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霖:架起人民币在岸和离岸市场联系桥梁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核心提示]2004年1月,香港银行开始试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拉开了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的序幕。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对过去7年多发展的评价是: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已具雏形,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在国际间推广离
[核心提示]2004年1月,香港银行开始试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拉开了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的序幕。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对过去7年多发展的评价是: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已具雏形,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在国际间推广离岸人民币业务,并深化离岸与在岸市场的联系,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过程。
陈德霖日前接受采访时说,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不单是为以香港为基地的企业服务,同时也将人民币的业务辐射全球。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但也强调应该现实看待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漫长,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
香港的“桥梁”作用
陈德霖说,离岸市场因应国家政策而产生,并相对于在岸市场而存在,两个市场之间既要有分隔,又要有联系。他形象地将两者的联系渠道描述为三座桥,而其中两座正待完善。
第一座桥是跨境贸易。自2009年,香港开始发展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贸易项下的连接桥已基本建设完成。
第二座桥是直接投资,包含人民币“走出来”以及“走进去”的双向过程,分别对应海外直接投资(ODI)以及外商直接投资(FDI)两种人民币结算方式的建立。
陈德霖说,今年1月内地已出台ODI管理办法,不过这项业务的开展需要时间,因为“人民币出境到海外投资要看投资的地方是否接受,看人民币的普及化到什么程度。而FDI还没完全修好,因为现在是以个案审批”。
2010年7月,香港合和公路基建成功在港发行13.8亿元人民币债券,成为首家通过离岸发债筹集人民币、再通过FDI回流内地的非金融机构发债体。此后陆续有麦当劳、大众汽车等公司通过发行这种人民币“点心债”融资。
陈德霖说,FDI是“第二座桥梁重要建设项目”,他对FDI的推出表示乐观,希望“年内可以出台”。
第三座桥是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也就是海外人民币进入在岸金融市场的渠道。陈德霖说,两个市场在这方面“已经建立了连接点”。这座桥“一小部分已经修好”,但预计“建设的过程会较长”。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三类机构可试点运用人民币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今年1月,金管局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150亿元人民币额度,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市。
纵观三座桥梁,陈德霖说:“他们宽度各不相同,跨境贸易的桥宽度最大,进出量多,自由度高,而其他桥梁建设的宽度和速度要依据国家对资本账管制的要求而定。”
他说,桥梁建成后人民币流量能有多少,由桥的宽窄和资金进出的管理办法来决定,同时也需要在国际间做推广工作,这也是香港金管局奔赴各国为人民币业务进行“路演”的出发点。
长远来看,“最终随着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将令桥上进出自由,离岸和在岸市场的关系届时将发生根本变化。在岸和离岸届时只是地域上的概念,两边市场在价格上相通,内地人民币汇率和海外市场汇率将基本一致。”陈德霖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