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措施的九点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是当今国际金融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10年,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超过5000亿元,香港市场人民币存款超过3200亿元。预计2011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将接近万亿规模,3年内将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对内放开和对外开放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是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现实需要。通过鼓励对外投资、鼓励人民币走出去、把人民币大量放出去,可以起到“泄洪”的作用,既可有效控制外汇占款的增长,又能控制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总体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有七项重要目的:纠正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避免中国陷入“贫困性增长困境”;降低金融风险,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削弱美元霸权,争夺国际货币话语权;参与国际金融竞争,争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促进国内金融进一步放开,推动国内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贸易结算货币、国际金融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据此推算,人民币实现真正国际化至少还需要30年。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收益和风险并存。笔者建言,我国应该着重采取如下九项措施:
1.减少结汇。2010年,我国每季度大体结汇3000亿美元左右。应该逐步减少结汇,鼓励企业和居民个人自我持有和管理外汇。
2.增加售汇。2010年我国每季度大体售汇2000亿美元左右,2011年和今后应该充分放开售汇额度,大幅度提高季度结售汇顺差。
3.鼓励商业银行向央行购汇,支持商业银行向央行购汇以缓解外汇存款的不足。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外汇存款的缺口超过2000亿美元,大部分以借外债的形式弥补,应该鼓励我国商业银行增加外汇贷款,支持企业和个人到海外投资。
4.鼓励个人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策略应该坚持严进宽出,即一方面要尽量管住热钱,一方面要通过大幅度提高个人每年购汇的额度,鼓励个人和企业利用外汇直接到海外投资。
5.鼓励和增加合格境外投资机构(QDII)。到2010年,我国批准的QDII额度还不到1000亿美元,应当考虑大幅增加。
6.大力鼓励直接融资,加速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对外开放。2010年,资本市场股票发行额(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不过11000亿元,而银行贷款达到8万亿元,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比例太低。今后每年即使平均有500家公司上市或再融资,平均每家公司融资30亿元,也只有1.5万亿。我国直接融资的空间非常大,应考虑进一步发掘其中的潜力。与此同时,还应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加速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对外开放,这样才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坚实的市场基础。
7.加快债券市场发展。2010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额只有约1.7万亿元,而改革财税体制,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关系,消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都需要大幅度扩大债券市场规模。
8.大力发展私人银行和私人理财。2010年我国理财产品发行额只有3.2万亿元,考虑到2010年我国居民储蓄超过30万亿,理财产品的发展空间极大。
9.加快《基金法》的修改与完善,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资金。
人民币的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引发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妥善处理人民币与美元、欧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区之间的关系(包括汇率、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市场开放、外汇储备管理和国际债务风险等等),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国际货币和金融外交的主要任务。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为中心,加速建立亚洲人民币货币区尤其是大中华人民币货币区,可成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战略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