定比例的人民币保证金存款。
 
以海外代付、委托付款为基础的融资组合
 
海外代付主要做进口方向的海外代付。具体指国内银行根据企业即期支付需求,向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询价后,指令境外联行支付货款;企业办理远期购汇锁定汇率风险,到期购汇偿还境内银行。委托付款作为海外代付的替代产品,其结算方式适用于进口信用证、进口代收(含D/P和D/A)和电汇(T/T),境内进口企业向付款行承担第一性还款责任,境内分行承担第二性保付责任。
 
海外代付的业务优势在于,无需企业在境外开户,在融资规模紧张的情况下,企业获得资金更快捷。其局限性在于,目前列入表内核算,对企业财务报表有一定影响,对企业要求较高,需缴纳全额人民币保证金或在境内分行有授信额度;对于已缴纳足额保证金的客户,若境外融资利息等于或高于境内存款利息时,该业务将无法继续;由于借债主体是境内银行,因此资金占用境内银行与境外银行间的信用额度。
 
委托付款业务的优势在于,可为客户提供境外较低成本的融资;列入表外核算,不计入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占用银行的外债指标。其局限性在于,需纳入进口企业货物贸易项下的外债管理;若境外融资利息等于或高于境内存款利息时,该业务无法进行。
 
内在要求
 
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要求。商业银行跨境经营人民币业务后,境外客户将逐渐增多。由于境外客户的金融行为习惯、资金安排方式与境内客户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如何根据客户金融需求合理安排资金投放,就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破解的新课题。另一方面,随着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的开展,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也将逐渐发生变化,来自境外的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将会逐步加大,也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要求。从具体的风险来看,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引发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合规性风险将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挑战。
 
从信用风险来看,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跨境经营活动日趋增多,面临的信用风险主体也大大增加。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大多经营业务较为简单,且缺乏境外经营的经验,因而对境外借款人或交易对手风险状况的了解会受到局限。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加大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从利率风险来看,虽然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有序推进,并且国内人民币利率掉期市场已初具雏形,但人民币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规避机制仍有待完善。特别是在境外市场,人民币利率定价面临着与境内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境外人民币定价的利率风险较境内市场更大。
 
从汇率风险来看,跨境人民币创新产品,尤其是一些利用汇差、利差的套利产品,对银行的汇率、利率组合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境外的美元融资价格、利率掉期价格、远期人民币NDF价格等的变化幅度,均远大于我国商业银行所习惯的国内金融产品价格变化幅度,其影响因素也因此较国内金融产品更为复杂。
 
从合规性风险来看,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会使境内外资金流通更加便利化,但境内外融资产品之间所存在的套利空间也会诱发一些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跨境业务。这一方面为洗钱等金融非法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商业银行对贸易真实性审核的难度。这两方面的因素都增加了商业银行跨境业务的合规性风险。
 
管理建议
 
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商业银行进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必须要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并提高对境外人民币市场的预判能力。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发展初期规模相对较小,金融创新的持续涌现会不断冲击这个市场,并带来市场流动性、市场结构的迅速变化。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境外市场的研究力度,在业务创新时提高市场的预测能力,进而根据预测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同时,要创新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动态预警系统。此外,商业银行在进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时,还应对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的动态管理系统,引入适当的资产管理工具,建立以利率、汇率、衍生产品价格为主要变量,面向收益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风险管理水平。第一,通过境外分支机构、融资平台等渠道,积极搭建境内外信息平台,力争尽快熟悉、掌握境外市场规律,有效识别境外市场风险;同时,与境外银行开展合作,在业务合作中学习境外风险管理方式,以有效提升对包括境外信用风险、政治风险等风险敞口的管理水平。第二,商业银行应及时提高人民币产品的定价能力,有效管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从人民币境内市场来看,境内衍生品市场受政策管制等原因发展速度较慢,难以满足投资者多层次的需求;但在境外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甚至期望通过境外市场上的人民币衍生产品来影响人民币资产价格。鉴此,国内商业银行更要尽快提高人民币产品的定价能力。第三,商业银行应凭借人民币跨境金融市场做市商的职能,稳步地参与远期、掉期、期权等人民币汇率衍生产品交易,有效控制创新业务的汇率风险。最后,商业银行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应积极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过程中新出现的操作风险、政策性风险进行研究,提高风险防控水平,防止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成为非法金融活动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