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抑通胀
经历了上周的“三级跳”之后,昨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继续走高报6.3950,较前一交易日升值22个基点,连续四个交易日改写汇改以来新高纪录。
出口企业忧中谋变从徘徊于6.5左右,到接连突破6.4、6.3,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只用了2周,速度可谓惊人。面对“没有最高只有新高”的人民币汇率,受伤最重的无疑是出口企业。年初至今,因为人民币己升值超过3.1%,我国出口企业的大部分利润因此“蒸发”。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副总经理林时安在日前举行的“2011中国(上海)国际跨国采购大会”新闻通气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趋势,“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已被削减近20%。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同样认为,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会加大对我国出口产业的负面影响。生产出口品的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尚可设法锁定汇率风险或用人民币结算来减少损失;而议价能力较弱的出口品小企业生存将变得更艰难。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对于已承受原料价格及工薪成本大幅上涨、融资困难的小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
然而,记者注意到,7月份我国的出口同比增长20.4%,不仅显著高于此前机构预期的17%,且月度出口额达1751.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时,月度贸易顺差也高达314.9亿美元,为2009年1月以来新高。由此可见,中国出口企业正在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变局。
近年来,为取得价格优势,国内不少出口企业开发海外资源的意识增强,很多企业在同外贸公司合作的同时,逐渐开始将工厂转移到海外,“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许多企业积极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出口竞争力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使出口企业应用汇率避险方式能力日益增强,包括贸易融资、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增加内销比重等方式,已为许多出口企业所采用,这将为人民币升值解除后顾之忧。
有力抑制输入性通胀未见明显减退的通胀压力,除了意味着货币紧缩政策的继续,也暗含着人民币升值变动来抵抗输入型通胀压力。王尧基认为,在美联储重申维持低利率政策至2013年的背景下,美元很可能维持疲软走势,长期看将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大中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因而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有利于抑制输入性通胀。人民币升值实际上就是人民币国际购买力增强,即意味着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国际商品,从而有利于抑制输入型通胀。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日前表示:“与过去不同,如今新兴市场已成为经济发展机遇的源泉。发展中国家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左右。而对于中国来说,人民币升值将具有建设性意义,尤其是在帮助解决中国国内通胀压力方面。”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也提到,这是(指人民币汇率突破6.4)1994年中国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创下的最高价。暗示了中国可能有意利用人民币汇率抗击居高不下的通胀。这也为亚洲货币更长期、更全面的升值奠定了基调。
人民币升值受到海外舆论欢迎,也提醒我们关注另一个情况: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确立将吸引热钱的流入。正如王尧基认为,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利弊互见:将推动航空、造纸、旅游等行业股票均走出上升行情;将使纺织、服装等出口行业的一般企业股票走出下降行情。而若人民币汇率持续加速上升,可能吸引大量境外投机资金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因此,加大对热钱的防范和打击力度是管理层面临的考题。