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演讲:2011年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新格局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的题目是讲一下最近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按照要求,分析一下目前的国际局势发展,分三个部分:第一,现在世界的热点,北非、中东的形势;第二,发达国家,美、欧、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的题目是讲一下最近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按照要求,分析一下目前的国际局势发展,分三个部分:第一,现在世界的热点,北非、中东的形势;第二,发达国家,美、欧、日现在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第三,新型经济体,包括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先讲北非和中东的形势发展,这个事情是世界热点问题,是最受大家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仍然成为不断继续发酵的问题,所以会消耗到最主要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欧盟的主要精力和资源。北非和中东事情的起源是有一些突然的,虽然在最近几年不断有一些国际问题的观察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是薄弱环节,可能会出事,但是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事情会突然爆发,而且爆发在一个被大家认为最不可能的地方,就是突尼斯。因为突尼斯在北非是一个被认为伊斯兰极端势力比较薄弱,经济又比较发达,生活比较安逸,所谓的中产阶级比较多的国家。谁也没想到,这个国家会突然爆发出社会动荡和一场革命。主要的起因很大程度上跟全球金融危机有关系,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那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大降,那里原来是旅游地区,金融危机导致了发达国家的旅游人数大减,使他们收入大减,经济一萧条,失业开始上升,而且大多数是青年失业,从那个地方爆发这个事情,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一个牺牲品。

   突尼斯发生危机之后,有人说这可能是一种偶然,也许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传染性。结果没过几天,埃及就出事了。在突尼斯刚刚出事的时候,舆论还在讲,埃及不会是下一个突尼斯,可是没过几天埃及就成为了下一个突尼斯。在埃及的变化有几个问题,刚才讲到全球金融危机是一个很大的背景,所以导致这些地方的经济危机,失业增加,收入下降,旅游业萧条等等,这是经济背景。但是埃及还有两个很重要的背景,一是民众的心理背景,二是埃及社会动荡的组织背景。这两个事情促使埃及的事情迅速发展,迅速变化。一是心理原因,也是最近一些年,其实也有几十年,埃及民众一直对他们的军政府或者是后来成立的政府不满意,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不满意埃及在整个阿以冲突中间采取的立场,因为这个问题,埃及从前一直有一个阿拉伯世界老大的地位,所以在埃及有各种各样大量的外国人,他们总觉得在整个阿以冲突中间阿拉伯世界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在不公平待遇中埃及政府没有能够代表阿拉伯世界出来,跟以色列进行公平对话或者公平裁决,而是站到了美国的立场上,偏袒以色列。所以埃及的民众中一直有这种不满,这种不满在前一阵子又受到了苏丹问题的发酵影响,是因为苏丹分裂之后,尤其是南苏丹的很多阿拉伯人,跑到了埃及,他们认为埃及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没有能够保护阿拉伯人的事业,又任凭西方世界宰割阿拉伯世界,因为苏丹过去是阿拉伯领导的国家,南苏丹独立的时候阿拉伯成为少数,变成了黑人政权,有一部分阿拉伯认为这是阿拉伯事业的损失,所以他们也把怨气、各种各样对外政策的怨气全部撒到了社会组织上。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组织背景,在整个埃及闹事的过程中,有一些核心的青年人,这些青年人当年在整个巴尔干地区动乱的时候,也就是在90年代后期巴尔干动乱木时曾经参与了这个事情,曾经被送到科索沃搞过培训,有一次这次闹事的核心骨干人员都是在科索沃培训的人,他们有一套社会组织方法,知道如何组织社会抗议运动,而且特别会选择目标,他们把他们抗议的目标选择非常小、非常少,一步一步推动,这样就能逼着执政的政权不断在小问题上让步,一直到最后上台。比如逼穆巴拉克下台就是这样成功的。从美国前后态度的变化来看,美国对这个事情没有准备,并不是向有一些舆论讲的,美国人又在中东策划了一场革命,其实美国人被这个事情弄得不知所措。因为最开始美国人一再表示,他们是支持穆巴拉克政府的,支持埃及的稳定,他们是反对无论称为革命还是社会动乱也好,当时美国明确表示反对。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他们觉得这个事情是不可能就此下去的,所以他们又想控制这个事态。

   实际正是在美国的干预之下,他们说服了军人,逼迫穆巴拉克下台,美国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丢车保帅的做法,他们想在埃及维持一个没有穆巴拉克的政权,想维持原来的政权结构,把穆巴拉克弄下台,结束这场运动,未来趋势如何,其实并不是美国现在能控制的。埃及和突尼斯出事之后,利比亚夹在这中间,卡扎非很快感觉到利比亚要出事,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利比亚开始出现反对派局势的时候,尤其是不足结构是主要石油产区在东部,而它的统治集团,像卡扎菲周围的布局都来自西部,所以利比亚东部长期抱怨利比亚西部剥夺了东部的发展机遇,而把大量的资源都转移到西北去了,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东部就开始闹事。这个时候卡扎非动用军队,准备镇压东部的闹事,而这个时候,法国又开始出现一些变化,法国开始干预。当时有一些舆论认为,是因为法国政府当时处在两面为难的地位,因为突尼斯出事的时候,法国舆论就马上指出,法国政治家都是一些笨蛋,由于法国的前外交部长刚刚接受了突尼斯总统阿里的邀请,花了突尼斯政府的钱去度了一回假,本来想搞好关系,舆论就说这些政治家无能,看不出要闹事,还跟被推翻的腐败人士勾搭,还花他们的钱。结果批评声还没断,马上埃及又出事了,埃及出事又证明,法国前总理刚刚接受穆巴拉克的邀请,又去度假,舆论又炒作了一番,把法国现任的政治家骂了一番,说你们这些政治家真无能,每出事都发现你们和以前被推翻的政治人物勾勾搭搭。等利比亚出事以后,法国领导人说,这回要弥补一下,要树立我们的形象,而且他当时判断了一下,说卡扎非是一个基本在国际舞台不太受人喜欢的人物,因为卡扎非在阿拉伯世界是比较孤立的,最近十几年来卡扎非在阿拉伯一直没什么朋友,因为他的行为很古怪,所以其他阿拉伯领导人不喜欢他。因此最近几年以来,卡扎非甚至有脱离阿拉伯世界,而逐渐走入非洲的趋势。有一些年,卡扎非一直跟非盟的关系比跟阿盟的关系亲近得多,利比亚政府有石油资源,有很多钱,所以利比亚出钱帮助非洲的一些国家。在非洲,他根基还不太稳,所以当时法国就判断,他在阿拉伯世界比较孤立,在非洲也不是那么得人心,另外他知道,法国人甚至判断卡扎非在中国不太受欢迎,因为他们知道卡扎非的儿子把陈水扁请到过利比亚,而且上一次开中非首脑会议时,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领导人都出席了这次峰会,唯独卡扎非派了一个所谓的外交部副部长参加这次峰会,所以他认为中国人对他也不太感冒。

    判断了各种形势后,这回他拉着英国,说要干预一下这个形势。当时英国有空难,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英国人很容易和法国人站在一起说我们这次共同干预一下,英法决定干预之后,美国人实际是被拖进去了。所以最开始美国人表示了一下,开始空袭时美国人飞机还是参与了,但是美国就表示,这个地方不是他的利益和兴趣所在,所以美国就退出,把指挥权交给北约,实际美国人现在对这个事情不太感兴趣。其实西方现在打了利比亚之后,犯了两大战略上的错误,一是本来卡扎非在前些年是一个以放弃核武器来换取西方国家对他的承认,以及对他援助的办法,所以他是在美国攻打了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之后,应该把所有核设施交出来,把核秘密交出来,不发展核武器,因此换得了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他的承认和援助。这本来是西方人想树立的一个成功的典型,想拿利比亚来解决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曾经是美国人努力的方向。结果由于打了利比亚以后,到现在为止,看发展趋势,朝鲜舆论不断在说,利比亚之所以受到西方国家的攻击,就是他放弃了自己的核武器。言外之意,就是朝鲜不会放弃自己的核武器。在这个问题上,西方想让朝鲜再放弃核武器,将来基本是没有什么可能性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战略错误,另外伊朗是不是将来要继续把计划实行下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除此之外,北约因为在利比亚的军事干预,缺少实际地面行动,所以尽管受到利比亚的轰炸,对战事没有什么推动,这从反面证明了西方的所谓军事一团,北约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这恰恰又暴露了他的弱点,所以从战略上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北非的事情从利比亚局势看来,不会马上完,从另外一个方面,从中东来看,事情比这个更复杂,而且拖得时间更长。美国在利比亚已经明显表现出这个地方不是他的利益所在,不是他关注的地方,他更加关注的地方一个是埃及革命之后是否能稳定下来,实际上最近的事情,事态证明埃及远远没有稳定下来,他们想象的是,通过选举,通过重新组成政府,让事情平息下来,实际是非常难的。最近爆发的穆斯林和基督徒族群的冲击,说明未来的可能是愈演愈烈。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都会在这个基础上爆发出来,而且因为组织街头革命的青年人,他们觉得自己能成功,成功地把执政几十年的穆巴拉克赶下台之后他们会有成功感、兴奋感,所以等到他们会发现这个政权没有什么改变,只是一个没有穆巴拉克的穆巴拉克之后,他们还会重新上街,重新做这种事情。

   所以埃及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新的社会动荡,所以美国人期望是不太可能成功的。埃及本身是个不稳定的因素,对于整个中东形势、阿以冲突就不会是一个好的兆头。另外美国最关心的是海湾阿拉伯国家是否稳定,因为海湾地区是世界的油库,最主要的石油产地,如果这些地方不稳定,出事的话,将来事情就很麻烦。而恰恰是在海湾,现在这个事情非常混乱,沙特阿拉伯就面临很多不稳定的情况,一个是沙特阿拉伯人现在国王的身体非常不好,面临如何接班的问题,而有可能接班的人,是他的诸多王子,有可能接班的人就有几十个,在这样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社会的不稳定。因为沙特阿拉伯中间的人又分成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什叶派在沙特阿拉伯受到镇压,一直不满意,因为家族是逊尼派,但是什叶派由于宗教信仰和各种各样的亲缘关系,和伊朗有很大关系,所以伊朗支持这些地方的什叶派闹事。前一阵在巴林的动乱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个道理,巴林紧接着阿拉伯,执政的是逊尼派,逊尼派在巴林国内是少数,因为人数没有什叶派多,所以一开始出现动乱时,什叶派大部分人上街游行。这种情况下,为了支持逊尼派的政府,沙特阿拉伯国家,这些逊尼派执政的人都派了军队参与这个事情,这样就引起部族之间更大的反抗和斗争。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海湾地区的事情也远远没有完,还在不断发酵,什么时候再爆发事情随时有可能。因为这些事情是美国最关心的,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就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美国的核心利益就在于保证,使波斯湾的石油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到国际市场上去。从这点来说,如何防治这个地方动乱不要颠覆整个世界油库的生产,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美国在那儿加强了军事管理,如果阿富汗战争结束,能给美国减少一些压力,但是整体的形势来说,在中东和北非的关心是不会马上放弃的。

   第二部分,讲讲现在日本、欧洲、美国发达经济体的发展趋势。

   日本主要是这次地震以后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虽然这次地震触及的地区不是主要工业地区,最主要的应该是捕鱼业和农业,但是他也仍然有一些零部件加工厂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地震之后,由于零部件的生产商突然停工了,确实给世界整个的产品造成了一定的紧张。但是最近已经开始有许多地方转移生产,或者转包生产商,所以这些事情并不是特别严重。实际地震引起的另外一个次生性的事件会变成世界的主要事件,就是核事故。因为地震引起的核事故的影响,可能对世界的影响会非常大。因为核电造成核电损失,核电损失需要短期马上进行弥补,否则就不够用了。核电损失会造成其他的能源,尤其是传统能源的紧张,而传统能源最紧张的就是天然气,因为天然气电站建立比较容易、比较快,而天然气也是比较清洁的能源,现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相对于其他的东西都是最少的。所以天然气是代替核能的一个最容易的选择,而正因为市场有这种预期,现在天然气价格迅速上涨,而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引起了一系列地缘政治的反映。比如说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欧洲主要的天然气都是俄罗斯供应的,而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俄罗斯向欧洲人提出来,应该涨涨天然气价格了,于是马上引起欧洲人和俄罗斯人的摩擦,我们知道这次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反映最快的是石油,因为石油价格迅速大涨,在传统的过程中,在大宗商品期货中间,如果石油价格上涨的话,天然气价格应该是下跌的,天然气和石油价格原来有一定的反向操作道理,可是这一次由于地震引起的核灾难问题,使得石油和天然气同时上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就不愿意。欧洲国家认为不应该天然气涨这么多价钱,所以现在马上在谈判中,俄罗斯和欧洲国家陷入一定的紧张,因为中国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另外是核技术,因为次生地震引起的影响,使整个核技术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国要重新审核我们的核发展计划,尤其是保证未来核电站的安全,要重新考虑这些事情,这是中国的表现。实际上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个事情更严重,比如在德国,马上就停止了所有的核电站的考虑。美国本来是有很多新的核电站准备上马的考虑,现在所有都停了,而且议会中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如果整个核技术在发达国家停滞,会产生几个问题:传统化石燃料的价格在未来会出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所谓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价格会上涨,而新能源相关的技术也可能在这种背景下有新的发展,但是这些东西还都是不太清楚的。

   日本经济受到的损失实际比我们想象的要大一点,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日本的重建将会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经常说日本企业很有钱,日本实力很强,居民没有很大的损失,还有很大的购买力。但是一个国家遇到这么大的自然灾害,重建考验的是国家财政,而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没有国家财政能力,我们知道日本的债务已经是占GDP的230%,现在还在迅速扩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债务资信,国家的资信在迅速下降。所以最近美国的评级公司对日本的债务评级都下调了,这样就使得日本人未来在继续筹资、重建来说会非常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给中国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是由于中日之间的历史情节,使得我们还很难办这个事。要说服中国的舆论去帮助日本,实际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是有利的,也是帮助中国,如果中国公共舆论的弯子转不过来的话,我们很难在这个方面有大的突破。

   再说一下欧洲,欧洲的问题是欧洲主权债务仍然在发酵,经过了爱尔兰危机、希腊危机之后,欧洲建立了一个救助机制,有一个七千亿美元的救助机制,在这个基础的某种程度上统一了一定的财政,因为他们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统一的退休金制度和退休年龄等等,想把这个东西收到欧盟层面上,变成联邦制的东西,以此来换取欧洲层面的救助基金,在成员国遇到债务危机时使用。但是最近我们看到,美国的评级机构又连续给希腊的债务降级,而希腊同时又面临着新的债务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欧盟还远远没有走到联邦制的框架里,所以欧元区成员国对此并不那么感兴趣,所以不断有舆论、谣言出来,说希腊是准备考虑退出欧元区的,因为希腊已经没有手段了。所有这些舆论,归根到底都是来自于德国这样的国家,是因为在欧元区里这些比较富的国家,有能力的国家不愿意继续拨款去救希腊,所以他们放出各种各样的流言,说希腊是坚持不住的,最后一定要退出。

   这就说明,舆论这个事情并不能证实未来希腊一定会做这个事情,但证实在欧洲内部,随着危机的发展,他们的政治、社会凝聚力在下降,由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互相不信任的增长,所以给欧元区和欧盟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很大的阴影,这样会使他们的资本成本越来越重,而欧洲国家本来经济增长就比较弱,加上资本成本会越来越重,所以未来一些年他们的发展前景不是特别好。

   美国也不是特别好,美国的债务现在非常严重,但是美国经济好像还有一定的活力,最主要的是,美国的政治斗争陷入了一场意识形态上的绝对化,两党的斗争,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斗争变得非常极端、激进,因此政府很难出台有效的政策来对付现在的危机,因为民主党考虑任何东西都会遇到共和党议员的反映,而共和党又是议会的多数,所以使得美国政府很难出台有效的政策,而在美国的州政府,问题更多了,因为州政府的债务现在也很严重,所以有一些州的州长们出于一种极端的看法,把他们的公共服务、部门全部私有化,卖出这些东西来缓解债务。但是这一下就引起了好几个州的长期抗议和动乱,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公务员全部被惹翻了,原来公有的事业单位全部瘫痪了。所以这样的事情使得现在美国无论在政策界还是在理论界,都在激烈的辩论,出路在哪儿?用什么办法走出现在的矛盾。一方面,需要减轻债务,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就业,怎么协调这种矛盾,如果要削减债务,有一些极端的人讲把债务全部减掉的话,失业就会更加严重,这样经济就会更加萧条,永远走不出来。如果要保障就业,不去考虑债务的话,而现在的债务继续恶化的话,将来也无法承受债务的负担,是两者中间非常难的选择。

   因为这样的辩论,使得我们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美国的金融危机是怎么引起的,是由于金融系统里面有大量的有毒资产,到现在为止,金融危机已经算止住了,但是美国却根本没有处理他的有毒资产,到现在为止,做的方法就是把所谓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在一起,用老百姓的储蓄填过去金融投机者造成的黑洞。另外一方面,印钞票,用量化宽松的方法来注水,往金融系统重新注水,把有毒资产稀释,把金融资产掺更多水分的方法是不是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金融创新,这是没有经验的,已有的经验证明,当发生金融危机时,一定要把坏资产剥离出来,才能让金融系统重新健康运转,而现在为止这些事情都没有做,所以未来是不是美国经济真正走出衰退和危机,这是非常大的问号。

   最后一个问题,新型经济体,包括中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新型经济体和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的企业要保自己,虽然在新形经济体里面的投资都是非常赚钱的,但是他们需要把资本撤回来,大量撤资,因此经济危机爆发之后马上向巴西、韩国这样的国家,都遇到了大量资本外逃的压力,所以他们的汇率,07、08年时所有新型经济体的汇率都大大贬值,就是因为他们资本外撤非常大。资本外逃使得他们汇率维持不住,所以这些国家的汇率都大大下浮了。去年美国在和中国谈判时,美国人还在抱怨,中国是操纵了人民币的汇率,想去争得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际这是一个站不住的论点。因为实际上人民币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没有贬值,而中国的竞争对手是新型经济体,而这些新型经济体在危机之后,都是汇率贬值了,都比人民币更便宜了,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更多出口,所以证明实际人民币的汇率跟出口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美国人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反,因为现在美国情况稳住了,往里面注了很多水,所以美国金融机构是有充分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大量向新型经济体投资,所以从去年开始,新型经济体又面临一个相反的局势,就是流动性过剩,大量热钱流进来,推高了他们的汇率,推高了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所以这些国家才叫起来,汇率是个问题,去年一个很大的争论主题就是汇率仗,大家都在货币上打仗,有一些新型经济体不妥当地指责中国汇率,说中国的汇率低估了,他们忘记了自己的汇率调整那么大,一会儿贬值一会儿升值不是由于中国造成的,而是大量国际资本运作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重新调整这些问题。

   实际中国跟新型经济体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一是因为我们还有资本管制,还有充足的资金,所以基本上在资本外逃的时候没有涉及到中国。但是在资本重新向新型经济体回流的过程中,中国也遭受了巨大的压力,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证明,实际进入中国的热钱非常多,各种各样的渠道进来的,非常多,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贸易还有逆差的情况下,我们的外汇储备仍然逆势上扬,仍然增长很大,所以有很多的热钱在进来,这样给中国造成一个很大的压力,当然是几方面的:一是资产泡沫的压力。一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一个是最严重的,产能过剩不断积累的压力,这可能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导致了最近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的教授鲁比尼,他在中国跑了两趟,他说中国有可能会遭受硬着陆,他的观察是过剩的产能积累太快、太大,这是中国要纠正的一个最大问题,这确实也是我们“十二五”计划中一个非常重的重点。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乐观的东西可以看,整个金融危机的背景,最后支撑的问题是债务危机问题,无论是日本、欧洲、美国,最后使得这场金融危机看不到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看不到他们如何能从巨大的债务中解脱出来,所以这场金融危机的最实际内容还是债务危机。从债务角度讲,中国肯定是目前为止债务形势最好的,是因为我们的金融资产特别多,但债务特别少,因此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机遇,如何在这场债务中重新摆正中国的地位,如何利用这场债务危机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重新调整投资市场,保证投资利益的拓展,这是一个考验领导人智慧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