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国际业务经营转型新思考

发布:2013-10-15 10:28 来源: 《中国外汇》2013年第19期
未来银行国际业务应积极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主动应对外部宏观形势变化,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在震荡、调整、弱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结束了十年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了以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新阶段。我国外向型经济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外贸长期以来依靠资源投入和环境承载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外贸增长放缓和产业升级将不可避免。面对新的形势,银行国际业务如何厘清思路,把握新机遇、谋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准确判断。
 
诸多挑战
 
银行国际业务面对境内外两个市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会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外贸进出口形势、外部监管政策调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当前的宏观环境来看,银行国际业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制约国际贸易增长。2013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在平稳中呈现弱增长态势,主要发达市场需求未实现根本好转,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降低、风险加大,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低迷。受此影响,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9976.9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仅增长8.6%。
 
游资大量流入给银行国际业务带来潜在风险。近年来,一方面主要经济体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流动性泛滥,另一方面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境内外利差、汇差刺激国际套利资本流入我国。国际游资以套利为目的,多方规避监管,形成潜在风险。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套利性需求扩张与实体经济增长并存,潜在风险点更难识别,国际业务风险控制压力加大。
 
外汇政策调整对银行国际业务经营提出更高要求。2012年以来,国家对货物贸易、直接投资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便利了企业投资和贸易结算活动。但同时客户的业务操作和风险监测关口前置,要求银行承担更多审查和监督职能。今年5月份,外汇局加大了对外汇资金流入的管理力度,也对银行国际业务转变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历史机遇
 
银行经营呈现国际化新趋势。一是客户国际化。我国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持续增长,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银行业面对的国际性客户不断增多,要求银行提供高效、优质的跨境金融服务。二是银行资本国际化。中资银行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扩大资本来源,提高国际影响力,积极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到境外上市,资本结构呈现国际化趋势。三是同业竞争国际化。在境内,中资银行面临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的有力竞争,国内竞争国际化;在境外,中资银行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分支机构增多,与当地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四是银行监管国际化。国内金融监管部门更加重视国际准则和惯例,政策法规与国际监管标准日益接轨;中资银行赴海外上市,设立机构,开展经营活动,也需要遵循各国不同的监管法规和要求。五是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人民币在国际上的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中资银行拥有强大的人民币资金实力,不仅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市场中取得较大份额,还将在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保证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业务发展显现新特征。一是国际业务高度市场化。国际业务与国际贸易紧密联系,与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和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息息相关,对汇率、利率变动的敏感度很高,资金运作管理高度市场化。二是国际业务与贸易流程衔接日益紧密。当前全球产业分工细化,企业经营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集国内外采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的跨境贸易链条。与之相应,国际业务也逐步发展成为覆盖结算、融资、交易各环节,包括存款、贷款、外汇交易和中间业务在内的一揽子贸易金融综合服务。三是国际业务对合规管理要求更高。国际业务注重货物流、资金流、单据流、信息流的控制,强调第一还款来源监控,与一般资产业务相比风险管理过程更加精细。同时,我国仍是外汇管制国家,国际业务还要遵循国家各项外汇管理政策,较之一般本币业务面临更多合规管理要求。四是国际业务成为银行发展的战略重点。国内主流银行纷纷根据自身发展战略,扩大全球网络布局,并结合经营战略开展特色贸易金融业务,提升全球金融服务能力。
 
国际业务发展面临历史性新机遇。一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总趋势奠定了国际业务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8669.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在全球货物贸易额仅增长0.2%的情况下,中国货物贸易额仍居全球第二位,占全球份额进一步提升。
 
二是跨境投资稳步增长为国际业务注入了发展动力。一方面,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了境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201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已跃升到全球第6位),为银行全方位开展跨境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引进来”的资金结构更加优化,在产业升级、区域转移等方面为国际业务催生了新的商机。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拓宽了国际业务发展空间。目前人民币已经走向世界200多个国家,且我国与主要边贸伙伴的边贸业务均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货币。随着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渐次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已逐渐涵盖传统银行产品、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及衍生品市场等多个领域,为中资银行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和途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四是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国际业务产品创新。近期,国家计划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随汇率、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市场对货币交易、投资理财、双向避险和财务咨询等新兴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推动着国际业务产品创新。
 
策略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往来和金融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国际业务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未来银行国际业务应积极落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主动应对外部宏观形势变化,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力,以进一步加强对银行经营转型的战略支撑作用。
 
发挥贸易融资业务的功能优势,着力打造贸易金融服务能力。贸易融资业务是银行为客户提供的贯穿于跨境商品和服务流动全过程的融资和融信服务,它既包含基于真实跨境贸易的融资服务,也包括保值避险、资本财务等增值服务及综合服务。这些服务不但能够节约经济资本占用,还能够获得较多综合收益,有助于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银行应进一步发挥贸易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整合内外贸、本外币贸易融资产品,统一信贷管理要求和业务办理流程,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内外贸连接、覆盖供应链全流程的贸易金融服务体系。
 
顺应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方向,做好跨境人民币业务。境内银行应依托在资金、网络、结算等方面所具有的人民币业务先天优势,积极跟随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一是密切关注人民银行跨境人民币政策以及经济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参与人民币跨境投融资项目,增强跨境人民币服务能力。二是充分利用海外机构平台,联合境外合作伙伴共同拓展业务资源,建立跨境人民币业务通道,逐步扩展跨境人民币业务领域。
 
结合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产品创新推广。近年来,境内银行持续加强产品创新推广,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涵盖结算、融资、交易、担保等各项业务的国际业务产品体系。未来,银行应继续紧跟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密切关注境内外汇/利率走势,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加强境内外政策研究和市场环境分析,积极开展产品创新。
 
持续强化合规经营理念,严控外汇业务风险。一是认真执行外汇监管制度和政策,完善内控制度和监督体系,提高外汇合规操作水平。二是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严防不良企业假借贸易融资、保函等产品名义套取银行信用和资金,危害国家金融安全。为此,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业务信息系统功能,提高对货物流、单据流和资金流的监控能力。三是前瞻性地研究全球经贸和政治形势,加强地区风险、国别风险和代理行风险管理,保障资产业务安全运营。
 
作者 孙梅玉 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