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6
美国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周二(8月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7月新屋开工年化月率下降1.5%,年化总数达到60.4万户。 美国6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修正值为61.3万户,初值为62.9万户。月率修正为增长10
美国劳工部周二(8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能源和非能源成本的上涨,美国7月进口物价指数也随之增长,部分扭转6月数据的下降趋势,但总体通胀趋势并未改变。 数据显示,美国7月进口物价指数月率增长0.3%,
英国统计局(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周二(8月16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英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月率持平,预期下降0.1%。 同时,英国7月CPI年率增长4.4%,前值增长4.2%。 此外,英国7月核
德国联邦统计局周二(8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第一季度的强劲增长之后,第二季度德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不及市场预期水平。 统计局公布,德国第二季度季调后GDP初值季率增0.1%,不及此前市场预计的增长0.5%
屋漏偏逢连夜雨。仍在疲于应付主权债危机的欧元区,眼下又面临着增长停滞的难题。由于德国“火车头”意外“熄火”,第二季度欧元区17国经济仅微弱增长了0.2%,低于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认为,经济增长乏力,可能令
美国劳工部周四(8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由于汽油和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美国7月通胀水平提高,但基础物价只小幅上调。 数据显示,美国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季调后月率上升0.5%,创自今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
全美地产经纪商协会(NAR)周四(8月18日)发表声明称,美国7月NAR季调后成屋销量出现意外下滑,终结连续2个月的增长势头,表明美国住房市场依然低迷。 同时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7月NAR季调后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8月19日受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林吉特及卢布的市场汇价。 8月19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如下: 100美元 640.32人民币 100欧元 916.20人民币 100日元 8
8月1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032,较上一交易日(6.3942)大幅下调90个基点,并跌破6.40关口位置;即期外汇,美元兑人民币早盘呈现高开高走状态;国际汇市,隔夜因美国经济走弱的迹象及对欧洲的银行在欧元区
近来,随着中国C P I指数渐渐走高,“双顺差”压力继续上升,关于人民币应尽快升值以抵御通胀等观点也日渐声高。当下,中国果真需要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币升值运动么?恰恰相反,已经走过7年上升行情的人民币,应
“只隔十多天,美元、欧元、澳元等币种的收益率竟连续提升了12.5%、12%、6.7%。”昨日,中行湖北省分行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人民币连续升值后,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多次提升。 以一家银行新发行的
被市场俗称为“小QFII”的“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RQFII。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月17日表示,将允许RQFII投资境内市场,起步金额200亿元。 境外人民币有“用武之地” 人民币贸易
最近,一些媒体和舆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方向、效果和前景提出了不少质疑。这些观点中的许多是属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误解,其中一些还出于对数字的误读和对最新趋势的缺乏了解。 还有一些观点从理论上来说有一定
由于市场避险情绪高涨,投资者青睐作为避险货币的日元,美元兑日元汇率在19日的纽约汇市中一度下跌至75.95,刷新该汇率在3月17日创下的76.25的二战后最低水平。 尽管近期日本政府高层数次对日元汇率频频进行“
在多家美国金融巨头下调美国未来数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预期之后,摩根大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据《华尔街日报》20日报道,摩根大通表示,目前看来此前对美国经济第四季度增长2.5%的预期明显偏高,因此将该增长预
美联储近日宣布,将已经实施长达2年又3个季度的超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至少再延迟至2013年中。这比笔者此前“超低利率仍将是美国未来政策的基调,至少在2013年前不会改变”的预测,还要悲观。 这一声明是美国
三伏天,市场却寒意逼人。 统计显示,经历了腥风血雨的一周,环球市场跌幅骇人。由于担忧欧债危机继续蔓延,欧洲多家银行股集体暴跌,拖累欧美主要市场股指全线“崩溃”。 欧元区银行股“重灾” 欧元区
隔夜欧美股市出现暴跌,市场风险厌恶情绪急剧上扬,打压欧元、澳元和纽元等高息货币大幅下滑。有分析师指出,亚太股市周五(8月19日)料将跟随欧美股市的下滑态势,市场避险情绪仍将升温,高息货币恐将继续承受下行
经济二次衰退迹象日益明显,全球金融市场上周剧烈震荡,但外汇市场相对平静,主要货币依然维持在近期波动区间内徘徊,究其原因,一方面,经济忧虑引发避险需求,但作为避险货币的美元、瑞郎和日元各有牵制,瑞郎
在美国经济数据持续低迷、欧美股市连续大跌的情况下,多家机构近期纷纷下调对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外界对于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的可能性猜测持续升温。日前举行的“美债危机与中国突围”沙龙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