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分析》进军海外风险与困难并存,主攻国内方为上策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中国银行业扩大海外市场的努力正遭人诟病,因股东付出了高昂代价,却只换回有限的收益.  一些分析师开始质疑,中国几家大银行以并购、合资手段拓展海外业务的努力,是否既无必要又带有很高风险.  在获利丰厚和存
  中国银行业扩大海外市场的努力正遭人诟病,因股东付出了高昂代价,却只换回有限的收益.

  一些分析师开始质疑,中国几家大银行以并购、合资手段拓展海外业务的努力,是否既无必要又带有很高风险.

  在获利丰厚和存款上升的鼓舞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巨型国有银行正在海外攻城掠池,收购外国同业并开设海外分支.

  资产排名中国第一的工商银行本周宣布,其孟买分行已获得经营牌照.这是中国大陆主要银行首次进军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

  但部分分析师认为,此举既分散精力又成本高昂.若是将这些资源用来推动欣欣向荣的国内业务,或许更加适得其所.

  "这是资本运用不当,"瑞穗证券的James Antos说道,"过去五年他们花了95亿美元收购同业,但市占率没有因此提高,获利也只增加3.5%,成本实在是很高."

  巴克莱资本的数据显示,工行国内业务的股东权益报酬率(ROE)约为22%,海外业务仅有14%左右.

  摩根大通执行董事Charles-Everard de T"Serclaes指出,中国银行业"有着非常了不起的(国内)市场,这个市场规模庞大,尚待开发,有待渗透.未来10到20年,他们无需采取重大步骤就可以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

  中资银行拓展海外市场,一方面是跟上中国客户着眼外国的需求,同时也希望参与跨境并购交易及提供人民币金融工具.

  **交易与风险**

  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一马当先,迈出一系列进军海外的重大步骤,例如1月以1.4亿美元收购东亚银行美国业务大部分权益.

  工行最大一笔并购在2008年,当时斥资56亿美元购入非洲头号银行南非标准银行20%股份.通过这次结盟,标准银行从去年10月开始在整个非洲大陆向客户提供人民币账户服务.

  工行表示,将在欧洲增设五家分行,并已申请在秘鲁开设分支机构,据报巴西也在申请目标之列.

  中国银行海外分行数量已达711家,并且还在不断增设新网点,例如本月稍早开设的柬埔寨分行,以及上周在阿联酋(阿拉伯联合大公国)一家当地银行内部设立的办事处,这是工行在未设分行的国家建立的第四个办事处,其他三处位于阿曼、迦纳与秘鲁.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第二大银行建设银行曾考虑参股马来西亚银行EON Capital,不过後来EON接受当地同业丰隆银行的17亿美元收购要约.

  但是,对于经验相对不足的中国银行业者而言,海外扩张风险,尤其是向欧美等成熟市场扩张的风险还是很高.中资银行绝大多数营收依然来自国内市场.

  "在伦敦和纽约设立分支有助于提高声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Michael Pettis谈道.

  但他也提到,与经验丰富且基础雄厚的欧美银行相较,"中资银行在一段时间内很难与之匹敌,除非是打价格战以极低的利率提供贷款."

  外国公众一直怀疑中国银行业进军海外含有国家政策意图,因此其一举一动也备受瞩目.

  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该行2007年以9,600万美元购下旧金山UCBH银行10%股份,但当民生银行试图将持股比例增至逾50%时,即遭到当地监管机构否决.有报导称当局对中资银行持股比例如此之高感到担心.

  巴克莱资本分析师May Yan指出,"尤其是对银行来说,当它们试图在美国展开收购时,会遇到很多政治阻力和各种监管.它们无法完成收购.这也是它们最近更加积极在新兴市场收购的原因."

  **侧重于发展中国家**

  实际上,分析师认为,以发展国内业务为主,有选择性的拓展新兴市场为辅,是中资银行更好的选择.

  新兴市场的竞争强度低于发达经济体,再加上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贸易和援助关系,都有利于中资银行.

  曾任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分析师的华而诚表示,在美国和欧洲,"金融发达程度远高于中国,争取客户是中资银行面临的挑战.进军这些市场的动力不是太大."

  尽管工行也在发达市场拓展业务,但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新兴市场.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上月接受路透专访时表示,未来几年将主要关注新兴市场,并且主要考虑其经济潜力、增长率及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程度.

  尽管成本很高且短期回报有限,中资银行预计仍将把海外扩张作为长期策略.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国家风险分析师赵昌会称,"成本是很高,但是能给自己的忠实客户提供服务,总好过因为拿不出人们期待或要求提供的服务而吓跑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