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经济的两大风险

发布:2014-01-21 10:08 来源: 《中国外汇》2014年第2期
如果能在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时充分考虑改革阵痛,同时防止改革单兵突进的风险,2014年有望继续维持7.5%左右的经济增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呈现的改革蓝图以及其后诸多改革措施的出台,使各界对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大多报以乐观期待,诸多机构纷纷调高了对中国经济2014年增长的预测。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对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6%的预测似乎略显保守。
 
事实上,笔者对2014年中国经济抱有较高期待,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走强、审计署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低于预期、三中全会启动全方位改革力度空前等等,都是利好今年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重要因素。而中国股市经历了五年的疲软期,当前估值也已处在较低水平,整体而言今年资本市场的机会将大于挑战。
 
尽管如此,笔者也观察到当前市场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而这从三中全会短期提振市场信心,而后股市又大幅下跌便可见端倪。这其中也反映了部分投资者的谨慎心理。笔者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综合起来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风险之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会有阵痛,主要是投资是否会下滑过快,进而导致经济增长失速?
 
2014年消费将稳中有升,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转正。然而,投资方面却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这一方面有资金价格整体上涨导致融资成本不断提升的问题,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投资动力转变的问题。就后者而言,中组部已下达改进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方式,即不仅仅把GDP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还要将政府债务也纳入考核范围。毫无疑问,这对于改变官员执政的模式,防止地方政府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及产能过剩等,均具有积极意义。但这对于投资占到了GDP比重的50%甚至更多的中国而言,如果地方政府因此降低了投资热情,并导致投资出现较快下滑,经济增长又是否会有失速风险?
 
风险之二是改革的协调性问题。
 
笔者认为,虽然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案十分全面,但在如何协调推进诸多改革措施方面尚未出台明确指引和具体的时间表。以利率市场化为例,可以预见,决策层今年推进此项改革的进程将明显加快。但自去年6月以来出现的多次银行间市场利率攀高却增加了笔者的忧虑。虽然“钱荒”与海外资本流动、货币政策转向、财政存款投放速度以及监管层强化监管等多重因素有关,但利率市场化势必推高资金成本则毋庸置疑。对此实体经济如何能承受?
 
要知道当前PPI已经连续20个月同比下降,而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超过7%。这意味着制造业承受的正利率接近9%,如果算上从影子银行的融资,成本恐怕更高。当前市场上普遍认为,工业企业资本回报率大概在10%左右。如果除去利息、折旧等,企业几无利润空间可言。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资金成本不断攀高呢?
 
在笔者看来,一种可能的解释在于存在相当多的资金需求方,且其中部分群体对资金价格并不敏感。这部分群体主要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房地产企业。进一步推断,由于地方政府平台与房地产企业对利率不敏感,如果未来金融改革过快,在未能有效推进国企改革和对政府行为加以适当约束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存款利率上涨,在巨大的贷款需求之下必将推动整个资金价格继续走高。而这将使得本就融资困难的中小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受到挤压,进而伤害实体经济。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从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到中国全面落实深化改革,再到资本市场的风险点相续释放,都使2014年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值得期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在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时充分考虑改革阵痛,同时防止改革单兵突进的风险,则2014年有望继续维持7.5%左右的经济增长,而且可以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增长质量。
 
 
[信息来源 <中国外汇>2014年第2期 沈建光]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