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准PK加息业内呼吁再加息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5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通胀继续创新高,央行继续出台紧缩政策是在市场预期之中的。但是市场普遍预期加息的可能性大于准备金比率上调,因为季末资金面已经十分紧张,继续上调准备金比率无异于雪上加霜。 现状:7
5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通胀继续创新高,央行继续出台紧缩政策是在市场预期之中的。但是市场普遍预期加息的可能性大于准备金比率上调,因为季末资金面已经十分紧张,继续上调准备金比率无异于雪上加霜。
现状:7天回购利率冲上6%
14日下午,央行通过其官网宣布,从今年6月20日(下周一)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本次提高存准将冻结银行体系内约3700亿人民币流动性,缴款日为20日,又是传统的资金需求较高的时期。
6月15日开盘后,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再度飙升。截至15日上午9:50,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上升了200多个点,冲上了6%,最高甚至达到了6.6%。
15日上午,不仅仅是跨过提交存款准备金的20日的7天回购利率大幅上扬,跨过季末的21天回购利率和隔夜拆借利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21天回购利率最高达7.1%,14天回购利率最高达8%,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达4.5%。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事业部研究主管石磊发表研究报告表示:“本次提高存准超出市场预期,对货币市场有显著的直接冲击,甚至有可能重演1月份资金市场利率超过贷款利率的可能。”
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对此次调控工具的选择存在不同意见,表示“非常出乎意料”,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认为,应该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用,打“组合拳”,或者至少首先改变负利率的状况是当务之急。
质疑:为什么不加息?
尽管如此,央行依然选择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前一天,花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研究主管沈明高表示:我们要判断央行到底是喜欢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化解流动性,还是发行央票的方式来化解流动性,现在看来显然央行是愿意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它比较快、成本比较低。如果这样的话,未来还会有加两次、三次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徐小庆对此做法的解读是:央行希望将市场资金利率保持在高位,这样至少市场利率能够更接近CPI。
石磊表示:“央行提高存准而降低公开市场回笼的原因很可能是降低调控的利息费用。”
法国兴业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表示:“继续通过量化紧缩压制银行,效果未必会更好。”
争议:应在几天内再加息
由于最终央行再度选择了数量型调控,业内对是否再加息有了明显的分歧。
招商证券首席金融分析师罗毅公开表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预示紧缩的货币政策进入尾声,本月将不会再加息。他还称,这意味着紧缩的货币政策即将进入尾声。罗毅认为,银行流动性还是很好的,不值得担心。
但是,大多数机构仍然对加息报有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表示,“要防止负利率对物价的二次打击。”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仍然表示,央行可能会择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如果利率改革得以推动,首先存款利率有望升高,并且存贷款息差也会受到挤压。
《中国日报》周三在一篇社论中称,为避免通货膨胀迅速上升,中国应在未来几周甚至几天内加息。这篇题为“需进一步紧缩政策”的社论称,中国央行已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历史新高,但这之后肯定还会有一系列回收过剩流动性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