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在5-10年推进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等领域改革
路透北京7月12日电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UL]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楼继伟建议,中国应在5-10年内推出包括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央行资产表,政府各级财政支出管理等六个领域的改革.
针对逾3万亿美元的庞大外储带来的巨额流动性,他并建议,中国可以用财政发债,把外汇储备买下,委托央行运营,从而自然对冲外汇储备的增长.
"中国的财政和央行账户的关系和其他大国有很大的不同.大国央行的资产基本是国内债券,主要是国债.只有小型开放经济体,央行资产才主要是外汇资产."最新一期《新世纪周刊》刊登楼继伟的文章称,"中国是一个大国,却有一个小国央行的特征."
他指出,中国央行的主要资产是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巨额的外汇储备增长,不断放出流动性,然後想办法收回,但是手中没有工具,于是不断地提高准备金率,现在准备金率已高达21.5%,这也是可比大国中的全球惟一.
楼继伟认为,中国应该学习大国,用财政发债对冲外储的增长,更多地用公开市场操作而不是用准备金率,用利率不是用汇率调节总需求,使经济更加稳定.
他并称,中国具有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条件,在可兑换初始阶段,可在外债、短期资本流动、反洗钱等方面实行一定的管制.而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後,按中国这麽大的经济规模,完全有可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从而为全球经济带来一个稳定因素.
**财政应改革**
此外,中国在财政体制方面,社会保障体制,个税及户口制度等方面也应改革.
楼继伟指出,中国各级财政支出管理责任的分工与其他国家非常不一样,中央政府的支出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20%,而其他大国除日本(30%)外中央政府的支出一般占到60%以上.结果大量应由中央政府管理的事务,在中国基本上是由地方管理,或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作管理.
"这种分工不符合激励相容的原则,造成地区之间的恶性竞争,执法不统一,对要素流动造成障碍等等,现行的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就是例子."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