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企业抓住了海外并购机遇

发布:2012-10-15 10:0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石化集团近日透露,中石化印尼巴淡原油及油品仓储项目已于今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据悉,该项目有望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商业石油储备库,同时也是中石化首次在海外自建石油仓储基地。据了解,中石化70%以上原油依赖进口

中石化集团近日透露,中石化印尼巴淡原油及油品仓储项目已于今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据悉,该项目有望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商业石油储备库,同时也是中石化首次在海外自建石油仓储基地。

据了解,中石化70%以上原油依赖进口,印尼是其主要原油进口国之一。中石化的原油来源主要为中东、西非和印尼,今年上半年,中石化的原油加工量达8亿桶,其中6.37亿桶原油来自外购。据不完全统计,采购自印尼的原油超过1亿桶。将炼厂建在印尼当地,中石化可省去大量运费。另外,该项目紧邻全球成品油贸易中心之一的新加坡,市场可辐射东南亚、东北亚及中东地区。

中石化的这一举措将是中国能源企业海外建储的一个开始。国内石油业在海外建立石油仓储基地,可以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降低成本。此外,海外石油仓储基地主要发挥中转作用,不仅有利于原油进口,将来也有可能将国内过剩的成品油运到国外去销售,从而有利于国内石油企业完善国际贸易链布局。

实际上不仅中石化,今年以来,不少国内能源企业通过并购等多种形式在海外频频出手。近期,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的15个海外投资项目中,能源投资占主要部分。

种种迹象显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背景下,中国能源企业逆势加快海外扩张步伐。今年1月,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以22亿美元购得美国5个页岩油气33%的资产权益;2月,中石油收购壳牌位于加拿大一个页岩气项目20%的股权;2月2日,国家电网以3.87亿欧元购得葡萄牙唯一的国家级能源传输公司―国家能源公司(RENE)25%股权;2月17日,中国五矿约13.3亿加元收购Anvil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2月21日,中海油以14 .6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图洛石油公司在乌干达三个勘探区各1/3的权益的收购;6月5日,中国民营清洁能源企业汉能控股集团宣布收购目前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德国Q-Cells薄膜的一个子公司。7月23日,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同日,中石化亦对外宣布,以1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公司英国子公司49%权益;7月25日,中国石油收购法国苏伊士环能集团卡塔尔海上第4区块40%石油勘探开发权益。近日,中海油获得尼克森股东和加拿大法院的收购批准,为收购进行的外部融资也已经开启。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底,中国并购活动占亚洲地区并购活动总额的28.7%,交易金额占全球总量的6.9%,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的5.4%增长了1.5个百分点。其中,石油与天然气相关并购案交易金额大幅增加,石油天然气相关并购案交易金额由去年同期的99亿美元跃升至260亿美元,前三季度中国企业能源行业对外并购增长122%。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司长孔令龙日前表示,资源、能源仍然是未来中国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今后一段时间内投资战略的重点还是应该坚持加快境外能源资源扩大的步伐。从方式来看,是新建、参股、并购等各种方式结合。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这块,要有重点有步骤,搞一些比较重大的项目。

目前,石油占中国能源需求的20%,而煤炭占全部能源消费的70%左右。但是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煤炭足够满足当前的能源需求,而中国的石油自给自足在1993年就已结束,今天中国超过5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到60%-70%。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因此,中国在境外寻找石油以保证供应已经成为能源安全政策的主导议题。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中国政府制定了“走出去”战略以期解决石油短缺问题。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先后在苏丹、委内瑞拉、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厄瓜多尔、印尼、伊朗和缅甸投资,近年来进一步拓展到非洲(阿尔及利亚和加蓬)、中东(埃及和伊朗)、以及美洲(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中国石油企业的业务已经在30多个国家运营,并至少在20个国家参与控股。

然而,这仍然不能满足能源安全的需要。中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而固定资产投资对能源消耗巨大。一旦能源供应出现问题,能源价格的飞涨会同时带来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由能源安全进而影响到经济安全。

依据中国国情,从长远来看,将来中国在能源上是必然短缺,因此从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上考虑,能源及矿产行业的海外并购是必要的。而当前,全球经济持续疲弱、欧债危机阴云未散,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绝好的机遇。有实力企业应该继续寻求突破,在海外市场寻找控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