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融资路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发布:2012-10-09 09:00 来源: 新闻中心-中国网
长期以来,融资难可谓是中小出口企业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尤其是货币政策的一度收紧,更让许多企业倍感资金掣肘。“其实我们一直在能力范围内配合国家扶植外贸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

长期以来,融资难可谓是中小出口企业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尤其是货币政策的一度收紧,更让许多企业倍感资金掣肘。

“其实我们一直在能力范围内配合国家扶植外贸的政策,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对记者表示。

他指出:“行内(建设银行内部)已经出台优先原则,即在条件相当的两家企业同时达到银行放贷标准的前提下,优先给予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融资。”

长期以来,融资难可谓是中小出口企业难以逾越的一道门槛,尤其是货币政策的一度收紧,更让许多企业倍感资金掣肘。

在不久前国务院通过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中,“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扩大对小微企业贸易融资”被再三强调,这无疑令“囊中更为羞涩”的中小出口企业看到了希望。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这个融资规模需要且能扩大到多“大”?外贸企业和金融机构则各有各的说法。

资金:困扰出口第二大顽症

“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今年的接单量下滑了30%。”利邦兴业国际有限公司出口部经理王丹直言。

王丹说:“今年对外贸企业而言,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国际市场萎靡,二是经营成本上涨带来的资金链压力。第二个压力对我们贸易公司来说还好,但像出口加工型企业,没订单加缺钱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副主任陆燕肯定了上述说法。她也认为,除国际市场需求萎靡这一不可控因素外,资金短缺称得上当下困扰外贸企业的第二大顽症。

造成出口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很多。陆燕说:“国际市场萎靡令企业接单量下降,利润减少,同时经营成本上升,需要的资金流增大,资金周转进而出现问题,并导致企业无法顺利进行生产、组织货源,即使有订单也很难投入生产。”

除上述原因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还指出,外部环境不佳导致外商质量下降,企业即使接单成功,也容易出现拖欠货款或者货款到位不及时的现象,会造成资金链暂时断裂,进而影响出口。

如此案例在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企业申请贸易融资的材料中比比皆是。义乌市浙江双佳制衣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衬衫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出口比例达90%以上。据其负责人介绍,今年公司通过参加各种国内外展会及博览会,争取到客户订单,但苦于资金短缺,无法及时扩大生产满足需求。

杭州泰达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和销售五金制品的出口型小企业。近年来,由于买方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过去常见的信用证、托收等传统国际结算方式,逐渐被赊销、承兑交单等信用风险更大的交易方式所取代。而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泰达公司在进行出口业务时,一方面担心自己在信用交易方式下存在资金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担心国外进口商在金融危机中信用状况恶化,出口货物存在收不回货款的风险。而且泰达这类小公司,还没有充足的抵押物用来向银行申请融资,更加剧了资金紧张。

注“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不过,好在上述两家公司的“资金困扰”最终得到了解决。据工商银行办公室公共关系处负责人介绍,目前义乌市的浙江双佳制衣有限公司获得了国际贸易融资专项授信700万元,生产燃眉之急已解;杭州泰达有限公司则通过个性融资方案,获得了不占其授信额度的500万美元融资和进口商财务风险及资信风险保险。

各级商务部门也在作着努力,除了加大政策支持外,还着力开拓企业融资渠道。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就在出席全国典当与融资租赁行业工作会议时指出,要重视典当与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和引导,以解决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然而即便如此,获得融资支持的外贸企业仍是少数。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就直言,尽管政策优先,但银行给予融资的门槛却不会降低。“近几年利差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等问题,令银行的日子也很难过。因此银行只能做到在符合贷款细则的范围内扩大给予企业的融资贷款,不能无原则扩大。”

张永军也表示,在全球经济整体不景气环境下,尽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鼓励,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响应,仍不足以改变经济危机带来的货币乘数下降进而导致的央行即使加大货币投放量却仍无法满足市场上企业资金需求的现象。“如此背景下,肯定会有企业吃得着,有企业吃不着这份‘融资政策红利’,外贸企业融资难状况仍很难得到改变,需要央行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来实现,可准备金率又不能仅为企业融资需求而调,矛盾又产生了。”张永军说。

至于发挥典当与融资租赁行业对企业融资的作用,张永军表示:“成本较高,只能短期补充解急,不能成为长期解决外贸企业资金短缺的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