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鼎鸣:港人民币业务只有好处没有两难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及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未来港币跟人民币挂钩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也许未来十多年时机也不太成熟,就算条件成熟,香港金管局也绝对不会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所以不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及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未来港币跟人民币挂钩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也许未来十多年时机也不太成熟,就算条件成熟,香港金管局也绝对不会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所以不可能有时间表。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香港是内地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内地很多金融改革,包括人民币国际化都可以在香港试行,问题在于制度能否有效保障和监管以及化解这些问题,这样对香港金融自由港的促进意义才会比较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对香港肯定是好事,人民币离岸中心最适当的选择就是香港,香港肯定能从中受益。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人民币如果变成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香港可从中获得无限商机。   人币威胁说法理据不足   日前,瑞银中国股票研究主管郑君乐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让香港进退两难。文中指出,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香港金融经济的稳定和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构成了潜在威胁。日前,本报记者就此话题分别采访了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和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俏,而他们对此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曾任教于香港大学金融系、现任职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俏向本报记者表示,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对香港肯定是好事,人民币离岸中心最适当的选择就是香港,香港肯定能从中受益。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人民币如果变成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香港可以从中获得无限商机。   中短期或令港经济波动   但刘俏同时表示,从中短期来说,人民币国际化对香港存在挑战,可能引起香港金融市场的波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与香港现有汇率制度或者货币政策有关联。另一个是人民币离岸业务本身的市场还比较狭小,会给香港金融体系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这可能就是香港目前面临的进退两难的局面」。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及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向本报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对香港带来的只有好处,看不到有什么两难问题。上文所讲的情况是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搞混在一起了,一是香港汇率的问题,二是香港成为人民币结算中心的问题。」他进一步表示:「香港实行联系汇率,跟美国的利率基本同步,但是人民币在香港存款增加,人民币的利率是跟港币的利率是完全可以不一样的,因为香港从来都有很多外币存款,人民币对香港而言,也是外币的一种,外币存款多年以来都是占香港总存款的四成到五成左右,人民币现在总的存款量约为数千亿港元,但香港外币存款合共有3万多亿港元,所以人民币存款占香港外币存款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我看不出人民币存款增加,跟香港一直以来实行的联系利率制有些什么问题。」郑君乐在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近零利率,而且企业与零售用户有关押注人民币升值是稳赚不赔买卖的假设不改变,那么香港银行可能将继续扮演人民币/美元套利交易中赚不到钱的那一方。如果香港继续坚守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那么上述对香港银行系统的结构性破坏到某个时点将变得不可持续。至于到什么时点,要看离岸人民币发展的速度以及美国利率会在多长时间内维持在反常低位。」雷鼎鸣则认为,文中所提的问题跟人民币根本没有什么关系,最多只是说由于美元利率较低,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引起港币贬值,这跟香港有没有人民币存款都没有关系,所以这是一个联系汇率的问题,跟香港成为人民币结算中心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港元何时挂钩人民币?京港学者看法迥异   「香港过去20多年来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确实从中受益很多,比如对通胀的控制一直比较成功,货币体系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然而,这也养成香港在思维上的一种惰性,觉得联系汇率制度是一个可以应付任何经济状况的万能钥匙。但现在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香港在全球经济或大中国区经济里重新寻找定位,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固守以前的做法,不去主动利用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会,这其实是固步自封。」刘俏向本报表示。   刘俏:港府应有制度安排   在刘俏看来,这种两难局面也跟政策的不明朗有关系。香港一方面想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另一方面又抱着联系汇率制度不放,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关系。刘俏建议,港府应从思路上厘清这个利弊关系,在联系汇率制上做一些调整,应该好好考虑能否找到一个跟人民币挂钩的时间表。「至少应该先把一些跟人民币挂钩的先决条件列出来,这对管理市场预期会有一些好处。考虑好操作节奏和步骤,有助于消除市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实现平稳过渡。」   雷鼎鸣:不可能有时间表   对于现时联系汇率有无必要改变的话题,雷鼎鸣就表示,一个货币跟什么货币挂钩,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两个地方的商业周期是同步的,香港经济如果跟美国同步,就没有什么矛盾。但现在香港经济同内地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香港的经济周期跟内地的经济周期挂钩比跟美国挂钩更同步,可以说具备了港元跟人民币挂钩的其中一个条件。但是一个货币跟什么货币挂钩,还需要满足其它条件,包括挂钩货币的货币政策是不是比较稳定和可靠,这个货币在国际上的声誉如何;还有,人民币是否实现了国际化,是否可在国际上自由兑换,也是一个问题。   雷鼎鸣表示:「未来港币跟人民币挂钩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但是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也许未来十多年时机也不太成熟,就算条件成熟,香港金管局也绝对不会把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以免引起场外交易的异常,所以不可能有时间表。」   可自由兑换前 港人币必须回流内地   「现在香港是有动力变成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但是在香港金融体系大量吸收人民币存款,或者人民币在香港汇聚的过程中,跟人民币相关的离岸业务规模还比较有限,港府和香港金融体系在这方面显得主动性不是很强。一方面有很大量的人民币在香港汇聚,另一方面又没有太多跟人民币相关的业务,这迟早会出现问题。」刘俏认为,现在港府谈论更多的是如何让人民币回流,投资内地的在岸市场,这就与中央推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思路不完全一致,与人民币国际化是背道而驰的。换句话说,香港应该有个很大的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对于这一点港府还没有表现出主动。他表示,香港开发人民币离岸市场业务力度要加大,当然,要发展一个市场需要时间和相当多的投入,但是至少要把政策的侧重点放在这方面,而不是引导人民币回流。雷鼎鸣表示,香港目前离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还有一定距离。但他认为,香港成为人民币结算中心,一定需要将人民币返回到内地投资。因为把人民币放在香港银行,银行要赚取利息,银行一定要把这个钱借出去,需要为这些人民币存款寻找出路,比如将这些人民币放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者以人民币计价的IPO,但即便这样,最终借出去的人民币还是要回到内地。当然,假如将来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慢慢变成国际储备货币,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大批人民币放在香港也是有可能的,但现在条件还不成熟。他表示,现在先要把香港变成人民币结算中心,还要想办法增加人民币的需求,但这个需求一定是跟内地挂钩的。   联系汇率意义重大短期价格波动无须过虑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也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会冲击香港经济。她向本报指出,市场不要单边地看待这个问题,只关注人民币价格,忽略了港币的价格。「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度是中央政府与香港在回归时签署的一种长远框架。从这个角度来讲,香港是内地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内地很多金融改革,包括人民币国际化都可以在香港试行,问题就在于相关制度能否有效地保障和监管以及化解这些问题,这样对香港金融自由港的促进意义才会比较大。」谭雅玲向本报记者表示:「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有独特的金融、经济结构,现在不能因为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就把香港这种模式和框架给否定了。况且,人民币升值是不是一定匹配中国经济,目前还说不准。」不过,现时在联汇制度下,香港的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已经发生背离。由于美元一路下跌,港币跟随美元走软,而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人民币存款上升,港币存款下降,为吸存香港金融机构不得不增加利息,这对香港的金融机构已经构成一定冲击。对此,谭雅玲指出,关注焦点不应只集中在短期的价格因素,而应考虑香港的制度框架和市场分量。应肯定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经济稳定做出的贡献,不应只是随着美元的价格波动而取消。思路应是从现有的制度去稳定价格,而不是反过来。况且,现有联汇制度是否适合香港,除了经济利益外,还有政治利益在里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应对冲击,要求提高港币利息,谭雅玲表示,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不能因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而去主导现有制度,商业银行应该去适应现在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