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货币交易
围绕这个题目我准备讲五点:
第一,新兴市场货币交易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家关注的话题。一方面金融危机以后上以美元为主的美元本位制遭多了挑战和质疑。另一方面,新兴市场这么多年发展非常快,有一个词“BRIC(金砖)”,以前是金砖四国,现在变成金砖五国了,今年还在三亚开了一次会。也有人说BRIC词里面没有“K”,18K也好、24K也好,这里面一个K也没有,成色不足。但不管怎么样,BRIC已经从原来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实体的组织,说明新兴市场的作用在不停的增长。
刚才邢司长讲到过,作为这里面的一个突出的国家,中国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在迅速扩大。对于什么是新兴市场还是有不同看法的,今天上午的一个演讲嘉宾讲到过,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了,还能称为新兴市场吗?韩国1996年的时候,上个世纪已经是OECD(上海经合组织)的成员了,还算新兴市场吗?这也有不同的看法,这里的货币交换就是外汇交易,就是今天的主题FX。
大家可以看到,新兴市场外汇的交易量是非常少的,在全球的比例还不够12.8%,而且其中有包括两大块,香和新加坡,两块比较重要的国际外汇交易中心。如果这把两块拿掉新兴市场的外汇交易量就更少了。但增长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总量很少,趋势很明显。
这里面的交易绝大部分是跟美元相关,无论本币交易还是和美元相关的交易,这个格局还是很明显的。我补充一个数据,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2001年中国外汇交易量在整个全球的交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小数点保留一位的话比重就是0.1%,但去年10年这一数据增长到0.9%,接近1%了。为什么新兴市场这几年外汇交易增长非常快,最根本的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我们也做了统计,近十年来,刚才说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6%,金砖国家的平均增长率超过8%,中国超过10%,发达国家只有2.6%。另外一点,近几年,商品、能源、原材料这方面的贸易非常活跃,新兴市场刚好在这方面非常有优势。汇率浮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这块新兴市场也是这几年在大步往前走,这里面本来有具体的例子,有一些国家,什么时候开始汇率浮动,资本项目开放,因为时间原因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二,新兴市场货币交易特点。总的来说新兴市场汇率的灵活性是有限的,包括中国的情况,我们汇改以后灵活程度已经放得很大,我们设定的千分之五的波动幅度(所谓中国汇率的涨跌停版)也曾经触及过。其次是市场透明度低,不像主要国家的外汇市场,大家从路透、彭博等新闻媒体就可以轻松找到新闻资料,而新兴市场要专门去找相关的材料还不是太容易。新兴市场的交易都是以实需为主,就是有真正的经济方面的原因,如贸易、投资等,拿外汇市场的交易量跟全球的贸易和投资这个活动相比计算的话,几乎97%的交易都是跟这个没有直接关系的,是派生出来的外汇交易。直接来源于贸易和投资的,只占3%。新兴市场目前基本是以实需为主,在中国零售市场的银行和客户还是以实需这样的要为主求。汇率的波动率两级分化,有些新兴市场国家波动明显高于成熟市场,有的又比较小,后面有一些原因,市场的流动性差,波动比较大,如果管制比较厉害,价差又会比较小,总而言之不是一种成熟的状态,相对来说是比较平稳的波动。直接体现为流动性的买入价和卖出价的价差,新兴市场相对于成熟市场价差也是比较大。这是新兴市场货币交易或者是外汇交易的显著特点。
总的来说新兴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银行和客户。成熟市场银行之间的交易是大部分的,一比来自于零售市场的交易,可以带动银行间市场成倍数扩张,新兴市场基本上还都是持续交易的银行和客户为主,交易方式则是双边谈的比较重要,双边的产品是期权交易。我们中国情况也差不多,今年4月1日,我们才开始有期权交易,我们银行1994年已经有期权交易了,也就是,17年以后我们才有了外汇市场的期权交易。这就是新兴市场的一些特征。
第三,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趋势。总的来说国际市场交易以美元交易媒介为主,我们计算了一下85%左右是通过美元的,这计算的是双边的,欧元、日元、英镑也占一定的比例,人民币还很小。这种状况刚开始说了,新兴市场货币交易之所以成为一个话题,是因为这次金融危机,大家也知道,人民银行的周小川行长曾经发表文章讲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问题。关于这方面有不同的流派、想法,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扩大基金组织的作用,发挥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有一种思路是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造成一个全球性的中央银行,SDI变成全球性的货币,取代美元的地位。另外一种是回归到金本位制,因为黄金产量是客观且中央银行无法操纵的,这样就变成一个硬的,外在的纪律,这个看起来观点比较疯狂,但是也不是毫无道理。可以看到前几年各国中央印象纷纷去黄金化,在卖出黄金,这几年改过来了,在买入黄金。
美国一个州的两院已经通过接受金币作为法定货币,有的时候初期看起来很疯狂的观点,如果有更多人推动也可能会变成现实。回到金本位制现在是一个很疯狂的想法,也不是没有可能性。美元有很多弊端,但是若干年内这种状况不会改变。会有很多货币发挥更多的作用,变成一个多货币的互相竞争的格局,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认为人民币有机会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多货币的竞争状况下的一支力量。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可能。这也是刚才邢司长讲的人民币跨境使用要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
第四,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分布。纯粹从贸易伙伴来看,美国已经不是最大的,欧盟是最大的,日本紧随其后,我们跟美国的贸易只是占到1/6左右,但90%以上贸易都是用美元。贸易、投资、资金回流这些都是为人民币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人民币相关的外汇交易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第五,银行间市场小币种交易安排。我来自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另外一块牌子是全国银行间统一拆借中心。在中国,我们这个机构是人民银行的事业单位,是中国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交易的场所或者平台。特别是外汇的交易,所有金融机构之间,主要是银行,人民币与外汇之间的交易,金融机构之间人民币与外汇之间的交易必须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中国的OTC市场,或者是银行间市场是一个有组织的市场,在上面交易什么产品或者是币种都是要经过批准的。
目前有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再加上去年两个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和俄罗斯的卢布,兑人民币交易现在有七个币种。原来这两个新的币种我们称为小币种,或者是新兴市场货币,跟原来的有什么区别?本来就是因为这两个小币种有特点,在制度安排上有它的一些特点。以前整个交易以美元为主,95%以上的交易是人民币和美元的交易,大家比较关心的人民币的汇率,主要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这个产生方式是由做市商报价形成的,20多家的做市商在每天上午九点钟报出人民币兑美元价格,交易中心在系统当中去掉最高价、去掉最低价,算出一个中间价作为当天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向整个社会公布。
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英镑、港币,这个价格是怎么出来的?这些价格是用我们的另外一个交易平台交易美元兑欧元、美元都日元的交易,用这个所谓的国际市场的价格,再加上人民币兑美元的价格,套算出人民币对这些硬通货的价格。美元兑卢布,美元兑林吉特有价格,我们新上来的制度不是这样的,也是做市商报价形成的。挑的所谓的做市商跟人民币兑美元的做市商不一样,哈尔滨银行也是卢布做市商。
我们对卢布和林吉特的波动浮动设定为5%,美元是千分之五,其他的是3%。这两个货币的交易量说实话不活跃,特别是林吉特启动了以后没有什么交易,刚开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马来西亚方面对货币的结算有一些规定,对于非居民离岸账户的资金划拨有限制,最终林吉特清算要在马来西亚进行,它也非常强调所谓的实需,不希望有投机性的交易,这块本来有一些障碍,现在通过双方的沟通,包括人民银行这个层次的沟通,结果是他理解到在我们市场交易的背后,都是跟着真实的贸易背景,所以这块制度上的障碍已经没有了。但是像刚才邢司长说的,实际当中还是有一些技术上的,特别是习惯上的,我做的这个东西方便不方便,我们到马来西亚去,甚至人家说,你都没有给我一个可以做的企业的英文名录,钱打过去的时候找不到对应的人,过程当中还是有一些习惯上的、技术上的因素。但是有了一个起步,随着大家认识的提高,量会逐渐上来。另外我们还会考虑到继续增加新交易的币种和交易的品种。
今天上午也有媒体的朋友问到,你们是不是还会有新的交易币种,具体的哪一个不重要,我们考虑跟贸易投资往来,跟币种本身的开放和可兑换的程度,还有双方合作的意愿,市场做起来要有流动性,是不是有足够的银行愿意在这个平台上提供流动性,等等这些因素都是有关系的。考虑这些因素,韩元、新元都有可能加入到这个新的平台上。
我自己的看法是,如果有足够多的币种加入进来,双方的认识越来越一致,我们不是所有的交易都必须通过现在这种约定俗成的美元来过渡一下,直接通过人民币双边的直接报价。我们习惯于,人民币兑欧元是多少钱,十多块钱,有的想着对美元是多少,兑欧元是多少,只有大家逐渐习惯了,直接拿人民币去对应的时候,这个市场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
最后做一个小结,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兴市场的货币如果用百分比来说增长速度非常快,因为总的基数比较小,决定量也比较小,体现了国际外汇市场的重要性逐步上升。毕竟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很多特点,也有一些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具体到中国来说,在这方面对小币种的交易已经起步,我们相信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也可以说是国际化,从央行的角度来说不希望提这个词,随着人民币在更大范围的使用,我们相信交易会越来越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