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QFII开闸利好股市 境外人民币有“用武之地”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被市场俗称为“小QFII”的“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RQFII。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月17日表示,将允许RQFII投资境内市场,起步金额200亿元。 境外人民币有“用武之地” 人民币贸易
被市场俗称为“小QFII”的“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字--RQFII。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8月17日表示,将允许RQFII投资境内市场,起步金额200亿元。
境外人民币有“用武之地”
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快速推广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让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愿意持有人民币。数据显示,2009年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仅为630亿元。今年8月2日,香港金管局公布,6月份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经达到5536亿元,预计年底将突破万亿。
人民币虽然因为持续升值而更“吃香”,而另一方面,香港5536亿元的人民币存款大部分却只能存在银行里,年利率普遍在1%以下。除了存银行外,近两年来,香港的银行和券商也推出了很多金融产品,但由于缺乏回流机制,这些产品要么与存款挂钩,要么投资于利息同样偏低的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收益率都偏低。
在此背景下,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急盼有更多投资出路,让升值中的人民币能够产生更大的收益。尽管目前RQFII的入选门槛及具体投资方向仍有待进一步明确,但中央政府的表态无疑给香港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吃下定心丸——境外人民币将有“用武之地”。
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
在宣布RQFII开闸的同时,“港股ETF”也终于得到国家层面的明确。分析认为,“RQFII+港股ETF”的双轮驱动,最根本的目标就在于让境外人民币和境内人民币形成流动,通过离岸市场使人民币跨越国界限制。
用港交所总裁李小加的话来说,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要先走三小步,再走两大步”。三小步包括内地逐步放行人民币外出、容许人民币在海外流通,以及开通渠道安排人民币回流内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进行至第三步。
李小加用“起锚”来表达对“两大步”的期待,而所谓“两大步”就是指“扩容及扩量”,即要发展人民币产品,让市场有空间使用人民币,继而令人民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
财经评论人士叶檀认为,境外人民币与境内证券市场有了对接通道,流通性的增加使得境外投资者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进展,是资本项下可兑换闸门松动的象征。
A股市场迎来长期利好
从当前市场来看,A股的整体估值比港股高,但随着RQFII开闸,部分低估值板块有望获得境外投资者的偏爱。
目前,共有12只同时在两地上市的A+H股的AH股价处于倒挂状态,以居首的中国平安为例,A股价格较H股便宜了31%;此外,农业银行、中国太保、海螺水泥、中国人寿、招商银行的AH倒挂率,也在14%至19%之间。如此价差对境外投资者无疑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招商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表示,香港投资者买不到的股票,比如新材料、军工、新能源等板块,也将会因投资者队伍扩大和资金流入而受益。
然而,A股近两日的疲软走势似乎对这一“利好”显得麻木。资深港股分析师蔡敏玉持认为,“200亿元的规模太小了,A股一天的成交量都有一千多亿,这个规模只占到每天交易额的五分之一不到,所以对A股的提振作用有限。“而叶檀则认为,从长期看,这是根本性利好。从理论上来说,境外人民币资金将越来越多,未来可能有数万亿元的资金回流A股市场,无论从资金支持还是制度的建设、投资理念上,对于A股市场都是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