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启汇改一周年人民币升值5%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通过再次汇改,人民币汇率也初步形成了从固定汇率向弹性汇率制度的平稳过渡,并且没有对实体经济造成大的冲击。如何来评价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这一年来的得与失?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汇率调整对于宏
通过再次汇改,人民币汇率也初步形成了从固定汇率向弹性汇率制度的平稳过渡,并且没有对实体经济造成大的冲击。如何来评价央行重启汇率改革这一年来的得与失?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怎样的走势?汇率调整对于宏观经济和百姓生活又会带来哪些影响?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对此作出评论。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过去一年中人民币汇率改革?中国目前汇率压力大吗?
丁志杰:去年央行进行了汇改的重启,我想它的积极作用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近年来随着美元出现大幅度贬值,人民币恢复对美元的弹性,实现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升值幅度大概是5.4左右。第二,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人民币参考一揽子货币,在过去的一年里,国际外汇市场动荡不定,现在来看“一揽子”起到有效的稳定作用。
主持人:市场人士预测,央行可能会在6月19日,人民币重新启动汇率改革一周年这天,公布扩大人民币波幅的决定,您觉得这种猜测有可能吗?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是否有必要?
丁志杰: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汇改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人民币的双向波动的格局没有形成,目前尽管波动在加大,但是趋势还是有升值的趋势。
第二,没有汇率很好的反映经济基本面,我想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还会不断推进,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波幅有可能,而且19日是周日,无论这一时点还是将来,如果汇率改革、新措施出台属预料之中。
主持人:也有人说汇改会缓解中国目前较严重的通胀预期,您觉得有用吗?
丁志杰:汇率变动并不是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工具,但是汇率的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胀。前段时间大家讨论中国输入性通胀问题,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大国内通胀压力。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人民币总体汇率贬值加剧输入型通胀,我觉得央行货币政策,利率、汇率政策需要有所协调。
主持人:新兴市场国家在选择汇率政策时,往往都倾向于保持更加稳定的汇率水平,有一种害怕浮动的心态。您觉得现在中国有没有必要害怕这种汇率浮动?
丁志杰:害怕浮动是普遍现象,也是合理的。发展中国家汇率变动的影响要比发达国家货币汇率变动影响大,所以对发展中国家谨慎是必要的,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反对一种倾向,就是过度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