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加德若当选IMF总裁 新兴市场将获更大话语权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尽管新兴市场国家未联合推选一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候选人,但如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当选,新兴国家仍有可能在IMF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拉加德拥有比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Agustin Carstens)更
  尽管新兴市场国家未联合推选一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候选人,但如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当选,新兴国家仍有可能在IMF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拉加德拥有比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Agustin Carstens)更高的支持度,她将在今天与IMF执委会进行面谈。她称,如果当选,将会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大的影响力,让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IMF的管理工作。   美国波士顿大学一位教授称,“拉加德是新兴市场在IMF获得更高影响力的最大机会。”   作为拉加德的竞争对手,卡斯滕斯也表示拉加德当选的机会很大。卡斯滕斯并未在最大的几个新兴市场获得明确的支持。新兴市场国家多年来抑制呼吁结束六十年来IMF总裁人选由欧洲产生的不成文惯例,而拉加德则尝试将全球注意力从她的国籍上移开,并承诺IMF将更好地代表全球经济,到2013年发展中国在IMF的影响力将超过发达国家。   拉加德出身法律专业,获得了欧盟的一致支持,而欧盟在IMF的投票名额达到了31%,同时,如埃及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也支持拉加德。相比之下,尽管卡斯滕斯未获得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但也仍然获得了十二个拉丁美洲国家的支持。   美国,作为IMF的最大股东,占有IMF近17%的投票名额,但美国采取中立态度,未偏向于任何一名候选人。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Timothy F. Geithner)一度表示,拉加德和卡斯滕斯均有资格竞选IMF总裁。   在5月25日拉加德宣布了候选人身份时,她呼吁尽快推进2010年达成的关于使中国拥有IMF第三大话语权的协议的落实,并呼吁给予巴西、韩国等国更大的话语权。这同时也将使欧洲发达国家的话语权相应减弱。拉加德表明,IMF将面临更大的变革。   拉加德接受采访称,“IMF是一个极具适应性的组织,需要很自然地适应新的世界格局。”   但也有观点认为,尽管拉加德可能会支持提高新兴市场话语权的做法,但可能不会采取其它措施。新一任IMF总裁可能会利用此次欧元危机削弱欧洲在IMF的影响力,为欧洲换取更多的资金。   在为来自新兴市场的经济学家们谋求更多IMF职位的过程中,拉加德或将面临较大压力。   5月份,IMF内部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来自非洲、东亚、中东和所谓的过渡期国家(包括大部分东欧国家)的经济学家在IMF任高级职位的比例太小。而拉加德表示,她很清楚新兴国家对此怀有不满,但她不会卖官换支持。   6月28日,IMF执委会将召开会议对两名候选人做最后的评估,最终将在6月30日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