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8月2日,央行发布报告透露未来货币政策操作倾向:将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
8月2日,央行发布报告透露未来货币政策操作倾向:将继续优化流动性管理,综合考虑外汇流入、市场资金需求变动、短期特殊因素等情况,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央行当日发布的今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重申,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效解决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
这份报告显示,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思路是,与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相配合,进一步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预调和微调作用,根据不同时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余缺变化情况,合理把握流动性调节方向,科学设计91天期以内正回购和14天期以内短期逆回购操作的期限品种、操作时机和频率,不断增强流动性管理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央行提出,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前瞻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对于汇率政策,央行称,将继续改进央行外汇操作方式,降低干预频率,增加灵活性,使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对于物价形势,央行在报告中称,受到基数降低等影响,8月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有可能出现一定回升,“目前看回升力度不会太大”。
央行并提到,“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扩张性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
央行认为,同比CPI会受到基数因素的影响,2011年前七个月物价涨幅上升较快,受此影响,2012年前几个月物价同比指数会显得下降较快,但从环比看,5月、6月环比CPI变化仍未超出历史同期平均水平。“需要更多地使用季节调整后的环比指数,以更为准确、客观地衡量物价水平变化。”
央行认为,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预期范围之内,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物价涨幅继续回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对于金融风险防范,央行提出,要继续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和房地产金融的风险监测与管理。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防范实体经济部分地区、行业、企业风险,及正规金融体系外的各类融资活动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既要防止金融风险蔓延,也要防止出现道德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