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来源于哪里?

发布:2012-10-16 10:36 来源: 中国网
《金融研究》第九期刊登了央行行长周小川署名长篇文章――《金融危机中关于救助问题的争论》,称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较强、利润较高并非垄断造成的。周行长此话回答了近期有关我国银行业高利润问题的讨论,那就是中国

《金融研究》第九期刊登了央行行长周小川署名长篇文章――《金融危机中关于救助问题的争论》,称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较强、利润较高并非垄断造成的。周行长此话回答了近期有关我国银行业高利润问题的讨论,那就是中国银行业确实存在高利润问题,但是他并没有回答高利润的来源或原因。进一步探究我国银行业高利润的来源十分有必要,这对于未来中国银行业改革有积极引导意义。

解构银行高利润

探究高利润来源问题,首先需要探究银行高利润的构成,然后才能找到形成我国银行业高利润的制度、行业等深层次因素。通常,银行净利润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生息资产规模、净息差、非息收入、成本、拨备等。通过对上市银行2007年至2011年的净利润增速进行分解发现,信贷资产规模成为驱动银行利润高增速的关键动力。2007年至2011年,规模因素贡献了接近20%的增速,其次为净息差(除2009年),非息收入贡献了6%-10%左右的增速,除2009年外成本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发现可能有点出乎意料,因为很多人都认为银行高利润主要是来源于银行较高的息差。而拨备和其他因素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同时还可以看到,规模与净息差的作用存在较大互补性,这也反映出了不同年份银行信贷经营策略的变化,或者以量补价,或者以价补量。

探究银行高利润的根本来源

首先,规模因素来自何处?主要来自旺盛的社会资金需求和银行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近10年我国GDP保持了10%的年均增速。即使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2009年GDP仍实现了9.2%的较快增长,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良好的外部经济政策环境支撑下,我国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各种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不断增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各种消费金融需求增高,社会资金需求较为旺盛。

另一方面,与市场竞争有关。我国一直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银行体系在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根据央行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数据,近年银行信贷占比稳定在50%-60%。这种主导作用极大地服务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投资项目建设。但是,这种主导地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中,企业融资途径少,对于银行信贷更为依赖,易导致银行在此过程中实施其他收费,提高企业融资成本。2011年,银行信贷规模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但银行通过加大信贷利率上浮幅度、搭售其他金融产品等措施,继续实现了较快的净利润增速。

其次,净息差因素来自何处?主要来自利率价格保护方面。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已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是存贷款定价仍受到利率价格管制,银行可对存款利率向下浮动,对贷款利率进行上浮,这给予了银行业较大的存贷差。因此,银行可以在保证资金成本稳定的基础上,通过扩大信贷规模、信贷定价上浮程度来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

最后,成本因素、非利息收入来自何处?主要来自银行业改革以及银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2003年,我国开始对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剥离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实施注资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措施,并逐步实现国有银行的上市。随着2010年农行上市,我国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商业银行的改革极大地改善了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使得国有银行从“技术性破产”转变为国际化大银行。可以看到,2003年至2006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实现了100%以上的增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有银行改革初期大量不良信贷资产剥离的政策措施,而2007年至今银行业的高利润增长则更多体现在银行经营水平提升方面。

从我国银行业的高利润来看,社会资金需求旺盛、银行改革、银行经营水平提高、行业保护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其中社会资金需求旺盛、银行经营水平都是合理的积极因素,而行业保护以及银行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独占地位则是不合理因素。综合来看,固然银行竞争力提升促进了高利润的实现,但是银行业保护、银行对于规模的依赖、银行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等是现阶段银行业高利润更为重要的驱动因素,银行业高利润的获得更多依靠制度、政策红利,而非自身竞争力或者创新金融服务,这也成为社会批评银行业高利润、呼吁改革的重要原因。银行业高利润是特定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现象,这一趋势或许不可持续,诸如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实现都在很大程度上冲击银行固有的利润增长驱动因素,因而在明晰银行高利润问题的本质下,应该更多着眼于如何进一步通过改革措施实现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我国银行业改革方向

(一)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银行业高利润问题主要还是源于我国金融体系一些固有的问题和缺陷,这其中就包括社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在社会融资体系中的独占地位等,尤其是很多中小企业,目前仍面临严重的融资难问题。因而,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降低社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依赖,这既有利于促进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打破银行在资金供给上的垄断地位,又有利于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更主要的是,如果银行业继续保持在社会融资体系的独占地位,那么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可能会因银行较大的定价主导权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降低行业准入限制

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推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一方面,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实现存贷款定价市场化,使利率真正反映资金供求状况,这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以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高利贷等问题;另一方面,降低银行准入门槛,大力引进民间资本,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大中小银行机构数量的金字塔式分布以及市场份额的平衡。

(三)强化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

银行业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如果银行脱离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和发展,必然是本末倒置、不可持续。银行业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各项要求,真正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银行业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需求,通过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为企业增加收入,实现银企共赢。从根本上讲,银行净利润增速要与实体经济增速、社会平均利润率趋势保持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