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业务现最大规模单日净偿还 银行股遭资金抽离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曾被市场认为“风险最低且进可攻、退可守”的银行股似乎正在失去吸引力。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分析沪深两市交易所延时数据发现,6月17日,融资业务遭遇了其运行以来最大的净偿还——期间买入额8.59亿元,期
曾被市场认为“风险最低且进可攻、退可守”的银行股似乎正在失去吸引力。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分析沪深两市交易所延时数据发现,6月17日,融资业务遭遇了其运行以来最大的净偿还——期间买入额8.59亿元,期间偿还额15.81亿元,期间净偿还7.22亿元。而这历史最高净偿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银行股当日集体遭遇资金抽离。

银行股集体遭遇“不看好”

股份制银行成重灾区

本报在6月14日《史上最白菜价银行股 该买还是该卖?》的报道中,曾提及银行股被卖出的N个指征,其中就包括部分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开始出现了融资偿还额高过买入额的现象。

然而,6月17日,在融资业务平台,银行股集体被抛弃——9家银行(共计13家银行属于融资融券标的)遭遇了融资偿还额远远高于买入额(也就是高额净偿还),并导致融资业务遭遇了其运行以来最大的单日净偿还。6月17日,期间买入额8.59亿元,期间偿还额15.81亿元,期间净偿还7.22亿元。其中,期间偿还额为史上第6高,但由于其余的高偿还都是在高买入的背景下完成,因此6月17日的净偿还为历史最高。

具体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当日融资买入额990万元,当日融资偿还额39678万元;招商银行当日融资买入额1161万元,融资偿还额13333万元;浦发银行当融资买入额2381万元,融资偿还额15746万元;华夏银行当日融资买入额324万元,融资偿还额1041万元;兴业银行当日融资买入额1586万元,当日融资偿还额10925万元;交通银行当日融资买入额154万元,当日融资偿还额796万元;工商银行当日融资买入额35万元,当日融资偿还额331万元;建设银行当日融资买入额31万元,当日融资偿还额204万元;中国银行当日融资买入额10万元,当日融资偿还额137万元。

《证券日报》记者进行计算和比较后发现,民生银行净偿还额最高,为38688万元;浦发银行其次,为13365万元;招商银行排名第三,净偿还额为12172万元。

此外,按照偿还额和买入额的比值来看,中国银行该指标排名第一,已经超过13倍;工商银行该指标接近10倍,建设银行该指标超过6倍。

《证券日报》记者还注意到,融券方面,工商银行6月17日融券卖出57万股,而买入仅仅5万股。

二级市场方面,昨日工、中、交以及中信银行股价下跌,建行持平,其余中小银行大多微涨0.1-1个百分点。而昨日的融资业务是否延续高额净偿还的局面还要等待交易所今日的披露才能判断。

担忧情绪笼罩银行股

市场对低估值不买账

据统计,银行板块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已分别下降7倍和1.58倍左右。而在2008年上证指数探底1664点时,银行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仍分别达到8.4倍和1.98倍的水平(2005年上证指数逼近998点时,国有大行基本都未上市,估值不适合直接比较。如果简单对比,以招商银行为例,当时其估值也在15倍左右)。可以说,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已下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特别是6月以来,部分股份制银行跌幅甚至超过7%。

但是,从融资融券和二级市场走势来看,市场对于银行股的低估值并不买账。在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有风向标之称。在A股市场,该业务至少也表明了大户的投资选择。

据媒体报道,在台湾地区,2008年融资融券业务量占到整个市场交易量的21%,业务火爆的1993年这一占比高达44%。散户十有八九都开通了融资融券功能,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和信用投资早已深入人心,融资融券不少数据更是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指标。在台湾地区市场,当整个市场的融资余额达到一定比例之时,表明市场中散户的参与比例逐步增加,暗示市场有可能过热。而融资余额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散户几近消失殆尽,大概可以判断市场见底。当融资融券业务成熟时期,一只股票中融资余额占比过高,比如高于平均水平时,就要非常小心,此时的股票市场很有可能过热;而当融资余额突然暴跌,也就是股价暴跌之时,更要反应灵敏,一不小心就会面临强行平仓的风险。融券也是如此,当股票融券余额非常高时需要提防出现逼空现象。

对于6月17日,银行股罕见的巨额净偿还,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市场原本担心上周末加息,因此选择快速逃离,而未来几天资金能否愿意回场——融资买入能否相应增加则显得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